正在加载图片...
《故都的秋》 孙艳红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脉络结构。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 2、联系文中的五幅秋景图,理解本文是怎样緊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 3、通过阅读体会散文中作者的情感,领会并学习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陶 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本文是怎样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 【学习难点】 通过阅读体会散文中作者的情感,领会并学习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陶 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讨论 【学习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知识 2、朗读课文,正字音,初步感知课文 【学习过程】 、导入 1、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作家。淅江省富阳县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 散文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1913年留学日本,曾 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 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 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 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晩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 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出版有《达夫全集》 《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达夫日记》《郁达夫选集》等 2、时代背景 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 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 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 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 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 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云北平, 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一—《故都的秋》。 本文写于1934年8月。 1933年至1936年,作者受白色恐怖的威胁,从上海迁居杭州。“撤退到隐逸恬恬的山《故都的秋》 孙艳红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脉络结构。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 2、联系文中的五幅秋景图,理解本文是怎样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 3、通过阅读体会散文中作者的情感,领会并学习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陶 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本文是怎样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 【学习难点】 通过阅读体会散文中作者的情感,领会并学习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陶 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法 自主讨论 【学习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知识 2、朗读课文,正字音,初步感知课文。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 散文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1913 年留学日本,曾 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 年回国, 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 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 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 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 年 9 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 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出版有《达夫全集》 《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达夫日记》《郁达夫选集》等。 2、 时代背景 1921 年 9 月至 1933 年 3 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 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 1933 年 4 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 年 2 月离杭 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 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 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 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 年 7 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云北平, 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本文写于 1934 年 8 月。 1933 年至 1936 年,作者受白色恐怖的威胁,从上海迁居杭州。“撤退到隐逸恬恬的山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