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四阶段(1993年7月至1996年底),“适度从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具体措施有:控制预算外投 资规模:控制社会集资搞建设:控制银行同业拆借:提高存贷利率等等。与1988年的紧缩相比,财政没有 大动作,但货币紧缩力度较缓 适度的“双紧政策”使我国的宏观经济终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表现出明显的 改善:1996年GDP的增长率为9.7%,通货膨胀率降为6.1%:外汇储备达到1000多亿美元。这次政策配 合实施被认为是中国治理宏观经济成效较好的一次,为中国以后实施经济政策积累了正面的经验。 第五阶段(1997年至今),适度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1997年到1998年,中国经济发展经 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冲击。经济问题表现为通货紧缩式的宏观失衡,经济增长的 力度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失业增加,有效需求不足,出口不振等。面临新形势,中国政府实施了较 有力度的财政扩张政策,其措施是大量发行国债,投资于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实施适当的货币政策,连 续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改革商业银行体系等。这些政策使中国经济成功地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 保持的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案例2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的超速通货膨胀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超速通货膨胀。在战争结束时,同盟国要 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这种支付引起德国财政赤字,德国支付最终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为赔款筹资 从1922年1月到1924年12月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例如,每份报纸的价格从1921 年1月的0.3马克上升到1922年5月的1马克、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直到1923 年9月的1000马克。在1923年秋季,价格实际上飞起来了:一份报纸价格10月1日2000马克、10月15 日12万马克、10月29入100万马克、11月9日500万马克直到11月17日7000万马克。1923年12月 货币供给和物价突然稳定下来。 正如财政引起德国的超速通货膨胀一样,财政改革也结束了超速通货膨胀。在1923年底,政府雇员的 人数裁减了1/3,而且,赔款支付暂时中止并最终减少了。同时,新的中央银行德意志银行取代了旧的中 央银行德国国家银行。政府要求德意志银行不要通过发行货币为其筹资 根据我们对货币需求的理论分析,随着持有货币成本的下降,超速通货膨胀的结束会引起实际货币余 额増加。随着通货膨胀上升,德国的实际货币余额减少,然后,随着通货膨胀下降,实际货币余额又增加。 但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并不是即刻的。也许实际货币余额对持有货币成本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许 使德国人民相信通货膨胀己真正结束需要一段时间,从而预期的通货膨胀比实际通货膨胀下降得要慢一点 (资料来源:汪祥春主编《宏观经济学》(第四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16-217页) 案例25: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增长理论和关于增长的实证工作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可以做什么以加快增长呢?其中一些成分是属于供 给方面的分析的第四阶段(1993 年 7 月至 1996 年底),“适度从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具体措施有:控制预算外投 资规模;控制社会集资搞建设;控制银行同业拆借;提高存贷利率等等。与 1988 年的紧缩相比,财政没有 大动作,但货币紧缩力度较缓。 适度的“双紧政策”使我国的宏观经济终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表现出明显的 改善:1996 年 GDP 的增长率为 9.7%,通货膨胀率降为 6.1%;外汇储备达到 1000 多亿美元。这次政策配 合实施被认为是中国治理宏观经济成效较好的一次,为中国以后实施经济政策积累了正面的经验。 第五阶段(1997 年至今),适度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1997 年到 1998 年,中国经济发展经 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冲击。经济问题表现为通货紧缩式的宏观失衡,经济增长的 力度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失业增加,有效需求不足,出口不振等。面临新形势,中国政府实施了较 有力度的财政扩张政策,其措施是大量发行国债,投资于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实施适当的货币政策,连 续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改革商业银行体系等。这些政策使中国经济成功地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 保持的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案例 2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的超速通货膨胀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超速通货膨胀。在战争结束时,同盟国要 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这种支付引起德国财政赤字,德国支付最终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为赔款筹资。 从 1922 年 1 月到 1924 年 12 月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例如,每份报纸的价格从 1921 年 1 月的 0.3 马克上升到 1922 年 5 月的 1 马克、1922 年 10 月的 8 马克、1923 年 2 月的 100 马克直到 1923 年 9 月的 1000 马克。在 1923 年秋季,价格实际上飞起来了:一份报纸价格 10 月 1 日 2000 马克、10 月 15 日 12 万马克、10 月 29 入 100 万马克、11 月 9 日 500 万马克直到 11 月 17 日 7000 万马克。1923 年 12 月, 货币供给和物价突然稳定下来。 正如财政引起德国的超速通货膨胀一样,财政改革也结束了超速通货膨胀。在 1923 年底,政府雇员的 人数裁减了 1/3,而且,赔款支付暂时中止并最终减少了。同时,新的中央银行德意志银行取代了旧的中 央银行德国国家银行。政府要求德意志银行不要通过发行货币为其筹资。 根据我们对货币需求的理论分析,随着持有货币成本的下降,超速通货膨胀的结束会引起实际货币余 额增加。随着通货膨胀上升,德国的实际货币余额减少,然后,随着通货膨胀下降,实际货币余额又增加。 但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并不是即刻的。也许实际货币余额对持有货币成本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许 使德国人民相信通货膨胀已真正结束需要一段时间,从而预期的通货膨胀比实际通货膨胀下降得要慢一点。 (资料来源:汪祥春主编《宏观经济学》(第四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0 年 6 月版第 216-217 页) 案例 25: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增长理论和关于增长的实证工作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可以做什么以加快增长呢?其中一些成分是属于供 给方面的分析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