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十六章d区元素(一)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过渡元素的通性 (2)了解钛、钒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熟悉铬的电势图,掌握Cr(Ⅲ)、Cr(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及其相互转化。了 解钼、钨的重要化合物 (4)熟悉锰的电势图,掌握Mn(Ⅱ)、Mn(Ⅳ)、Mn(Ⅵ)、Mn(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 反应。 (5)掌握Fe(Ⅱ)、Co(Ⅱ)、Ni(Ⅱ)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掌握Fe(Ⅲ)、Co (Ⅲ)、Ni(Ⅲ)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熟悉铁、钴、镍的重要配合物 重点内容概要 在元素周期表中d区元素处于s区元素和p区元素之间,又称为过渡元素 d区元素是金属元素。 d区元素的价层电子结构为(m1)d-ns2(Pd为5°) 过渡元素的通性 (1)单质的物理性质 过渡元素的单质大多是高熔点、高沸点、密度大、硬度大、导电和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在金属 元素中,熔点最高的是钨,密度最大的是锇,硬度最大的是铬。 造成此原因可能是过渡元素的单质原子半径小,采取紧密堆积时原子之间除了有s电子外,还有 部分d电子参与成键,在金属键之外有部分共价键,因此结合牢固。 (2)单质的化学性质 第一系过渡元素是比较活波的金属,而第二、第三过渡系元素不如第一系过渡元素活波。这种 差异表现在它们和酸的反应上 第一过渡金属系除了钒和铜之外,均置换酸中的氢放出氢气; 第二、第三系金属均不活波,除了ⅢB族的钇、镧以及Ⅱ族的镉外,它们很难与非氧化性酸作 用。如要将它们溶解,需分别用浓H2SO4,HNO3,王水,HNO3与HF的混酸或者熔碱与它们作用 过渡元素的金属性递变规律,无论在同一周期中,还是在同一族中均不如主族元素那样明显,这 与它们的有效电核有关。 过渡元素的半径从左到右的递变比较小。这是由于电子逐一填充到次外的d亚层中,这些增加的 电子在次外层,有较大的屏蔽作用,使有效核电荷增加不明显,从而使原子的大小变化不大。在同 一过渡系中从左到右,电离能增加的远不如主族元素那么明显,表现出的金属性很相近第十六章 d 区元素(一)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过渡元素的通性 (2)了解钛、钒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熟悉铬的电势图,掌握 Cr(Ⅲ)、Cr(Ⅲ)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及其相互转化。了 解钼、钨的重要化合物。 (4)熟悉锰的电势图,掌握 Mn(Ⅱ)、Mn(Ⅳ)、Mn(Ⅵ)、Mn(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 反应。 (5)掌握 Fe(Ⅱ)、Co(Ⅱ)、Ni(Ⅱ)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掌握 Fe(Ⅲ)、Co  (Ⅲ)、Ni(Ⅲ)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熟悉铁、钴、镍的重要配合物。 ·重点内容概要· 在元素周期表中 d 区元素处于 s 区元素和 p 区元素之间,又称为过渡元素。 d 区元素是金属元素。 d 区元素的价层电子结构为 (n­1) 1~10 d n  1~2 s (Pd 为 5s 0 ).  。 1.过渡元素的通性 (1)单质的物理性质 过渡元素的单质大多是高熔点、高沸点、密度大、硬度大﹑导电和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在金属 元素中,熔点最高的是钨,密度最大的是锇,硬度最大的是铬。 造成此原因可能是过渡元素的单质原子半径小,采取紧密堆积时原子之间除了有 s 电子外,还有 部分 d 电子参与成键,在金属键之外有部分共价键,因此结合牢固。 (2)单质的化学性质 第一系过渡元素是比较活波的金属,而第二、第三过渡系元素不如第一系过渡元素活波。这种 差异表现在它们和酸的反应上。 第一过渡金属系除了钒和铜之外,均置换酸中的氢放出氢气; 第二、第三系金属均不活波,除了ⅢB 族的钇、镧以及Ⅱ族的镉外,它们很难与非氧化性酸作 用。如要将它们溶解,需分别用浓 H2SO4,HNO3,王水,HNO3与 HF 的混酸或者熔碱与它们作用。 过渡元素的金属性递变规律,无论在同一周期中,还是在同一族中均不如主族元素那样明显,这 与它们的有效电核有关。 过渡元素的半径从左到右的递变比较小。这是由于电子逐一填充到次外的 d 亚层中,这些增加的 电子在次外层,有较大的屏蔽作用,使有效核电荷增加不明显,从而使原子的大小变化不大。在同 一过渡系中从左到右,电离能增加的远不如主族元素那么明显,表现出的金属性很相近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