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4065 cnki. newt.2013.04.022 这些年,读叶弥 者和一位作家的书相伴成长,真是有趣实地捕获了。 而又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初读的时候喜 父与子”是经典的文学母题。但是在《成长如蜕》 不自禁,感觉收获良多;等到自己年纪长中,即便把父亲看作世俗生活、强权意志的代表,读者也 了,人生阅历丰富了,再去读这位作家,还是读得津津有肯定会发现,在父亲人生中的某一时刻,他也曾是“弟 味,书中的阐释空间似乎陪伴着你在延展、充沛……这弟”。看见“弟弟”“整天津津有味地做着一些无关紧要的 是奇妙的机缘 事”,父亲不免想起自己做“看门老头”时那段“一生中最 很幸运,这些年,我一直在读叶弥 自在的日子”。然而此后父亲必须出面否定、干涉“弟弟 的悠闲,也许此刻父亲会想到小时候在暗夜中被自己的 与“弟弟”重逢 父亲一脚从楼梯上踢下来的经历,两相对比,自然产生 给本科生开一门“当代小说选读”的课程,为了尽一种恼怒:傻小子你根本不明白,你的悠闲是我作为父 量减少这些非中文专业的90后们的阅读障碍,我一般亲牺牲了自己、以自己的“粗糙”来换取的。父亲不惜站 会推荐若干篇以青年人为主人公、以青春期生活为主题在污泥浊水中扛住“黑暗的闸门”,但岸上鞋不沾水、诗 的小说。每次学期结束时,会要求学生回答一个问题:这意而“悠闲”的“弟弟”总得从依附状态中走出来。这是父 学期讨论的小说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篇,根据近年来亲出面干涉的心理根源之一。考虑父与子形象的合一 的统计结果,叶弥的《成长如蜕》(190一直名列前性,还不妨注意《成长如蜕》中这样几个细节:当众叛亲 茅。我想就从这里开始谈起,年轻的读者们(笔者是80离之后,“弟弟”开始报复他的朋友,“愤馈然地在朋友面 后,勉强也算入其中吧为什么热爱叶弥,热爱这篇十多前炫耀起财富。他开着轿车撞来撞去,他一身的名牌,腕 年前发表的小说。 上带着瑞士牌全金表。他上朋友家里去的时候带着贵重 年轻往往意味着活力、变动性、不安分、改天换地,的礼物,总能让朋友的妻子想入非非而不满现状”,这样 当年轻读者遇到一个像“弟弟”这样与整个世界为战的做的时候他“很舒服”。而小说叙述者在这个时刻提醒我 人物时,总会特别上心。小说可以从两条线索来看,一方们:父亲当年的大柳庄之行,所谓“布施”,也是一种报 面是“弟弟”和周围环境的对抗、冲突;另一方面是众人复,以伤害他人自尊心的方式来满足自己曾经失落的自 合力的一场围捕。这场战争绝非势均力敌,“弟弟”孤立尊心,当时“弟弟”非常不满,信誓旦旦告诉父亲:“不,我 无援,而围捕者人数众多,这些人以不同的面貌、态度出决不会像你这样污辱他们。”还有,当“弟弟”最后受骗于 现:父亲代表家庭中专横的君王,与“弟弟”构成激烈冲钟千里而拘留时,“他夜不能寐,通宵达旦地醒着。他想 突;叙事者“我”/姐姐,是“弟弟”身边一个理性的观察起了父亲曾经也是这样在监狱里坐着,通宵达旦,没有 者,出以和风细雨的说服;还有钟千媚,当年青梅竹马的尊严。”对于父子两人来说,这一共同的被关押的处境仿 邻家女、朝凶狠的男人头上掷玉米花的“天蓝色”小天佛是一个象征,遭受了一次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毁灭性打 使,后来变得“残酷而冷静”,变得“世俗而实际”;“弟弟”击的事件,父亲当年太看重和朋友的约定而吃亏,“从这 周围一帮狐朋狗友则是反衬,把臂走过共同的一段路,件事过后,我父亲从不相信任何人的口头许诺。”弟弟也 但朋友们早就“觉醒”,与“弟弟”分道扬镳……这些不同是,“弟弟彻底解脱了,他平静而豁达。”自此告别旧我,当 面貌、态度出现的人或群体,立场却惊人一致,他们代表他们重获自由之时,将不再按照以前的规则行事。“冥冥 着现实的铁律、统治着我们生活的逻辑法则和必然性,之手操纵着弟弟重复我父亲走过的路”,多么可怕的“冥 聚合成一股至高无上而又秩序井然的力量,从容不迫地冥之手”,让如此针锋相对的两代人被塑造成一个模样。 拆解一个人青春期的热情、梦想、躁动和叛逆。正如李敬 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这场围捕是如何一步步实 泽所言,这是一场无声的围捕,结局很“圆满”:弟弟“成施、经历大大小小的战役。最致命的打击、也是迫使“弟 长了,令人信服”。不同的猎杀者从不同的方向——家庭弟”向世俗投降的导火索,无疑来自钟千媚。“弟弟”和千 亲情、爱情、友谊等——张开弥天大网,将“弟弟”严严实媚青梅竹马的爱情被他涂上了一层罗曼蒂克的朦胧色 绿色批评/L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