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0· 智能系统学报 第2卷 后排放, 取乃交叉点开始的基因顺序为1、6、7、5、2、3、 上述染色体的排样方案可能是第5、24号矩形 4,消除中已有的1、3、5,得到6、7、2、4,按此顺序决 件排入第2块板材,第1、3号矩形件排入第1块板 定x,O变为 材,第6号矩形件排入第3块板材.对于每个染色体 01:123,13516724) 所表示的排样方案由矩形匹配分割算法具体确定 同理可得: 也就是说,在遗传算法中通过调用矩形匹配分割算 02:132,234|6715) 法实现每个染色体所表示的排样方案.比如,对于上 2)方向交叉 述染色体,先选2号板材将矩形件排样,2号板材排 如果板材先旋转90°,根据矩形匹配分割算法 满后再将剩余的矩形件在1号板材上排样,1号板 中始终采用沿矩形件的竖边切割的规定,实际上是 材排满后再选3号板材对其余的矩形件排样 对板材实现了沿矩形件的横向切割.同样,矩形件放 如果只在一块板材上排样,可将板材部分的字 入板材时旋转90°可以调整矩形件的横排和竖排」 符全部设置为0.对于卷材,可将染色体中第2层板 因此,方向交叉只对染色体第2层的字符进行操作 材部分的字符全设为0,并将矩形匹配分割算法中 交叉方法如下: 的分割方向设为竖切,就可以实现矩形件在卷材上 设父代染色体为 的排样.这样,上述2层形式的染色体编码就可以具 123,1352467 P: 有比较广泛的适用性,为算法既可以应用于套排,也 010,0110100 可应用于单排提供了方便 132,2341675 1.3.2适应度函数 110,1001001 己有文献中用一个排样方案的板材利用率即板 交叉后的子代染色体O的第1层为P的第1 材上排放的矩形件的面积与板材面积之比的大小衡 层,第2层为P的第1层字符在B中所对应的第 量一个染色体的优劣,然而,余料面积相同而形状不 2层的0.1值.染色体O2的第1层为B的第1层 同,其可利用性是不同的,利用率应当包含余料面积 第2层为B的第1层字符在A中所对应的第2层 的大小和形状2个要素.因此,在适应度函数中采用 的0,1值.这样,得到子染色体如下: 了一个余料的长宽比例系数(0<B),当长和宽 123,1352467 相等时B最大 101,1011000 13.3交叉 132,2341675 由于矩形件的排放顺序和排放方向均产生不同 O2 001,011000 的排样结果,因此,设计了包括顺序交叉和方向交叉 1.3.4变异 的交叉算子在执行每次交叉操作时,随机确定是顺 由于板材横切或竖切的改变都将改变剩余矩形 序交叉还是方向交叉 的形状,从而使以后的排放方式发生变化.因此,变 1)顺序交叉 异操作只对染色体的第2层实施变异操作.根据变 顺序交叉只在染色体的第1层进行.在染色体 异概率在种群中随机选择出染色体和染色体的基因 长度范围内随机产生一个交叉点,这个点可能在板 位,对该位的基因值反转变异,即若为0,则变为1, 材部分也可能在矩形件部分.如果在板材部分就只 若为1,则变为0.由于变异操作,板材或矩形件的方 对板材顺序实施交叉,而矩形件部分保持不变.如果 向发生了变化,这样就需要对于变异点以后的剩余 在矩形件部分就只对矩形件部分实施交叉,而板材 矩形和矩形件重新调用矩形匹配分割算法, 部分保持不变.进行交叉操作时是保留交叉点前部 1.4矩形匹配分割算法 还是后部,每次也随机确定.交叉方法如下:设2个 为了实现“一刀切”,在剩余矩形匹配算法1的 父代染色体的第1层为 基础上提出了矩形匹配分割算法,按照先进行矩形 P:123,135|2467), 匹配后进行板材分割的原则进行.即首先在矩形件 P:132,234|1675) 中搜索与板材的一个边匹配程度最近的一个矩形件 “”为交叉位置,即对矩形件部分进行交叉.若保留 放入板材的左下角,然后再把板材分成2部分.由于 交叉点前部分,得到: 板材和矩形件都可旋转,因此,这里规定板材的切割 0:123,1351×××, 方向为竖切.算法主要步骤如下: 0:132,234|×××为 1)读入板材的长L和宽W,所有矩形件的长1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后排放. 上述染色体的排样方案可能是第 5、2、4 号矩形 件排入第 2 块板材 ,第 1、3 号矩形件排入第 1 块板 材 ,第 6 号矩形件排入第 3 块板材. 对于每个染色体 所表示的排样方案由矩形匹配分割算法具体确定. 也就是说 ,在遗传算法中通过调用矩形匹配分割算 法实现每个染色体所表示的排样方案. 比如 ,对于上 述染色体 ,先选 2 号板材将矩形件排样 ,2 号板材排 满后再将剩余的矩形件在 1 号板材上排样 ,1 号板 材排满后再选 3 号板材对其余的矩形件排样. 如果只在一块板材上排样 ,可将板材部分的字 符全部设置为 0. 对于卷材 ,可将染色体中第 2 层板 材部分的字符全设为 0 ,并将矩形匹配分割算法中 的分割方向设为竖切 ,就可以实现矩形件在卷材上 的排样. 这样 ,上述 2 层形式的染色体编码就可以具 有比较广泛的适用性 ,为算法既可以应用于套排 ,也 可应用于单排提供了方便. 1. 3. 2 适应度函数 已有文献中用一个排样方案的板材利用率即板 材上排放的矩形件的面积与板材面积之比的大小衡 量一个染色体的优劣 ,然而 ,余料面积相同而形状不 同 ,其可利用性是不同的 ,利用率应当包含余料面积 的大小和形状 2 个要素. 因此 ,在适应度函数中采用 了一个余料的长宽比例系数β(0 <β≤1) ,当长和宽 相等时 ,β最大. 1. 3. 3 交 叉 由于矩形件的排放顺序和排放方向均产生不同 的排样结果 ,因此 ,设计了包括顺序交叉和方向交叉 的交叉算子. 在执行每次交叉操作时 ,随机确定是顺 序交叉还是方向交叉. 1) 顺序交叉 顺序交叉只在染色体的第 1 层进行. 在染色体 长度范围内随机产生一个交叉点 ,这个点可能在板 材部分也可能在矩形件部分. 如果在板材部分就只 对板材顺序实施交叉 ,而矩形件部分保持不变. 如果 在矩形件部分就只对矩形件部分实施交叉 ,而板材 部分保持不变. 进行交叉操作时是保留交叉点前部 还是后部 ,每次也随机确定. 交叉方法如下 :设 2 个 父代染色体的第 1 层为 P1 : (1 2 3 , 1 3 5 | 2 4 6 7) , P2 : (1 3 2 , 2 3 4 | 1 6 7 5) . “| ”为交叉位置 ,即对矩形件部分进行交叉. 若保留 交叉点前部分 ,得到 : O1 : (1 2 3 , 1 3 5 | × × × ×) , O2 : (1 3 2 , 2 3 4 | × × × ×) . 取 P2 交叉点开始的基因顺序为 1、6、7、5、2、3、 4 ,消除中已有的 1、3、5 ,得到 6、7、2、4 ,按此顺序决 定 x , O1 变为 O1 : (1 2 3 , 1 3 5 | 6 7 2 4) . 同理可得 : O2 : (1 3 2 , 2 3 4 | 6 7 1 5) . 2) 方向交叉 如果板材先旋转 90°,根据矩形匹配分割算法 中始终采用沿矩形件的竖边切割的规定 ,实际上是 对板材实现了沿矩形件的横向切割. 同样 ,矩形件放 入板材时旋转 90°可以调整矩形件的横排和竖排. 因此 ,方向交叉只对染色体第 2 层的字符进行操作. 交叉方法如下 : 设父代染色体为 P1 : 1 2 3 , 1 3 5 2 4 6 7 0 1 0 , 0 1 1 0 1 0 0 , P2 : 1 3 2 , 2 3 4 1 6 7 5 1 1 0 , 1 0 0 1 0 0 1 . 交叉后的子代染色体 O1 的第 1 层为 P1 的第 1 层 ,第 2 层为 P1 的第 1 层字符在 P2 中所对应的第 2 层的 0 ,1 值. 染色体 O2 的第 1 层为 P2 的第 1 层 , 第 2 层为 P2 的第 1 层字符在 P1 中所对应的第 2 层 的 0 ,1 值. 这样 ,得到子染色体如下 : O1 : 1 2 3 , 1 3 5 2 4 6 7 1 0 1 ,1 0 1 1 0 0 0 , O2 : 1 3 2 , 2 3 4 1 6 7 5 0 0 1 , 0 1 1 0 0 0 1 . 1. 3. 4 变 异 由于板材横切或竖切的改变都将改变剩余矩形 的形状 ,从而使以后的排放方式发生变化. 因此 ,变 异操作只对染色体的第 2 层实施变异操作. 根据变 异概率在种群中随机选择出染色体和染色体的基因 位 ,对该位的基因值反转变异 ,即若为 0 ,则变为 1 , 若为 1 ,则变为 0. 由于变异操作 ,板材或矩形件的方 向发生了变化 ,这样就需要对于变异点以后的剩余 矩形和矩形件重新调用矩形匹配分割算法. 1. 4 矩形匹配分割算法 为了实现“一刀切”,在剩余矩形匹配算法[7 ] 的 基础上提出了矩形匹配分割算法 ,按照先进行矩形 匹配后进行板材分割的原则进行. 即首先在矩形件 中搜索与板材的一个边匹配程度最近的一个矩形件 放入板材的左下角 ,然后再把板材分成 2 部分. 由于 板材和矩形件都可旋转 ,因此 ,这里规定板材的切割 方向为竖切. 算法主要步骤如下 : 1) 读入板材的长 L 和宽 W ,所有矩形件的长 l ·50 · 智 能 系 统 学 报 第 2 卷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