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合。所谓精品课程也应区分出应有的层级特性。所以在精品课程建设 的过程中理应打造符合人才培养规格,必须真正能促进教育教学质 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真正效用性的优质课程。 当前我国的各级精品课程在建设中很少关注这一事实,而只是技 术化地解读教育部精品课程评审的指标,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知识 的量化和信息化,在方法和手段上片面追求技术化和形式化,其结果 淡化了课程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作用,走向了知识型 教育加技术型教育的误区,从而很难保证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应有 的作用。 3、已有精品课程在学科上分布不平衡,也未能形成精品课程 精品专业—特色学科建设有价值的教育教学体系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精品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切入点,也是精品专业 的具体体现,任何一个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都应具体体现在教学计划 上,而教学计划的核心就是课程体系,只有有了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 规格和方案的课程体系,才有可能产生精品的专业,而特色学科的凝 炼必须有精品专业为支撑。无论是专业建设还是学科建设都必须要落 实到课程建设上来。因此要打造精品专业和热色学科都必须对精品课 程的建设有长远规划。而精品课程的含义并不仅仅是上好一门课,更 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 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的体系和仪器设备及实训基地等建设的一项系统 工程 正因如此,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良性与否也应该与学科分布是否 相适应为衡量标准。从我国已有的精品课程的分布来看,明显存在着 理工大于人文的现象。从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吴爱华处长公布的国家 精品课程学科分布情况来看,在127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工学为397 门,理学为243门分别占总数的31.14%,19.1%,理工类合计占 50.2%,而文学、史学、哲学、两课和文化素质类的总数仅为187门, 合计占14.6%[2] 这一分布的不均衡现象是说明了国家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导合。所谓精品课程也应区分出应有的层级特性。所以在精品课程建设 的过程中理应打造符合人才培养规格,必须真正能促进教育教学质 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真正效用性的优质课程。 当前我国的各级精品课程在建设中很少关注这一事实,而只是技 术化地解读教育部精品课程评审的指标,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知识 的量化和信息化,在方法和手段上片面追求技术化和形式化,其结果 淡化了课程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作用,走向了知识型 教育加技术型教育的误区,从而很难保证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应有 的作用。 3、已有精品课程在学科上分布不平衡,也未能形成精品课程—— 精品专业——特色学科建设有价值的教育教学体系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精品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切入点,也是精品专业 的具体体现,任何一个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都应具体体现在教学计划 上,而教学计划的核心就是课程体系,只有有了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 规格和方案的课程体系,才有可能产生精品的专业,而特色学科的凝 炼必须有精品专业为支撑。无论是专业建设还是学科建设都必须要落 实到课程建设上来。因此要打造精品专业和热色学科都必须对精品课 程的建设有长远规划。而精品课程的含义并不仅仅是上好一门课,更 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 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的体系和仪器设备及实训基地等建设的一项系统 工程。 正因如此,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良性与否也应该与学科分布是否 相适应为衡量标准。从我国已有的精品课程的分布来看,明显存在着 理工大于人文的现象。从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吴爱华处长公布的国家 精品课程学科分布情况来看,在 1275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工学为397 门,理学为 243 门分别占总数的 31.14%,19.1%,理工类合计占 50.2%,而文学、史学、哲学、两课和文化素质类的总数仅为 187 门, 合计占 14.6%[2] 这一分布的不均衡现象是说明了国家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导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