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潜水含水层沿清河古河道呈条带状分布,地下水由西偏南向东偏北方向流 动。受古河道沉积层下部及两侧粘性土层(下部厚度约0.7~10m,两侧厚度约 1~6m)的约束,该层地下水与古河道两侧及下层地下水的水力交换相对较弱。 潜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入渗和地表水渗漏等补给。潜水的天然动态 类型为渗入一迳流型,其水位动态一般为6~9月份水位较高,其它月份水位较 低,与大气降水的季节性规律一致,其水位年变幅一般为1m~2m。典型潜水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如图6-4所示。 41 38 37 R2R2R2222:22R22 速登登登登§至要言言言言离 观测日期 图6-4潜水水位年动态曲线 由图可见,评价区潜水地下水位动态受降雨控制明显,表现为1999年以来 潜水水位持续下降,降幅达3~4m。偏枯年份的连续出现是造成潜水地下水位 持续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评价区上游边界由于受地面水体和地层岩性 的影响,接受地面水体的补给 评价区潜水的排泄途径主要包括分散或混合排水、施工排水、蒸发和越流 排泄等。根据评价区地层岩性,潜水和下部承压水之间存在厚度为2~10m,最 大厚度可达14m的稳定的弱透水层,渗透系数为023~292×10°cm/s,二者之 间通过越流保持水力联系。据2005年地下水水位监测结果,潜水和第一承压含 水层地下水位差一般在5~7m,局部髙达10m,表现出二者之间较弱的越流水 力联系。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评价区内处于基础建设的高峰期,施工排水对局部地 下水动态和流场分布影响明显。但由于施工排水具有随机性,难以有效监测排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77 潜水含水层沿清河古河道呈条带状分布,地下水由西偏南向东偏北方向流 动。受古河道沉积层下部及两侧粘性土层(下部厚度约 0.7~10m,两侧厚度约 1~6m)的约束,该层地下水与古河道两侧及下层地下水的水力交换相对较弱。 潜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入渗和地表水渗漏等补给。潜水的天然动态 类型为渗入-迳流型,其水位动态一般为 6~9 月份水位较高,其它月份水位较 低,与大气降水的季节性规律一致,其水位年变幅一般为 1m~2m。典型潜水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如图 6-4 所示。 35 36 37 38 39 40 41 1994-1-3 1994-7-3 1995-1-3 1995-7-3 1996-1-3 1996-7-3 1997-1-3 1997-7-3 1998-1-3 1998-7-3 1999-1-3 1999-7-3 2000-1-3 2000-7-3 2001-1-3 2001-7-3 2002-1-3 2002-7-3 2003-1-3 2003-7-3 2004-1-3 2004-7-3 2005-1-3 观测日期 水位标高(m) 图 6-4 潜水水位年动态曲线 由图可见,评价区潜水地下水位动态受降雨控制明显,表现为 1999 年以来 潜水水位持续下降,降幅达 3~4m。偏枯年份的连续出现是造成潜水地下水位 持续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评价区上游边界由于受地面水体和地层岩性 的影响,接受地面水体的补给。 评价区潜水的排泄途径主要包括分散或混合排水、施工排水、蒸发和越流 排泄等。根据评价区地层岩性,潜水和下部承压水之间存在厚度为 2~10m,最 大厚度可达 14m 的稳定的弱透水层,渗透系数为 0.23~2.92×10-6 cm/s,二者之 间通过越流保持水力联系。据 2005 年地下水水位监测结果,潜水和第一承压含 水层地下水位差一般在 5~7m,局部高达 10m,表现出二者之间较弱的越流水 力联系。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评价区内处于基础建设的高峰期,施工排水对局部地 下水动态和流场分布影响明显。但由于施工排水具有随机性,难以有效监测排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