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巴纳德所说的组织,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组织构成的概念。他认为,凡是对组织做出贡献的人, 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为组织做出牺牲的人,都是组织的构成部分。因此,巴纳德所说的组织成员,既 包括为组织交出了时间和劳动的雇员,又包括为组织交出了金钱和物资的投资者、供货者和顾客。这 两类组织成员是不一样的。对前一类组织成员来说,组织为维持其平衡所支付的诱因主要是薪水、职 位的威望与名声、晋升机会等。这种诱因与组织目标关系不大。对后一类组织成员来说,组织为维持 其平衡所支付的诱因主要表现为对顾客的服务,给予投资者和供货者的赢利,实现吸引组织外界成员 的社会目标(如“世界和平”、“援助饥饿的穷人”)等等 由于引入了外部成员的概念,所以,实现组织的平衡,不仅包括内部平衡,而且包括外部平 衡。对于外部成员,组织提供的诱因与内部成员有很大的不同。由于组织不能对外部成员采取强制措 施,所以,能够提供的客观刺激包括对顾客的优质服务和售后服务,对投资者和供货者的高额嬴利, 公司信誉对社会的吸引等等:能够改变主观态度的措施包括广告宣传的影响,企业的公共关系等等。 巴纳德对组织成员概念的这种扩充,使研究组织的视野得到了空前的开拓,组织的研究领域大为宽阔, 更重要的是,对组织的研究视角从组织内部转移到了社会领域,组织观念和组织理论都因此而得到 更新。这是巴纳德对组织理论的一大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到巴纳德这里,“顾客是上帝”等 外部概念,企业的社会责任等伦理概念,才真正得到了理论上的阐释。这种外部平衡,巴纳德也称 之为组织调节,即保证组织与社会交流之间的平衡,随时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组织目标。组织调节并 非只是组织首脑的任务,而是各类组织成员(既包括组织的内部雇员,也包括组织的社会成员,后 类潜在的组织参加者尤为重要)利益折衷的产物。根据巴纳德的这一设想,组织平衡问题实际上就变 成了组织决策问题。后来,西蒙对巴纳德的这一思想作了发展,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决策理论 对于组织构成的新阐释,体现了巴纳德“社会系统理论”的内涵。很明显,组织和管理是 个与社会、与组织环境息息相关的领域。从此开始,以环境研究为起点的战略问题进入了管理学的视 野。战略和决策,逐渐压倒了以前只侧重于组织内部的计划职能,使命和责任,逐渐替换了以前只关 注盈利的狭义组织目标。这一方面,巴纳德深受帕累托的社会学研究影响。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在 逻辑上构成了他研究管理行为的新起点,使他对经理人员的职能,尤其是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和责任问 题,展开了与前不同的探讨,对组织行为和决策理论,也有了更新的视角。他的思想,开启了现代管 理学的哲学思辨之门。在当时和以后,都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许多管理学家受惠于巴纳德。例 如,决策理论的集大成者西蒙,对巴纳德理论的动态部分全面展开,从而在组织行为研究上取得了重 大突破。 当代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强调,组织结构必须具备三个原则:一是对完成事业目标或组织 使命有作用,二是人数尽可能少的管理层,三是能够训练和考验未来的高层经营者。仔细考察,不难 会发现,这三个原则实际上就是对应巴纳德组织三要素(目标、沟通、协作)的实现手段。对于巴纳德 提出的组织三要素,以及由此纵深展开的理论贡献,日本学者饭野春树比喻说,组织目标是巴纳德从 传统理论继承发展而来的“长子”,协作意愿是巴纳德从人际关系学派过继收养并加以改造的“次 子”,信息沟通则是巴纳德赖以将正式组织的理论动态化的“幼女”。三个孩子力量的有机组合,为巴纳德所说的组织,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组织构成的概念。他认为,凡是对组织做出贡献的人, 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为组织做出牺牲的人,都是组织的构成部分。因此,巴纳德所说的组织成员,既 包括为组织交出了时间和劳动的雇员,又包括为组织交出了金钱和物资的投资者、供货者和顾客。这 两类组织成员是不一样的。对前一类组织成员来说,组织为维持其平衡所支付的诱因主要是薪水、职 位的威望与名声、晋升机会等。这种诱因与组织目标关系不大。对后一类组织成员来说,组织为维持 其平衡所支付的诱因主要表现为对顾客的服务,给予投资者和供货者的赢利,实现吸引组织外界成员 的社会目标(如“世界和平”、“援助饥饿的穷人”)等等。 由于引入了外部成员的概念,所以,实现组织的平衡,不仅包括内部平衡,而且包括外部平 衡。对于外部成员,组织提供的诱因与内部成员有很大的不同。由于组织不能对外部成员采取强制措 施,所以,能够提供的客观刺激包括对顾客的优质服务和售后服务,对投资者和供货者的高额赢利, 公司信誉对社会的吸引等等;能够改变主观态度的措施包括广告宣传的影响,企业的公共关系等等。 巴纳德对组织成员概念的这种扩充,使研究组织的视野得到了空前的开拓,组织的研究领域大为宽阔, 更重要的是,对组织的研究视角从组织内部转移到了社会领域,组织观念和组织理论都因此而得到了 更新。这是巴纳德对组织理论的一大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到巴纳德这里,“顾客是上帝”等 外部概念,企业的社会责任等伦理概念,才真正得到了理论上的阐释。 这种外部平衡,巴纳德也称 之为组织调节,即保证组织与社会交流之间的平衡,随时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组织目标。组织调节并 非只是组织首脑的任务,而是各类组织成员(既包括组织的内部雇员,也包括组织的社会成员,后一 类潜在的组织参加者尤为重要)利益折衷的产物。根据巴纳德的这一设想,组织平衡问题实际上就变 成了组织决策问题。后来,西蒙对巴纳德的这一思想作了发展,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决策理论。 对于组织构成的新阐释,体现了巴纳德“社会系统理论”的内涵。很明显,组织和管理是一 个与社会、与组织环境息息相关的领域。从此开始,以环境研究为起点的战略问题进入了管理学的视 野。战略和决策,逐渐压倒了以前只侧重于组织内部的计划职能,使命和责任,逐渐替换了以前只关 注盈利的狭义组织目标。这一方面,巴纳德深受帕累托的社会学研究影响。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在 逻辑上构成了他研究管理行为的新起点,使他对经理人员的职能,尤其是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和责任问 题,展开了与前不同的探讨,对组织行为和决策理论,也有了更新的视角。他的思想,开启了现代管 理学的哲学思辨之门。在当时和以后,都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许多管理学家受惠于巴纳德。例 如,决策理论的集大成者西蒙,对巴纳德理论的动态部分全面展开,从而在组织行为研究上取得了重 大突破。 当代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强调,组织结构必须具备三个原则:一是对完成事业目标或组织 使命有作用,二是人数尽可能少的管理层,三是能够训练和考验未来的高层经营者。仔细考察,不难 会发现,这三个原则实际上就是对应巴纳德组织三要素(目标、沟通、协作)的实现手段。对于巴纳德 提出的组织三要素,以及由此纵深展开的理论贡献,日本学者饭野春树比喻说,组织目标是巴纳德从 传统理论继承发展而来的“长子”,协作意愿是巴纳德从人际关系学派过继收养并加以改造的“次 子”,信息沟通则是巴纳德赖以将正式组织的理论动态化的“幼女”。三个孩子力量的有机组合,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