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辨异:“辨”不能写成“辩” 7、胸肺:“肺”不能写成“用。 8、滥加粗暴:“滥”不能写成“烂”。 9、妻诀:“诀”不能写成“决” 10、独到:“到”不能写成“道 词语 1、藻饰:修饰文辞。 3、诘难:诘间,为难 4、滞碍:不通畅 5、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7、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 深入理解。 9、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 会精神实质。 0、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ll、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12、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常识 驳论文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 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 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 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 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 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 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 论据之间列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战,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内容析通] 理文脉 《谈读书》紧紧扣住“读书”这个话题,分别从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三个方面展开 论述:《不求甚解》则是从批驳别人的观点开始,接着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 正含义,然后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和会意,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辨结构 读书的目的:开头至“全凭观 (第一层)察得之。” 读了碳书的方法:“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第二层)至“始能匹知而显有知” 书 读书的作用:“读史使人明智 第三层)至结束 (1)摆出错误的看法,树靶子 (2-4)引出提出正确的观点 不求甚解<(5-6)举例证明自己所提出的观点 (7-8)作对比反复证明所述观点 (9)总结上文,提出重要的须反复阅读 ρ探意旨 《谈读书》就读书的问题发表了种种看法,正面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具体的读书方6、辨.异:“辨”不能写成“辩”。 7、胸肺.:“肺”不能写成“月市”。 8、滥.加粗暴:“滥”不能写成“烂”。 9、要诀.:“诀”不能写成“决”。 10、独到.:“到”不能写成“道”。 ◎词语 1、藻饰:修饰文辞。 2、狡黠:狡诈。 3、诘难:诘间,为难。 4、滞碍:不通畅。 5、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7、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 深入理解。 9、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 会精神实质。 10、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11、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12、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常识 驳论文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 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 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 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 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 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 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 论据之间列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战,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内容析通] ◎理文脉 《谈读书》紧紧扣住“读书”这个话题,分别从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三个方面展开 论述;《不求甚解》则是从批驳别人的观点开始,接着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 正含义,然后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和会意,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辨结构 ◎探意旨 《谈读书》就读书的问题发表了种种看法,正面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具体的读书方 谈 读 书 读书的目的:开头至“全凭观 (第一层) 察得之。” 读书的方法:“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第二层) 至“始能匹知而显有知”。 读书的作用:“读史使人明智” (第三层) 至结束。 不求甚解 (1)摆出错误的看法,树靶子 (2—4)引出提出正确的观点 (5—6)举例证明自己所提出的观点 (7—8)作对比反复证明所述观点 (9)总结上文,提出重要的须反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