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017年第6期 鲁学刊 atonal social Sciences D..6 总第261期 QILU JOURNAL Gencral No 261 东亚视阈下东海、南海领土争议之比较及启示 孙晓光1,张赫名2 南京大学中圓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近年来颹着东亚各国将发展的重心逐步转向海洋,东亚海洋领土争端持续紧张。尤其是东海、南海成 为该地区海洋领土争议烈度最高的海区,并逐渐呈现出两处争端彼此联系的趋势。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以美国为 代表的域外力量对这两个溽洋争端的关注或介入,也表现在这两个海洋争端对于东亚一体化推进、中国“海上丝绸 之路”建设、东亚海洋争端全面解决等问的重要影响上。但是,东海争端与南海争墙彼此间的差异也很明显,两 者在争端起因、战略重要性、争议关注点、当事国实力差距、最终解决途径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必须要高 度关注东海争端与南海争谙的联系与区别,在未来海洋战略的制定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争取中国海洋利益的 最大化 关键词:东亚视阈;海域纷争;战略博弈;联动效应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22X(2017)06-0066-05 近年来,围绕东海、南海的领土争议引起了国际然不够。然而,改变东亚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之 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东亚视阈这一宏观视角为切入在于东亚国际结构向现代的变迁,即东亚世界的经 点,分析东海、南海领土争议,更易于认清东亚海洋济和社会转型取得成功,使得海洋纷争的局面以复 领土争议的实质。日本、菲律宾、越南、美国等域内杂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预见,在这种东亚地缘政 外国家在东海、南海问题上相互支持、相互呼应,其治环境下,东亚视阈下的东海、南海日趋激烈的海洋 联手局面业已形成,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外交、舆纷争很难在短期内平息下来 论乃至军事上的压力和挑战,使我海洋维权行动面 如何有效应对东亚海域争端,我们理应倡导“东 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从东亚视阈下比较东海、亚意识”,调动东亚内部的积极因素,重视东亚海域 南海领域争议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与现实意义。 内国家所积累的“主体能力”,即强调自立、自强、自 东亚视阈下的海洋问题 主,反对依赖和从属,反对域外力量介入东亚海域纷 在古代社会,东亚世界曾经形成所谓的“海洋东争[2](P472)。东亚海域争端,以东海、南海为标识,实 亚”[1],链接各个国家的海洋,促进了该地区商贸往质上是东亚崛起过程中的必然反映,亦或是向一个 来。此时,海洋并未构成国家生存的根本。进入近“新局面”出现的过渡阶段,如何实现顺畅过渡,关键 代以来,直至二战之前,东亚国家又普遍被外来列强在于提倡东亚“主体能力”,依靠东亚域内相关国家 殖民侵略,没有国家的独立主体地位,更谈不上有效自身解决海域争端的能力。否则,以酉方惯用之“欧 利用海洋资源。二战结東后相当长时期,由于技术美模式”之药治东亚海域争端之病,只会适得其反, 能力及传统农业文明的東缚,对海洋资源的重视依不利于东海、南海领土争议的解决。因此,在全球化 收稿日期:2017-07-0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冷战以来南海地缘形势与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研究”(13∧ZS021) 作者简介:1.孙晓光,男,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南海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 副教授,冲绳大学特聘研究员 2.张赫名,女,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员,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南海与周边国家关系 研究中心讲师,冲绳大学特聘研究员 66 Natonal social sciences atal2 0 1 7 年 第 6 期 总第 261期 齐鲁学刊 Q LU JOURNAL No.6 General No.261 东亚视阈下东海、南海领土争议之比较及启示 孙晓光 1,张赫名 2 ( 南 京 大 学 中 国 南 海 研 究 协 同 创 新 中 心 ,江 苏 南 京 210093) 摘 要 :近 年 来 随 着 东 亚 各 国 将 发 展 的 重 心 逐 步 转 向 海 洋 ,东 亚 海 洋 领 土 争 端 持 续 紧 张 。尤 其 是 东 海 、南海成 为 该 地 区 海 洋 领 土 争 议 烈 度 最 高 的 海 区 ,并 逐 渐 呈 现 出 两 处 争 端 彼 此 联 系 的 趋 势 。这 种 联 系 不 仅 表 现 在 以 美 国 为 代 表 的 域 外 力 量 对 这 两 个 海 洋 争 端 的 关 注 或 介 入 ,也 表 现 在 这 两 个 海 洋 争 端 对 于 东 亚 一 体 化 推 进 、中国“海上丝绸 之路 ”建 设 、东 亚 海 洋 争 端 全 面 解 决 等 问 题 的 重 要 影 响 上 。但 是 ,东 海 争 端 与 南 海 争 端 彼 此 间 的 差 异 也 很 明 显 ,两 者 在 争 端 起 因 、战 略 重 要 性 、争 议 关 注 点 、当 事 国 实 力 差 距 、最 终 解 决 途 径 等 方 面 有 着 明 显 的 不 同 。 中国必须要高 度 关 注 东 海 争 端 与 南 海 争 端 的 联 系 与 区 别 ,在 未 来 海 洋 战 略 的 制 定 中 实 施 有 针 对 性 的 措 施 ,争 取 中 国 海 洋 利 益 的 最大化。 关 键 词 :东 亚 视 阈 ;海 域 纷 争 ;战 略 博 弈 ;联动效应 中 图 分 类 号 :)60 文 献 标 识 码 :八 文 章 编 号 :001 - 0 2 2X (2017)06 - 0066 - 05 近年来,围绕东海、南海的领土争议引起了国际 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东亚视阈这一宏观视角为切人 点,分析东海、南海领土争议,更易于认清东亚海洋 领土争议的实质。日本、菲律宾、越南、美国等域内 外国家在东海、南海问题上相互支持、相互呼应,其 联手局面业已形成,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外交、舆 论乃至军事上的压力和挑战,使我海洋维权行动面 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从东亚视阈下比较东海、 南海领域争议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 、东 亚 视 阈 下 的 海 洋 问 题 在古代社会,东亚世界曾经形成所谓的“海洋东 亚”[],链接各个国家的海洋,促进了该地区商贸往 来。此时,海洋并未构成国家生存的根本。进人近 代以来,直至二战之前,东亚国家又普遍被外来列强 殖民侵略,没有国家的独立主体地位,更谈不上有效 利用海洋资源。二战结束后相当长时期,由于技术 能力及传统农业文明的束缚,对海洋资源的重视依 然不够。然而,改变东亚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于东亚国际结构向现代的变迁,即东亚世界的经 济和社会转型取得成功,使得海洋纷争的局面以复 杂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预见,在这种东亚地缘政 治环境下,东亚视阈下的东海、南海日趋激烈的海洋 纷争很难在短期内平息下来。 如何有效应对东亚海域争端,我们理应倡导“东 亚意识”,调动东亚内部的积极因素,重视东亚海域 内国家所积累的“主体能力”,即强调自立、自强、自 主,反对依赖和从属,反对域外力量介人东亚海域纷 争[ ] (P472)。东亚海域争端,以东海、南海为标识,实 质上是东亚崛起过程中的必然反映,亦或是向一个 “新局面”出现的过渡阶段,如何实现顺畅过渡,关键 在于提倡东亚“主体能力”,依靠东亚域内相关国家 自身解决海域争端的能力。否则,以西方惯用之“欧 美模式”之药治东亚海域争端之病,只会适得其反, 不利于东海、南海领土争议的解决。因此,在全球化 收 稿 日 期 :0 1 7 - 0 7 - 0 1 基金项目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冷 战 以 来 南 海 地 缘 形 势 与 中 国 维 护 海 洋 权 益 研 究 ”(13AZS021) 作 者 简 介 :.孙晓光,男 ,南 京 大 学 中 国 南 海 研 究 协 同 创 新 中 心 研 究 员 ,曲 阜 师 范 大 学 中 国 南 海 与 周 边 国 家 关 系 研 究 中 心 副 教 授 ,冲 绳 大 学 特 聘 研 究 员 ; 2 . 张 赫 名 ,女 ,南 京 大 学 中 国 南 海 研 究 协 同 创 新 中 心 博 士 后 研 究 人 员 ,曲 阜 师 范 大 学 中 国 南 海 与 周 边 国 家 关 系 研 究 中 心 讲 师 ,冲 绳 大 学 特 聘 研 究 员 。 66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