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王新松:国家法团主义:新加坡基层组织与社区治理的理论启示 (四)基层组织及联合团体为实现国家意图提供协助 首先,人民协会成立之初的目的是促进新加坡的社区各族群的融合,为了实现这一长期目标,人 民协会依靠社区基层组织开展大量工作,包括举办各项社区活动鼓励不同种族居民参与社区组织 等,基层组织的工作对于新加坡如今的族群和谐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基层组织所搭建的各类活动平台成为人民行动党向民众推介国家意图的重要平台,并且政 府的高级官员、国会议员担任基层组织顾问,使国家行政体系沉降到社区层面。例如李光耀自1959 年当选议员后,一直作为基层组织顾问为丹戎巴葛选区服务超过半个世纪,他常利用基层组织的活动 平台向民众传递施政理念和政策,同时也听取基层组织和民众的意见和建议。① 第三,在选举期间基层领袖担任起人民行动党选战的一线人员,他们收集信息、汇报选情,同时帮 助人民行动党在选民中间形成共识,使选民更好地理解人民行动党的施政方针,并包容执政中的问 题。由于基层领袖受人民协会所任命,反对党无法享受基层领袖的巨大资源,因此,在选举中难以和 人民行动党竞争。 第四,选区中的很多日常活动,例如每周一次的议员接见选民活动、每周一至二次的沿家逐户走 访等,都是由基层组织协助举办的,这类活动为人民行动党建立民众信任打下基础,同时也给了民众 个向政府反映问题从而改善公共政策的机会 (五)基层组织参与的可控性 国家法团主义模式为基层组织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了便利条件,居民需要基层组织及其联合团体 将自身面临的问题反映给政府,基层组织也需要居民的支持和配合以完成人民行动党交给自身的工 作,在这个过程中,基层组织和社区居民间建立了庇护关系。此外,人民行动党虽然一般不直接参与 基层组织的活动安排,但由于主要的基层组织都纳入到人民协会管理,而人民协会本身具有半官方性 质,因此无论是人民协会还是它所管辖的基层组织,都在人民行动党以及政府的控制下参与国家 治理 五、对国家法团主义与新加坡社区治理的思考 新加坡的执政党通过国家法团主义模式对基层组织进行制度安排,使基层组织成为国家治理的 个重要角色。执政党不遗余力地在社区建立各种各样的基层组织,并通过合办活动等方式建立基 层组织之间的横向联系,②从而提高国家渗透社区的效率。基层组织在保证新加坡的社区和谐、执政 党的政策执行、选举获胜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国家法团主义模式保证了基层组织的 可控性,避免了后发国家在国家和市场尚未完全发育起来却受到现代公民社会力量的挑战。③ 然而,新加坡的国家法团主义更多地表现为对基层组织自上而下的治理,局限了基层组织下情上 达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社区居民对基层组织活动的参与度较低。一项对社区居民的调查发现,62%的受访者不认 为或不知道他们的社区居委会在为居民做什么,只有23%的受访者称他们认识居委会成员或其他基 层领袖,只有22%的受访者曾参加过社区中心的活动,其中15-24岁的受访者的参与率最低(Ling, ①参见何惜薇《李光耀:让幼儿尽早接受双语教育》,《联合早报8,2013年8月17日http://www.zaobao.com/lifes tyle/education/news/story20130817-241783 ②参见胡洁梅《马西岭基层计划向更多年长者传达建国配套信息》,《联合早报),2014年4月20日http://www zaobao. com/realtime/singapore/story 20140420-334510 ③参见郑永年《国家力量与资本主义非西方经验》,《联合早报》,2014年8月26日,htte://w.zaobao.com/fomm/ expert/zheng-yong -nian/story 20140826-381806.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四) 基层组织及联合团体为实现国家意图提供协助 首先,人民协会成立之初的目的是促进新加坡的社区各族群的融合,为了实现这一长期目标,人 民协会依靠社区基层组织开展大量工作,包括举办各项社区活动、鼓励不同种族居民参与社区组织 等,基层组织的工作对于新加坡如今的族群和谐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基层组织所搭建的各类活动平台成为人民行动党向民众推介国家意图的重要平台,并且政 府的高级官员、国会议员担任基层组织顾问,使国家行政体系沉降到社区层面。例如李光耀自 1959 年当选议员后,一直作为基层组织顾问为丹戎巴葛选区服务超过半个世纪,他常利用基层组织的活动 平台向民众传递施政理念和政策,同时也听取基层组织和民众的意见和建议。① 第三,在选举期间基层领袖担任起人民行动党选战的一线人员,他们收集信息、汇报选情,同时帮 助人民行动党在选民中间形成共识,使选民更好地理解人民行动党的施政方针,并包容执政中的问 题。由于基层领袖受人民协会所任命,反对党无法享受基层领袖的巨大资源,因此,在选举中难以和 人民行动党竞争。 第四,选区中的很多日常活动,例如每周一次的议员接见选民活动、每周一至二次的沿家逐户走 访等,都是由基层组织协助举办的,这类活动为人民行动党建立民众信任打下基础,同时也给了民众 一个向政府反映问题从而改善公共政策的机会。 ( 五) 基层组织参与的可控性 国家法团主义模式为基层组织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了便利条件,居民需要基层组织及其联合团体 将自身面临的问题反映给政府,基层组织也需要居民的支持和配合以完成人民行动党交给自身的工 作,在这个过程中,基层组织和社区居民间建立了庇护关系。此外,人民行动党虽然一般不直接参与 基层组织的活动安排,但由于主要的基层组织都纳入到人民协会管理,而人民协会本身具有半官方性 质,因此无论是人民协会还是它所管辖的基层组织,都在人民行动党以及政府的控制下参与国家 治理。 五、对国家法团主义与新加坡社区治理的思考 新加坡的执政党通过国家法团主义模式对基层组织进行制度安排,使基层组织成为国家治理的 一个重要角色。执政党不遗余力地在社区建立各种各样的基层组织,并通过合办活动等方式建立基 层组织之间的横向联系,②从而提高国家渗透社区的效率。基层组织在保证新加坡的社区和谐、执政 党的政策执行、选举获胜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国家法团主义模式保证了基层组织的 可控性,避免了后发国家在国家和市场尚未完全发育起来却受到现代公民社会力量的挑战。③ 然而,新加坡的国家法团主义更多地表现为对基层组织自上而下的治理,局限了基层组织下情上 达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社区居民对基层组织活动的参与度较低。一项对社区居民的调查发现,62% 的受访者不认 为或不知道他们的社区居委会在为居民做什么,只有 23% 的受访者称他们认识居委会成员或其他基 层领袖,只有 22% 的受访者曾参加过社区中心的活动,其中 15—24 岁的受访者的参与率最低( Ling, · 55 · 王新松 : 国家法团主义: 新加坡基层组织与社区治理的理论启示 ① ② ③ 参见何惜薇: 《李光耀: 让幼儿尽早接受双语教育》,《联合早报》,2013 年 8 月 17 日,http: / /www. zaobao. com/lifes￾tyle /education/ news / story20130817 - 241783。 参见胡洁梅: 《马西岭基层计划向更多年长者传达建国配套信息》,《联合早报》,2014 年 4 月 20 日,http: / /www. zaobao. com/ realtime / singapore / story20140420 - 334510。 参见郑永年: 《国家力量与资本主义非西方经验》,《联合早报》,2014 年8 月26 日,http: / /www. zaobao. com/forum/ expert / zheng - yong - nian/ story20140826 - 38180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