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6 智能系统学报 第6卷 表3多机器人组织结构分类和对比 2)显式通信.显式通信通常需要专用硬件通信 Table 3 Taxonomy and comparison for multi-robot system 设备以及复杂的信息表示模型,机器人之间可直接 organization 进行信息交换,是一种开销大、不可靠的通信方法。 类型 特点 应用实例 显式通信可以进一步分为全局通信和局部通信:全 局通信中,所有机器人之间都具有全局范围内的符 适合强协调任务,分主、从机 器人,主机器人负责系统协文献[40],此 号通信能力,系统通信效率随机器人的数量增加而 急剧下降,通信干扰和延迟将严重影响系统的可靠 集中式 调,具有完全的控制权.该方 外,大多数的微 式可减少协商通信的开销,并 型足球机器人 性,一般仅适用于小规模的多机器人系统5;而局 结构 获得全局最优解,但实时性和 团队采用的集 部通信则由于通信距离和通信拓扑的限制,仅发生 动态性较差,结构灵活性不 中式组织结构. 在局部范围内,但通过设计合理的通信机制,可兼顾 足,鲁棒性较差。 效率和可靠性52s 显式通信可利用现有网络技术,如文献[54]对 ROCI、层次 基于802.11g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LAN在TCP协 适合弱协调任务,机器人之间 化和对象可重 无隶属关系,通过交互或通信 议下的延时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指出了构建 构)、多模式交 分布式实现协调.该方式可降低系统 基于WLAN的多机器人系统时所应该考虑的关键 互4)、Ad Hoc 结构复杂性,提高扩展性和鲁棒 因素.为了保证通信的有效性和实时性,可以通过设 网络)、MAC 性.对通信要求较高,不保证 计多机器人系统专用的通信机制]和通信语言] ROBE和RO 目标的全局最优性, 实现:还可以采用基于强化学习的自适应通信协 MAN[]等. 议[,提高系统对不同通信环境的适应性.此外,在 本质上是一种层次结构,上层 提高多机器人系统通信的容错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可 的领导机器人动态生成,且对 以借鉴文献[5860]: 下层的机器人只有部分控制 ALLIANCE!I 2.1.3控制结构 混合式 能力.该方式可实现集中和分 和文献[5,46] 结构 这里的控制结构不是单个机器人的控制结构, 布结构的互补,提高系统灵活 等 而是指整个多机器人系统的控制结构[6].控制结构 性和协调效率.但复杂性高, 可分为反应式和慎思式2种:当一个团队在应对环 实现难度大。 境改变时可以根据策略重新组织整个团队的行为, 2.1.2通信方式 则为慎思型的控制结构,具体如文献[6263];而每 通信也是多机器人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 个机器人在应对环境变化时,仅仅对自己所采取的 系统的通信方式决定了机器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方 策略进行重组,以更好地完成自身的任务,则为反应 式1,在多机器人系统中,为了实现机器人的同步 式的控制结构,具体如文献[64-65].所以,二者的主 或协调,信息交互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大量的应用实 要差别在于对新状态所采取的不同应对策略,即在 践也证明,合理的通信可以大大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慎思型系统中,会利用长期规划并充分利用所有可 总的来说,机器人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分为隐式通 用资源来实现1个全局目标;而在1个反应式系统 信和显式通信2类) 中,每个机器人仅仅考虑当前机器人面临的态势,并 1)隐式通信.隐式通信利用机器人的行为对产 给出独自的规划操作 生环境的变化来影响其他机器人的行为,如基于 2.2环境感知与建模 Stigmerg罗机制9]的通信方式,个体以环境为作用中 多机器人系统要实现优化决策,并获得良好的 介,通过利用或者改变环境中的信息,来激励自身或 协调控制性能,必须依赖于准确可靠的环境感知能 者其他个体的行为,最终达到信息交流和自组织的 力.随着各种先进传感设备和配套应用软件的不断 目的.隐式通信的特点在于局部交互和简单的信息 开发,机器人已经大大拓展了自己的感知空间和感 表示模型,且不会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而产生通信 知能力,但如何充分利用多个机器人的传感资源,提 瓶颈问题,整个通信方式非常简单、有效和可靠.隐 高协同感知精度和能力,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式通信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通过环境信息的改变和 2.2.1信息融合 简单信号的感知进行局部信息交换0] 通过协作感知来提高环境感知能力一直是多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