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6章吸光光度法 教学目的:掌握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光度分析条件的控制,分光光度 法的应用范围。 教学重点:Beer定律:光度分析的应用 教学难点:光吸收原理;光度分析的准确度。 吸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色 法和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的优点:灵敏、准确、快速、选择性好、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6.1概述 6.1.1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1.光的基本性质 紫外光:200-400nm可见光:400-750nm红外:0.75-50μm 单色光:单一波长的光。复合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光 互补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能够组成白光的两种光互称为互补色光。见p216 溶液呈现的颜色是它吸收光的互补色 两互补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可得到白色。 2.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 由于不同的物质微粒具有不同的量子能级,其能量差也不同,因此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 选择性。分子能级图,p215,图6-1 吸收光谱曲线:A~C曲线。它反映某溶液对不同单色光的吸收程度,在最大吸收波长处 测定吸光度,则灵敏度最高 a.max与c无关b.Axc 6.1.2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朗伯一比尔定律 1760年, Lambert用实验指出,当光通过透明介质时,光的减弱程度与光通过介质的光 程成正比。1852年,Beer研究证明了,光的吸收程度与透明介质中光所遇到的吸光质点的 数目成正比,在溶液中即与吸光质点的浓度成正比 吸光度:A=12=Kbc透光率:T=1 A=lg-=lg 2.摩尔吸收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 (1)摩尔吸收(光)系数E cm A=cbcE:摩尔吸收系数,只与波长有关。单位:L.cm.mol 物理意义:一定λ下,b=1cm,c=1mol/L时的吸光度。 实际工作中不能用c=1mol/L的溶液测吸光度(A=0.2-0.7)。c能反映方法的灵敏 度,光度法测定E:10,一般E:10°已很灵敏 (2)桑德尔灵敏度指数:S(μg/cm2) 在λmax时,A=0.01下,单位截面积光程内所能检测出来的吸光物质的最低含量6-1 第6章 吸光光度法 教学目的:掌握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光度分析条件的控制,分光光度 法的应用范围。 教学重点:Beer 定律;光度分析的应用。 教学难点:光吸收原理;光度分析的准确度。 吸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色 法和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的优点:灵敏、准确、快速、选择性好、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6.1 概述 6.1.1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1.光的基本性质 紫外光:200-400nm 可见光:400-750nm 红外:0.75-50m 单色光:单一波长的光。 复合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光。 互补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能够组成白光的两种光互称为互补色光。见 p216。 溶液呈现的颜色是它吸收光的互补色。 两互补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可得到白色。 2.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 由于不同的物质微粒具有不同的量子能级,其能量差也不同,因此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 选择性。分子能级图,p215,图 6-1。 吸收光谱曲线:AC 曲线。它反映某溶液对不同单色光的吸收程度,在最大吸收波长处 测定吸光度,则灵敏度最高。 a.max 与 c 无关 b. Ac 6.1.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 朗伯-比尔定律 1760 年,Lambert 用实验指出,当光通过透明介质时,光的减弱程度与光通过介质的光 程成正比。1852 年,Beer 研究证明了,光的吸收程度与透明介质中光所遇到的吸光质点的 数目成正比,在溶液中即与吸光质点的浓度成正比。 吸光度: 0 lg I A Kbc I = = 透光率: 0 I T I = 0 1 lg lg I A I T = = 2.摩尔吸收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 (1)摩尔吸收(光)系数 A=Kbc b:cm c:mol/L A=bc :摩尔吸收系数,只与波长有关。单位:L.cm-1 .mol-1 物理意义:一定下,b=1cm,c=1 mol/L 时的吸光度。 实际工作中不能用 c=1 mol/L 的溶液测吸光度(A=0.2-0.7)。能反映方法的灵敏 度,光度法测定:104,一般:105 已很灵敏。 (2)桑德尔灵敏度指数:S (g/cm2) 在max 时,A=0.001 下,单位截面积光程内所能检测出来的吸光物质的最低含量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