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傅惠生:帛书惕易传》中“埙损”“益”卦论疑案探析 只有16个字,无法断定其整体内容。能够透露其 人广德而下绥民也。“亓血玄黄”者,见文 有用内容信息的两个地方共七个字,“元,善之始 也。圣人出鸣教以道民,亦猷龙之文也,可胃 也”,在今本伩言传》“四德说”中有相同的句 “玄黄”矣,故曰“龙”。见龙而称莫大焉 子。这些句子都集中地解释乾坤卦爻辞,这一点很显然,这种解释与《二三子》的第一章解释是 二三子》与伩言传》的解释对象是相同的。但一致的,但是这与今本“龙战于野”的解说意思 是相对应的表述内容差异较大。例如:在今本完全不同。今本《易传·小象》释为:“龙战于 伩文言传》中只有乾卦的初九和九二爻冠以孔子曰野,其道穷也。”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坤道穷也。在 的两段话解释“龙德 伩言》中“明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 1)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称龙焉”,是彻底地否定了龙德的阴性特征了。帛 成乎名,遜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书本易传》对龙德的解释与今本《易传》中对 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龙德解释的差异表明这是分属于阴阳合一派和纯阳 2)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派的;或是由阴阳派演变为纯阳派的。不管如何 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最终流传下来的是纯阳派的观点。 化。偈易》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 因此,帛书《易传》中有反映战国时期易学 德也 研究多种流派的成果并受后期黄老思想的影响。其 并且龙在今本文言传》中与经文同一均为阳 在《三子》中龙是具有有神通的本领,既 但是帛书《三子》中的龙德是阴阳合一的。如:具阳性也具阴性特征的,是阴阳合一的。而今本 惕易》屡称于龙,龙之德何如?孔子曰:《易传》中的龙只有阳性,没有阴性。在帛书《系 龙大矣。龙形迁,假宾于帝,倪神圣之德也。辞》中阴阳是分开的,与今本《易传》基本相同 高尚齐乎星辰日月而不,能阳也;下纶穷深分乾坤和阴阳,乾为阳,坤为阴。其二,帛书 渊之渊而不沫,能阴也。上则风雨奉之,下纶係系辞》上第十一章中并没有说乾坤两卦为《周 则有天[神护之]。[游]乎深,则鱼鲛先易》之门,而是说:“键》《》,亓》之经 后之,水流之物莫不随从。陵处,则雷神养與?健键》》[成]列,惕易》位乎亓中。(键》 之,风雨辟乡,鸟守弗干。日:龙大矣。龙既》毁则无以见惕》矣。侷易》不可则见,则 能云变,有能蛇变,有能鱼变,飞鸟昆虫,唯健建》训川》不可见。《键》《》不可见,则 所欲化,而不失本形,神能之至也。媸键》《川》或几乎矣。”这段话中有两个地方与今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焉,有弗能察也,知者本裼易传》中相同的文字段落不同。一是“经” 不能察其变,辩者不能察亓义,至巧不能贏亓字,今本作“门”,二是最后一句的“《键》 文。口口口不能察「也。功鸟也,化昆虫,神《》”,今本为惕易》。其三,惕易之义》明显是 贵之容也,天下之贵物也。曰:龙大矣。龙之由阴阳派发展至刚柔派的。在第一章中,“子曰 刚德也,曰直方大不习易黄常元吉,爵之曰君易》之义谁阴与阳,六画而成章。曲句焉柔,正 子;戒事敬合,精白柔和,而不讳贤,爵之曰直焉刚。六刚五柔,是胃大阳,此天之义也。 夫子。或大或小,亓方也一。至用者也,而名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方。六柔无刚,此地之 之曰君子。兼:“愦黄常”近之矣;尊威精白,义。天地相衔,气味相取,阴阳流刑,刚柔成 坚强行之,不可挠也,“不习”近之矣。 章。”在第六章中,刚柔之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而且龙善变、智慧无穷,品德高尚伟大,意志坚“子曰:(键》六刚能方,汤武之德也。”“《川》 强、不折不挠。同时,因为龙能阴能阳,》卦六柔相从顺,文之至也。”到了第九章,我们似乎 的六二和六五爻辞都被用来描述龙的品德特征了,看到了一种阴阳说和刚柔说的演进和融合。 坤卦的上六爻辞也有龙德 曰:易》之要,可得而知矣。健键》《》也者 惕易》曰:“龙战于野,亓血玄黄。”孔子惕易》之门户也。《》,阳物也。《川》,阴物也。 曰:此言大人之广德而施教于民也。夫文之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化。”从文字表 孝,采物必存者,亓唯龙乎?德义广大,鸣物达看,这一段应归为崾要》篇更为妥当,第一次 备具者,亓唯圣人乎?“龙战于野”者,言大提到健建》训川》为易》之门户。显然,这是 9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e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enki.net只有 16个字 , 无法断定其整体内容。能够透露其 有用内容信息的两个地方共七个字 , “元 , 善之始 也 ”, 在今本 《文言传 》“四德说 ”中有相同的句 子。这些句子都集中地解释乾坤卦爻辞 , 这一点 《二三子 》与 《文言传 》的解释对象是相同的。但 是相对应的表述内容差异较大。例如 : 在今本 《文言传 》中只有乾卦的初九和九二爻冠以孔子曰 的两段话解释 “龙德 ”: 1) 子曰 ,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 , 不 成乎名 , 遯世无闷 , 不见是而无闷 , 乐则行 之 , 忧则违之 , 确乎其不可拔 , 潜龙也。 2) 子曰 , 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 , 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 , 善世而不伐 , 德博而 化。 《易 》曰 “见龙在田 , 利见大人 ”, 君 德也。 并且龙在今本 《文言传 》中与经文同一均为阳。 但是帛书 《二三子 》中的龙德是阴阳合一的。如 : 《易 》屡称于龙 , 龙之德何如 ? 孔子曰 : 龙大矣。龙形迁 , 假宾于帝 , 俔神圣之德也。 高尚齐乎星辰日月而不 , 能阳也 ; 下纶穷深 渊之渊而不沫 , 能阴也。上则风雨奉之 , 下纶 则有天 [神护之 ]。 [游 ] 乎深 , 则鱼鲛先 后之 , 水流之物 莫不随从。陵处 , 则雷神养 之 , 风雨辟乡 , 鸟守弗干。曰 : 龙大矣。龙既 能云变 , 有能蛇变 , 有能鱼变 , 飞鸟昆虫 , 唯 所 欲 化 , 而 不 失 本 形 , 神 能 之 至 也。 □□□□□□□□□□焉 , 有弗能察也 , 知者 不能察其变 , 辩者不能察亓义 , 至巧不能赢亓 文。□□□不能察 □也。功鸟也 , 化昆虫 , 神 贵之容也 , 天下之贵物也。曰 : 龙大矣。龙之 刚德也 , 曰直方大不习易黄常元吉 , 爵之曰君 子 ; 戒事敬合 , 精白柔和 , 而不讳贤 , 爵之曰 夫子。或大或小 , 亓方也一。至用者也 , 而名 之曰君子。兼 : “黄常 ”近之矣 ; 尊威精白 , 坚强行之 , 不可挠也 , “不习 ”近之矣。 而且龙善变、智慧无穷 , 品德高尚伟大 , 意志坚 强、不折不挠。同时 , 因为龙能阴能阳 , 《坤 》卦 的六二和六五爻辞都被用来描述龙的品德特征了 , 坤卦的上六爻辞也有龙德 : 《易 》曰 : “龙战于野 , 亓血玄黄。”孔子 曰 : 此言大人之广德而施教于民也。夫文之 孝 , 采物必存者 , 亓唯龙乎 ? 德义广大 , 鸣物 备具者 , 亓唯圣人乎 ? “龙战于野 ”者 , 言大 人广德而下 民也。 “亓血玄黄 ”者 , 见文 也。圣人出鸣教以道民 , 亦猷龙之文也 , 可胃 “玄黄 ”矣 , 故曰 “龙 ”。见龙而称莫大焉。 很显然 , 这种解释与 《二三子 》的第一章解释是 一致的 , 但是这与今本 “龙战于野 ”的解说意思 完全不同。今本 《易传 ·小象 》释为 : “龙战于 野 , 其道穷也。”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坤道穷也。在 《文言 》中 “阴疑于阳必战 , 为其嫌于无阳也 , 故 称龙焉 ”, 是彻底地否定了龙德的阴性特征了。帛 书本 《易传 》对龙德的解释与今本 《易传 》中对 龙德解释的差异表明这是分属于阴阳合一派和纯阳 派的 ; 或是由阴阳派演变为纯阳派的。不管如何 , 最终流传下来的是纯阳派的观点。 因此 , 帛书 《易传 》中有反映战国时期易学 研究多种流派的成果并受后期黄老思想的影响。其 一 , 在 《二三子 》中龙是具有有神通的本领 , 既 具阳性也具阴性特征的 , 是阴阳合一的。而今本 《易传 》中的龙只有阳性 , 没有阴性。在帛书 《系 辞 》中阴阳是分开的 , 与今本 《易传 》基本相同 , 分乾坤和阴阳 , 乾为阳 , 坤 为阴。其二 , 帛书 《系辞 》上第十一章中并没有说乾坤两卦为 《周 易 》之门 , 而是说 : “《键 》《川 》, 亓 《易 》之经 與 ?《键 》《川 》[成 ] 列 , 《易 》位乎亓中。《键 》 《川 》毁则无以见 《易 》矣。《易 》不可则见 , 则 《键 》《川 》不可见。 《键 》 《川 》不可见 , 则 《键 》《川 》或几乎矣。”这段话中有两个地方与今 本 《易传 》中相同的文字段落不同。一是 “经 ” 字 , 今 本 作 “门 ”, 二 是 最 后 一 句 的 “《键 》 《川 》”, 今本为 《易 》。其三 , 《易之义 》明显是 由阴阳派发展至刚柔派的。在第一章中 , “子曰 : 《易 》之义谁阴与阳 , 六画而成章。曲句焉柔 , 正 直焉 刚。六 刚 五 柔 , 是 胃 大 阳 , 此 天 之 义 也。 □□□□□□□□□□□□方。六柔无刚 , 此地之 义。天地相衔 , 气味相取 , 阴 阳流刑 , 刚 柔成 章。”在第六章中 , 刚柔之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 “子曰 : 《键 》六刚能方 , 汤武之德也。”“《川 》 六柔相从顺 , 文之至也。”到了第九章 , 我们似乎 看到了一种阴阳说和刚柔说的演进和融合。 “子 曰 : 《易 》之要 , 可得而知矣。《键 》《川 》也者 , 《易 》之门户也。《键 》, 阳物也。《川 》, 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 以体天地之化。”从文字表 达看 , 这一段应归为 《要 》篇更为妥当 , 第一次 提到 《键 》《川 》为 《易 》之门户。显然 , 这是 511 傅惠生 : 帛书 《易传 》中 “损 ”“益 ”卦论疑案探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