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王岩“幸福悖论”的积极心理学思考:我们如何更加幸福 贫富差距的着力点: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应对策略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学生成绩的关系也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 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41]乐观的推销员比那 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些不那么乐观的推销员卖出更多的人寿保险,而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 且约有一半的悲观者会辞掉保险工作。[42]乐观 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芳动报酬在 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比悲观者能进行更好的调整,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 减少抑郁症状,会感到更幸福、更低的退学率及更 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 多的社会支持。[43]对180位天主教修女在其平 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 均年龄约22岁时手写自传的情感内容进行分析, 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 探索其与75岁至95岁之间的生存率的关系,结 法收入。首先是深化收入分配的改革,要从制度 果发现,自传中积极情绪内容与寿命有着非常显 上保证居民收入的提高:其次强调收入与经济增 著的相关,而负面情绪内容没有。在85岁时,最 长同步,保证居民收入的增速:第三是提高收入在 快乐的修女(前25%的修女)中有90%还活着, 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重,从根本上保证居民收入 而最不快乐的修女(后25%的修女)中只有34% 提高的路径。而习近平也强调了社会财富分配公 的人还活着。而到95岁时,在最快乐的修女中还 平的重要性,向外界释放出政策信号,十八大后如 有54%人活着,而最不快乐的修女中只有11%的 何遏制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聚积将是最为重要的经 人还活着。[44] 济改革之一。 Seligman(2002)在《真实的幸福》这本书中提 2.改善意向行动,提升幸福 到要获得更持久的幸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感恩。 环境对幸福确有贡献,但所占比例大约在 [45]Emmons和McCullough(2003)对大学生的研 8%~15%的水平[28][29],人们对环境变化的适 究发现,相对于争执组和生活事件组,感恩组整体 应能力可能是造成所占比例较低的原因。[32] 生活上觉得比较好,且对未来一周的期待更乐观。 如,人们会对新环境和生活事件产生迅速的适应, 感恩既影响了主观生活评价,也增加了积极情感, 不管是感觉的(例如,适应恶臭或者体重增加)、 同时还减少了消极情绪,似乎也提高了人们的睡 [35]生理的(例如,非常热或者非常冷的温度), 眠数量和质量。另外,写感谢信也是表达感恩的 [36]还是享乐的(如加薪),等等。[37][38] 方法,也能提升幸福。[46]Toepfer,Cichy和 从幸福的可持续模型可以看出,改变个人的 Peters(2012)让被试连续三周每周写一封感谢 意图性活动对幸福感影响较大。环境虽然可变, 信,结果发现,被试的生活满意度显著提升,抑郁 但人们很快就会适应。而有意图的活动不仅是可 症状却显著下降。[47]而且无论感谢信是否寄 变的,且人们可以自己控制这方面的活动,减缓或 出,写给同一个人或不同的人,幸福感都能够显著 者改变适应的过程,使得幸福持续提升。[25]而 提升。[48] 研究发现,环境改变和积极活动改变都可预示生 幸福的人更倾向于参加较多的亲社会活动, 活满意度的加强,但积极的环境改变影响的持续 实施亲社会行为的结果,会让人幸福感提升。比 性会降低,只有积极的活动改变预示着持续的幸 如,给被试一定的钱让被试或者给自己花钱或者 福感的提升。[39] 给别人花钱,结果发现,给别人花钱的被试报告了 第一,坚持积极的思想,包括乐观、感恩和做 更高的幸福感。[49]帮助他人也可以提升幸福 好事。 感,[25]做好事组的被试生活满意度有较大的提 塞利格曼认为,不同的解释风格会带来不同 升。[50] 的情绪和结果,乐观者在学业和事业、身体健康和 第二,提升身体健康。 主观幸福感上都具有优势。[40]乐观者更容易在 身体健康是个体学习、工作的基础,更与人的 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功。例如,对初中生人格型 幸福具有中等程度的关联。健康的人比不健康的 乐观、应对策略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表明,学生 人要幸福。[9]哈佛幸福课的著名讲师泰勒·本- 的乐观主义与他们所采用的积极应对策略、消极 沙哈尔在总结了利于健康的日常活动之后,提出 141 C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贫富差距的着力点: 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 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 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 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 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 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 法收入。首先是深化收入分配的改革,要从制度 上保证居民收入的提高; 其次强调收入与经济增 长同步,保证居民收入的增速; 第三是提高收入在 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重,从根本上保证居民收入 提高的路径。而习近平也强调了社会财富分配公 平的重要性,向外界释放出政策信号,十八大后如 何遏制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聚积将是最为重要的经 济改革之一。 2. 改善意向行动,提升幸福 环境对幸福确有贡献,但所占比例大约在 8% ~ 15% 的水平[28][29],人们对环境变化的适 应能力可能是造成所占比例较低的原因。[32] 如,人们会对新环境和生活事件产生迅速的适应, 不管是感觉的( 例如,适应恶臭或者体重增加) 、 [35]生理的( 例如,非常热或者非常冷的温度) , [36]还是享乐的( 如加薪) ,等等。[37][38] 从幸福的可持续模型可以看出,改变个人的 意图性活动对幸福感影响较大。环境虽然可变, 但人们很快就会适应。而有意图的活动不仅是可 变的,且人们可以自己控制这方面的活动,减缓或 者改变适应的过程,使得幸福持续提升。[25]而 研究发现,环境改变和积极活动改变都可预示生 活满意度的加强,但积极的环境改变影响的持续 性会降低,只有积极的活动改变预示着持续的幸 福感的提升。[39] 第一,坚持积极的思想,包括乐观、感恩和做 好事。 塞利格曼认为,不同的解释风格会带来不同 的情绪和结果,乐观者在学业和事业、身体健康和 主观幸福感上都具有优势。[40]乐观者更容易在 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功。例如,对初中生人格型 乐观、应对策略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表明,学生 的乐观主义与他们所采用的积极应对策略、消极 应对策略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学生成绩的关系也 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41]乐观的推销员比那 些不那么乐观的推销员卖出更多的人寿保险,而 且约有一半的悲观者会辞掉保险工作。[42]乐观 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比悲观者能进行更好的调整, 减少抑郁症状,会感到更幸福、更低的退学率及更 多的社会支持。[43]对 180 位天主教修女在其平 均年龄约 22 岁时手写自传的情感内容进行分析, 探索其与 75 岁至 95 岁之间的生存率的关系,结 果发现,自传中积极情绪内容与寿命有着非常显 著的相关,而负面情绪内容没有。在 85 岁时,最 快乐的修女( 前 25% 的修女) 中有 90% 还活着, 而最不快乐的修女( 后 25% 的修女) 中只有 34% 的人还活着。而到 95 岁时,在最快乐的修女中还 有 54% 人活着,而最不快乐的修女中只有 11% 的 人还活着。[44] Seligman( 2002) 在《真实的幸福》这本书中提 到要获得更持久的幸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感恩。 [45]Emmons 和 McCullough( 2003) 对大学生的研 究发现,相对于争执组和生活事件组,感恩组整体 生活上觉得比较好,且对未来一周的期待更乐观。 感恩既影响了主观生活评价,也增加了积极情感, 同时还减少了消极情绪,似乎也提高了人们的睡 眠数量和质量。另外,写感谢信也是表达感恩的 方 法,也 能 提 升 幸 福。[46]Toepfer,Cichy 和 Peters( 2012) 让被试连续三周每周写一封感谢 信,结果发现,被试的生活满意度显著提升,抑郁 症状却显著下降。[47]而且无论感谢信是否寄 出,写给同一个人或不同的人,幸福感都能够显著 提升。[48] 幸福的人更倾向于参加较多的亲社会活动, 实施亲社会行为的结果,会让人幸福感提升。比 如,给被试一定的钱让被试或者给自己花钱或者 给别人花钱,结果发现,给别人花钱的被试报告了 更高的幸福感。[49]帮助他人也可以提升幸福 感,[25]做好事组的被试生活满意度有较大的提 升。[50] 第二,提升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个体学习、工作的基础,更与人的 幸福具有中等程度的关联。健康的人比不健康的 人要幸福。[9]哈佛幸福课的著名讲师泰勒·本 - 沙哈尔在总结了利于健康的日常活动之后,提出 141 王岩 “幸福悖论”的积极心理学思考: 我们如何更加幸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