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应该选择使“战争局部化”,即在保持已有胜利的基础上, 寻找办法避免扩大与中国的战争。10 11月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会议。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利在 发言中实际上指出了美国面临的两难选择,即:要么改变战争目标,放弃武力统 朝鲜;要么扩大战争,包括攻击中国境内的目标。艾奇逊显然倾向于不要使美 国的军事力量陷在朝鲜,他询问在战场上是否还有比目前更好的战线?会议的最 后决定模棱两可,既在不改变已经确定的战争目标的情况下,设法找到途径与中 国谈判。1l 造成美国政府犹豫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在华盛顿几乎没有人敢冒犯 麦克阿瑟的权威。11月8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曾经提醒麦克阿瑟,华盛顿正在 考虑改变武力统一朝鲜的政策,同时准备运用政治手段,解决中国介入的问题。 麦克阿瑟立即表示反对,声称仅靠现有的美军力量,就足以对付进入朝鲜的中国 军队,而且他正在准备发起最后的总攻。12,13在美军领导人心目中,麦克阿瑟 的判断是不容怀疑的,何况他夸口不用增加兵力就可以打赢。侥幸、盲目自信和 不愿承担责任等战争决策之大忌,美国决策圈中此时无不具有。 11月21日,国务院与军方领导人召开联席会议。军方领导人在会议中的发 言表明,他们并不赞成麦克阿瑟制订的分兵冒进的军事计划,但又不敢贸然予以 否认。而且与会者似乎都明白,麦克阿瑟此时决不会赞成政治解决,所以别人也 无能为力。14结果是这次在关键时刻召开的会议除了表示支持麦克阿瑟的计划, 唯一的决定就是派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去征求麦克阿瑟的意见,促使他同意,争取 在鸭绿江以南10——25英里处建立一条防线。当柯林斯照办后,麦克阿瑟照例 予以否定。美国政府保持谨慎的努力又一次失败。 11月25日,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发动全面进攻。第二天志愿军发起第 次战役。到12月24日战役结束时,联合国军几乎全部被赶过三八线以南。麦克 阿瑟急电参谋长联席会议称,中国军队的作战目标是全歼联合国军,而他的兵力 已经难以应付“全新的战争”。他随后公开发表声明,声称如何对付中国军队已 经超出他的职权,这应由联合国决定。15麦克阿瑟显然无疑是又一次企图利用舆 论,促使美国政府允许他将战争扩大到中国 朝鲜战场的局势和麦克阿瑟的指责迫使美国决策层不得不作出反应。在11 月28日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与会者都认为,应该从美苏全球对抗的高度 考虑对朝鲜战争的政策,美国有“应该达到的目标和应该避开的危险”,并且需 要保持盟国的团结和在联合国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会议决定向麦克阿瑟发出命 令。指示他找到一条“可以守住的防线”,顶住中朝军队的攻势。第二天参谋长 联席会议针对麦克阿瑟建议使用国民党军队一事,警告他美国在东亚的地位 经受到很严重的损害”,目前不得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战争扩大的行动。16 l1月28日的会议不主张扩大战争的倾向是明显的,但是杜鲁门本人坚决认 为,在当前的形势下不能示弱。他在两天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声明,美国将加强军 门回忆录》,第二卷,第453-454页 1950,VolⅦ,p.1107-1110《艾奇逊回忆录》(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下册, 第319页 13FRUS,1950,Vol.Ⅶ,pp.1242-1249 14FRUS,1950,Vol.Ⅶ,pp.1242-1249 is Military Situation in The Far East, Vol. V, p 3495 16FRUS,1950,Vol.Ⅶ,pp.1253-1254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应该选择使“战争局部化”,即在保持已有胜利的基础上, 寻找办法避免扩大与中国的战争。10 11 月 9 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会议。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利在 发言中实际上指出了美国面临的两难选择,即:要么改变战争目标,放弃武力统 一朝鲜;要么扩大战争,包括攻击中国境内的目标。艾奇逊显然倾向于不要使美 国的军事力量陷在朝鲜,他询问在战场上是否还有比目前更好的战线?会议的最 后决定模棱两可,既在不改变已经确定的战争目标的情况下,设法找到途径与中 国谈判。11 造成美国政府犹豫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在华盛顿几乎没有人敢冒犯 麦克阿瑟的权威。11 月 8 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曾经提醒麦克阿瑟,华盛顿正在 考虑改变武力统一朝鲜的政策,同时准备运用政治手段,解决中国介入的问题。 麦克阿瑟立即表示反对,声称仅靠现有的美军力量,就足以对付进入朝鲜的中国 军队,而且他正在准备发起最后的总攻。12,13在美军领导人心目中,麦克阿瑟 的判断是不容怀疑的,何况他夸口不用增加兵力就可以打赢。侥幸、盲目自信和 不愿承担责任等战争决策之大忌,美国决策圈中此时无不具有。 11 月 21 日,国务院与军方领导人召开联席会议。军方领导人在会议中的发 言表明,他们并不赞成麦克阿瑟制订的分兵冒进的军事计划,但又不敢贸然予以 否认。而且与会者似乎都明白,麦克阿瑟此时决不会赞成政治解决,所以别人也 无能为力。14结果是这次在关键时刻召开的会议除了表示支持麦克阿瑟的计划, 唯一的决定就是派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去征求麦克阿瑟的意见,促使他同意,争取 在鸭绿江以南 10——25 英里处建立一条防线。当柯林斯照办后,麦克阿瑟照例 予以否定。美国政府保持谨慎的努力又一次失败。 11 月 25 日,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发动全面进攻。第二天志愿军发起第二 次战役。到 12 月 24 日战役结束时,联合国军几乎全部被赶过三八线以南。麦克 阿瑟急电参谋长联席会议称,中国军队的作战目标是全歼联合国军,而他的兵力 已经难以应付“全新的战争”。他随后公开发表声明,声称如何对付中国军队已 经超出他的职权,这应由联合国决定。15麦克阿瑟显然无疑是又一次企图利用舆 论,促使美国政府允许他将战争扩大到中国。 朝鲜战场的局势和麦克阿瑟的指责迫使美国决策层不得不作出反应。在 11 月 28 日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与会者都认为,应该从美苏全球对抗的高度 考虑对朝鲜战争的政策,美国有“应该达到的目标和应该避开的危险”,并且需 要保持盟国的团结和在联合国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会议决定向麦克阿瑟发出命 令。指示他找到一条“可以守住的防线”,顶住中朝军队的攻势。第二天参谋长 联席会议针对麦克阿瑟建议使用国民党军队一事,警告他美国在东亚的地位“已 经受到很严重的损害”,目前不得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战争扩大的行动。16 11 月 28 日的会议不主张扩大战争的倾向是明显的,但是杜鲁门本人坚决认 为,在当前的形势下不能示弱。他在两天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声明,美国将加强军 10 Ibid, pp. 1195-1196, 1197-1198. 11 《杜鲁门回忆录》,第二卷,第 453-454 页。 12 FRUS, 1950, Vol. Ⅶ, pp. 1107—1110; 《艾奇逊回忆录》(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8 年版,下册, 第 319 页。. 13 FRUS, 1950, Vol. Ⅶ, pp. 1242—1249. 14 FRUS, 1950, Vol. Ⅶ, pp. 1242—1249. 15 Military Situation in The Far East, Vol. Ⅴ, p. 3495. 16 FRUS, 1950, Vol. Ⅶ, pp. 1253-125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