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在实验研究中,如果实验者主要想研究每一个被试对实验处理所引起的行为 上的变化,可考虑采用被试内设计 被试内设计可分为三种子类型:1、实验前后设计;2、定时系列设计;3 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 1、实验前后设计 指在实验条件处理前对被试进行观测的结果与实验条件处理所做的同样观 测结果加以对比的设计。即,这种设计类型是实验(处理)前后的比较设计 实验前与实验后设计模式 实验前后设计举例 目的:第一次参加射击运动的人在接受打靶训练前后打靶成绩的变化 方法:选择10名从来没有参加过射击运动的被试,在他们进行打靶练习前, 先进行一次打靶测验,记录下他们的打靶成绩(前测成绩)。然后对他们进行为 期1周的打靶训练,每天2小时。训练结束后,再次对他们的进行打靶测验,记 录下他们的成绩(后测成绩)。将前后两次成绩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1周的训 练是否有效果。 实验前后设计评价 优点:(1)能较明显地检测初实验处理的效果如何;(2)对被试的需要量较 少,一组被试当两组被试用,无须设控制组,不但提高效率,被试变量也得到较 好控制。 缺点:(1)前后两次观测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会带来外来影响;(2)易产生 顺序误差。 2、定时系列设计 指实验处理前对一组被试作一系列的定时重复观测,然后实施实验处理。在 对被试作一系列的定时重复观测,分析自变量(实验处理)对因变量的关系。 定时系列设计模式 说明:Yla、YIb、Ylc分别表示实验处理前之观测值 Y2a、Y2b、Y2c分别表示实验处理后之观测值 X表示实验条件处理 定时系列设计举例 代币法对儿童问题行为矫正的作用 定时系列设计评价 优点:除具有前后设计的优点,还具有(1)降低由于一次观测而得到被试 不正常行为的几率;(2)提供测量过程中的信息。 缺点:(1)由于更多次的观测,势必延长实验时间,从而会有更多的外来影在实验研究中,如果实验者主要想研究每一个被试对实验处理所引起的行为 上的变化,可考虑采用被试内设计。 被试内设计可分为三种子类型:1、实验前后设计;2、定时系列设计;3、 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 1、实验前后设计 指在实验条件处理前对被试进行观测的结果与实验条件处理所做的同样观 测结果加以对比的设计。即,这种设计类型是实验(处理)前后的比较设计。 实验前与实验后设计模式 实验前后设计举例 目的:第一次参加射击运动的人在接受打靶训练前后打靶成绩的变化。 方法:选择 10 名从来没有参加过射击运动的被试,在他们进行打靶练习前, 先进行一次打靶测验,记录下他们的打靶成绩(前测成绩)。然后对他们进行为 期 1 周的打靶训练,每天 2 小时。训练结束后,再次对他们的进行打靶测验,记 录下他们的成绩(后测成绩)。将前后两次成绩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 1 周的训 练是否有效果。 实验前后设计评价 优点:(1)能较明显地检测初实验处理的效果如何;(2)对被试的需要量较 少,一组被试当两组被试用,无须设控制组,不但提高效率,被试变量也得到较 好控制。 缺点:(1)前后两次观测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会带来外来影响;(2)易产生 顺序误差。 2、定时系列设计 指实验处理前对一组被试作一系列的定时重复观测,然后实施实验处理。在 对被试作一系列的定时重复观测,分析自变量(实验处理)对因变量的关系。 定时系列设计模式 说明:Y1a、Y1b、Y1c 分别表示实验处理前之观测值 Y2a、Y2b、Y2c 分别表示实验处理后之观测值 X 表示实验条件处理 定时系列设计举例 代币法对儿童问题行为矫正的作用 定时系列设计评价 优点:除具有前后设计的优点,还具有(1)降低由于一次观测而得到被试 不正常行为的几率;(2)提供测量过程中的信息。 缺点:(1)由于更多次的观测,势必延长实验时间,从而会有更多的外来影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