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种亲切感和真实感。采用第 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有时单独使用第一或第三人称叙述,有时两种人称交叉使用 7.记叙的中心和详略 记叙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件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意思贯穿着文章的始终,贯穿在 对具体材料的叙述、描写之中。记叙的详略即详写略写,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有效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 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 8.记叙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己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的描写,重点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 点、时间、季节及景物等。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 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广义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杂文等。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这里说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五四时期,曾有“美文”“小品文”和“随笔”之称;当 代又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 散文,是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教文的内容而言 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与感悟,又要 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先说内容。作者不论是述说人生,还是描写自然,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无不从自我感 悟出发。这种感悟,既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乂和特殊美质的发现,也是作者感情激荡神思飞扬的心灵体验过程 作者的感悟,是散文的思想感情、意味情趣的本源 这种感悟的特点,首先是它体现着作者的个性。也就是说,作者披襟剖心,真诚道白,让读者从文中见出 作者本人的经历、个性、趣味、爱好、志向、学识、修养….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了济南暖冬日照下 的地形地势、积雪的山、清明的水…作者是“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他传达给我 们的是—个“外来人”“客居者”新鲜、独特、丰富的感受(或许这种感受是济南本地人习以为常的,以至于感 受力“钝化”了)。 其次,作者的感悟包含或暗示着时代和社会的影响。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来源于社会生活和个人 生活的体验。因此,作者的感悟要保持个体的真实性,又不陷于个人心灵的“狭隘”圈子,而寻求与读者心灵 的直接、广泛的沟通,以期获得读者的共鸣。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描写作者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一段生活 表现—个普通的日本教师对中国留学生的关爱,也写出了作者当时经历的一次重大的思想转折。读者既能读出 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异邦师长的深情,也能看到中国人作为弱国子民备受异族人的欺侮的悲惨现实 再说形式。散文通常写自然风物、社会风云的一角,写名士凡人的一些片段事迹,抒写一缕情思,传达某 种趣味。有人说散文姓“散”,“散ˆ就是散淡散漫、自由灵活。这种自由灵活,表现为在服从内容霈要的前提 下,写法不拘—格,任意起止,“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 然,姿态橫生”(苏轼)。我们读过鲁迅、朱自清、冰心的散文,它们无一不是精思巧构、自然顺畅而又奇妙独 异之作。因为作者对所写材料十分熟悉,胸有成竹,能够为散文设计出最佳的结构蓝图,同时又具有娴熟的表 现技巧,能轻松自如地使那结构蓝图得以实现 如细致探究,具体情况又各显不同。就结构而言,干变万化,文无定法。有的比较讲究章法,精心布局 形式显得缜密、谨严,读者很容易掌握其脉络、层次,如朱自清的《春》;有的只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 线索组织材料,控制思路,形式比较松散、自由,但脉络、层次也清晰可辨,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还有 的只是抒写—种心境或情绪,错综变化,全凭主观感情的暗中控制,因而在形式上显得更加随意,似乎无迹可2 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种亲切感和真实感。采用第 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有时单独使用第一或第三人称叙述,有时两种人称交叉使用。 7.记叙的中心和详略 记叙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件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意思贯穿着文章的始终,贯穿在 对具体材料的叙述、描写之中。 记叙的详略即详写略写,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有效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 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 8.记叙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的描写,重点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 点、时间、季节及景物等。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 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9.散文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广义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杂文等。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这里说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五四时期,曾有“美文”“小品文”和“随笔”之称;当 代又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 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与感悟,又要 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先说内容。作者不论是述说人生,还是描写自然,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无不从自我感 悟出发。这种感悟,既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特殊美质的发现,也是作者感情激荡、神思飞扬的心灵体验过程。 作者的感悟,是散文的思想感情、意味情趣的本源。 这种感悟的特点,首先是它体现着作者的个性。也就是说,作者披襟剖心,真诚道白,让读者从文中见出 作者本人的经历、个性、趣味、爱好、志向、学识、修养……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了济南暖冬日照下 的地形地势、积雪的山、清明的水……作者是“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他传达给我 们的是一个“外来人”“客居者”新鲜、独特、丰富的感受(或许这种感受是济南本地人习以为常的,以至于感 受力“钝化”了)。 其次,作者的感悟包含或暗示着时代和社会的影响。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来源于社会生活和个人 生活的体验。因此,作者的感悟要保持个体的真实性,又不陷于个人心灵的“狭隘”圈子,而寻求与读者心灵 的直接、广泛的沟通,以期获得读者的共鸣。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描写作者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一段生活, 表现一个普通的日本教师对中国留学生的关爱,也写出了作者当时经历的一次重大的思想转折。读者既能读出 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异邦师长的深情,也能看到中国人作为弱国子民备受异族人的欺侮的悲惨现实。 再说形式。散文通常写自然风物、社会风云的一角,写名士凡人的一些片段事迹,抒写一缕情思,传达某 种趣味。有人说散文姓“散”,“散”就是散淡散漫、自由灵活。这种自由灵活,表现为在服从内容需要的前提 下,写法不拘一格,任意起止,“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 然,姿态横生”(苏轼)。我们读过鲁迅、朱自清、冰心的散文,它们无一不是精思巧构、自然顺畅而又奇妙独 异之作。因为作者对所写材料十分熟悉,胸有成竹,能够为散文设计出最佳的结构蓝图,同时又具有娴熟的表 现技巧,能轻松自如地使那结构蓝图得以实现。 如细致探究,具体情况又各显不同。就结构而言,千变万化,文无定法。有的比较讲究章法,精心布局, 形式显得缜密、谨严,读者很容易掌握其脉络、层次,如朱自清的《春》;有的只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 线索组织材料,控制思路,形式比较松散、自由,但脉络、层次也清晰可辨,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还有 的只是抒写一种心境或情绪,错综变化,全凭主观感情的暗中控制,因而在形式上显得更加随意,似乎无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