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111任务下达情况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建设和运 行行为,控制和防止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保障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根据《十一五”国家环境保 护标准规划》(环发[200620号),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6年印发了《关于 下达2006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环办函20061371号),该通知中下达 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规范》编制仼务,项目统一编号1452。 112标准编制单位 根据标准编制计划,沈阳环境科学硏究院承担了本标准的编制任务,为保障标准编制工作的 顺利实施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中心参与了本标准 编制工作 12工作历程 121标准编制过程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8月开始承接《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编制工作,并 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围绕标准的修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1)全面分析了斯德哥尔摩公约、巴塞尔公约对危险废物管理的基本要求,系统评估了美国 欧洲、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危险废物处置体系和管理经验 (2)综合分析了国内危险废物管理法律、政策和标准体系,评估了国内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发 展状况和污染控制技术现状,对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进行了实地调研。 (3)结合不同类型的危险废物设施,如回转窑、热解炉等,开展了污染物排放及污染控制技 术评估工作,并分析了等离子、高温熔融等新型技术的特点及工艺要求 (4)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了《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开题报告和文本初稿,并于 2008年4月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召开了开题论证会,与会专家和管理部门代表为本标 准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5)结合开题论证意进行了补充调研,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国内外现状,并经过多次与管理部 门及专家讨论,完成了文本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12.2开题论证情况 2008年4月18日,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召开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规范》 开题论证会。论证委员会认为标准编制单位提交的开题报告是在广泛调查研究、查阅国内外大量 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国内现有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应用和设施运行管理现状的基1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1.1.1 任务下达情况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建设和运 行行为,控制和防止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保障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根据《“十一五”国家环境保 护标准规划》(环发[2006]20 号),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 2006 年印发了《关于 下达 2006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环办函[2006]371 号),该通知中下达 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规范》编制任务,项目统一编号 1452。 1.1.2 标准编制单位 根据标准编制计划,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了本标准的编制任务,为保障标准编制工作的 顺利实施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中心参与了本标准 编制工作。 1.2 工作历程 1.2.1 标准编制过程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于 2006 年 8 月开始承接《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编制工作,并 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围绕标准的修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1) 全面分析了斯德哥尔摩公约、巴塞尔公约对危险废物管理的基本要求,系统评估了美国、 欧洲、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危险废物处置体系和管理经验。 (2) 综合分析了国内危险废物管理法律、政策和标准体系,评估了国内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发 展状况和污染控制技术现状,对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进行了实地调研。 (3) 结合不同类型的危险废物设施,如回转窑、热解炉等,开展了污染物排放及污染控制技 术评估工作,并分析了等离子、高温熔融等新型技术的特点及工艺要求。 (4)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了《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开题报告和文本初稿,并于 2008 年 4 月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召开了开题论证会,与会专家和管理部门代表为本标 准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5) 结合开题论证意进行了补充调研,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国内外现状,并经过多次与管理部 门及专家讨论,完成了文本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1.2.2 开题论证情况 2008 年 4 月 18 日,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召开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规范》 开题论证会。论证委员会认为标准编制单位提交的开题报告是在广泛调查研究、查阅国内外大量 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国内现有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应用和设施运行管理现状的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