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看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是什么 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地摒弃了前 人融合遗传的观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像,对分 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图1-5)。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 hereditary factor)决 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 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的性状,其 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来 相关信息 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如 在孟德尔提出这一假说时,生 物学界还没有认识到配子形成 d)来表示。 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例如,纯种高 孟德尔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的遣 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纯种矮茎豌豆的 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像这样,遗传因子组成相 在配子中单个出现,是超越自 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因为F自交的后代中出现了隐性性 己时代的一种非凡的设想。 状,所以在F细胞中必然含有隐性遗传因子;而F1表现的 是显性性状,因此F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应该是Dd。像这 样,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 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例如,含遗 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 传因子D的配子,既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又 的,F:中还会出现3:1的性状分 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 高比? 高茎 矮茎 高蒸 高茎 DD)×(d Dd Dd 配子(D (d 配⑥⑥(D(d F Dd ,(DD)(Dd(Dd)(dd 高茎 高茎高茎高茎堎茎 图1-5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第1节孟德尔的豆杂交实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