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农民 工队伍的出现和壮大,是我国特色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正确抉择和有效途 径。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必将是长期的。我们必须顺应工业 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 业和城镇有序转移。能否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第三,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顾名思义,是“农民”和“工人”的结合。那么,农民工究竟该姓 “农”还是姓“工”呢?可以说,这是农民工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回答这一问题, 必须从农民工队伍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 20多年来,农民工队伍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一部分亦工亦农的季 节工外,绝大多数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与土地之间已没有劳动和收入上的关系。他 们长期在城市就业,取得工资收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并在很多行 业已占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的调查,农民工已占 企业员工总数的近60%。 2003年9月召开的中国工会十四大提出,“农民工己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 新成员和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加入工会被首次写入这次大会的报告。2004年 初的中央“一号文件”一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 意见》,第一次明确认定“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出这样的论断,有着充分的实践依据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农民工的数量,已超过了传统上由城镇居民构成的产业工人,使中国产业工 人队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把长期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确认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 成部分,极大地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有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 基础,提高党对新生社会阶层的凝聚力。同时,它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 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偏见和歧视,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民工问题的最 终解决,进而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2006年新春伊始,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这是 我国第一个全面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必须认真落实《意见》精神 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农民 工队伍的出现和壮大,是我国特色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正确抉择和有效途 径。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必将是长期的。我们必须顺应工业 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 业和城镇有序转移。能否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第三,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顾名思义,是“农民”和“工人”的结合。那么,农民工究竟该姓 “农”还是姓“工”呢?可以说,这是农民工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回答这一问题, 必须从农民工队伍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 20 多年来,农民工队伍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一部分亦工亦农的季 节工外,绝大多数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与土地之间已没有劳动和收入上的关系。他 们长期在城市就业,取得工资收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并在很多行 业已占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4 年的调查,农民工已占 企业员工总数的近 60%。 2003 年 9 月召开的中国工会十四大提出,“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 新成员和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加入工会被首次写入这次大会的报告。2004 年 初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 意见》,第一次明确认定“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出这样的论断,有着充分的实践依据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农民工的数量,已超过了传统上由城镇居民构成的产业工人,使中国产业工 人队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把长期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确认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 成部分,极大地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有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 基础,提高党对新生社会阶层的凝聚力。同时,它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 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偏见和歧视,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民工问题的最 终解决,进而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2006 年新春伊始,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这是 我国第一个全面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必须认真落实《意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