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②)朝庭商议借在京百姓的钱,余良肱竭力反对这件事,/正好大臣们也认为他言之有理,这项提议 就被搁置。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贷"(借)“会"(正好,怡逢)“遂”(于是,就)三 处,译对一处给1分。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 光。(3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同时,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 人远谪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 回忆。(2分;“/”前后内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9.“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 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 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 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手 法2分,双关、借代、比喻答出任意两个即可;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各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A.对主人公心理的推测不一定 准确,但有一定道理;B.小说并没有表现“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C.对 写“发小"”的作用是借他之口表现主题思想,没有批判的意图。) (2)①开始是单纯的“后悔”,后悔不该玷污瓶体:②后来是“接二连三”后悔,后悔小学时、上山 下乡中、进城及提干后、与妻子生活过程中自己各种各样的缺点、失误;③最后通过反思自己一生,不断 检讨灵魂,最终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和满足(“他的脾气好多了”)。(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写妻子女儿的话是为了衬托“他”的形象,突出“他”的性格特点。如小说第④段写妻子女儿 的话,表明她们认为花瓶破了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与“他”的“大急”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他” 对花瓶的珍借,对不小心玷污花瓶的后悔。第⑥段通过妻子女儿的对话侧面表现“他”对“画叶子”一事 的投入专注和“他”性格的改变,突出了反思之后“他”内心获得的平静、满足。(6分;“作用”2分, 只要答出“衬托”“侧面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等即可:“具体分析”各2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 观点一:这篇小说情节简单,线索清晰,但构思颇具匠心。小说以花瓶为线索,不小心损瓶→专心画 瓶→“发小”评瓶三个主要情节结构全篇。①开篇先介绍花瓶的由来、经历,突出花瓶的平常与不平常。 平常在于它的普通,不平常在于它陪伴主人公多年,见证了主人公的大半生生活,这些介绍为后文情节的 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依据,铺垫自然、巧妙,买笔的环节看似与画瓶无关,却为下文画绿叶埋下伏笔。②写 主人公画瓶的过程时,又常通过妻子、女儿的话语侧面表现主人公的专注、投入。③结尾处“发小”来访, 借“发小”之口评瓶,巧妙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8分;“总说”2分:“分述”6分,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对即可) 观点二:运用了象征(或“暗示”)的手法。①开头写花瓶的“造型一般,素白”,这其实是以花瓶的 “空白”暗示人物“心灵的苍白”;②写主人公买绿笔时的选择,含蓄地表明了主人公以往对绿色的忽略 以及内心深处对绿色的渴望:③写回忆录时“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是暗示主 人公从来就没有梳理、思考过自己的大半生,其心灵一片混乱和芜杂。④主人公画千叶瓶的过程,就是回11 (2)朝庭商议借在京百姓的钱,余良肱竭力反对这件事,/正好大臣们也认为他言之有理,这项提议 就被搁置。 译出大意给 2 分(“/”前后各 1 分);“贷”(借)、“会”(正好,恰逢)、“遂”(于是,就)三 处,译对一处给 1 分。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8.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 光。(3 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同时,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 人远谪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 回忆。(2 分;“/”前后内容,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9.“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 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 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 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手 法 2 分,双关、借代、比喻答出任意两个即可;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各 2 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1)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 分;每句 1 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1)答 D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B、C 不给分。(A.对主人公心理的推测不一定 准确,但有一定道理;B.小说并没有表现“‘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C.对 写“发小”的作用是借他之口表现主题思想,没有批判的意图。) (2)①开始是单纯的“后悔”,后悔不该玷污瓶体;②后来是“接二连三”后悔,后悔小学时、上山 下乡中、进城及提干后、与妻子生活过程中自己各种各样的缺点、失误;③最后通过反思自己一生,不断 检讨灵魂,最终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和满足(“他的脾气好多了”)。(6 分;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 (3)写妻子女儿的话是为了衬托..“他”的形象,突出“他”的性格特点。如小说第④段写妻子女儿 的话,表明她们认为花瓶破了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与“他”的“大急”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他” 对花瓶的珍惜,对不小心玷污花瓶的后悔。第⑥段通过妻子女儿的对话侧面表现“他”对“画叶子”一事 的投入专注和“他”性格的改变,突出了反思之后“他”内心获得的平静、满足。(6 分;“作用”2 分, 只要答出“衬托”“侧面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等即可;“具体分析”各 2 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 观点一:这篇小说情节简单,线索清晰,但构思颇具匠心。小说以花瓶为线索 ......,不小心损瓶→专心画 瓶→“发小”评瓶三个主要情节 ......结构全篇。①开篇先介绍花瓶的由来、经历,突出花瓶的平常与不平常。 平常在于它的普通,不平常在于它陪伴主人公多年,见证了主人公的大半生生活,这些介绍为后文情节的 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依据,铺垫..自然、巧妙,买笔的环节看似与画瓶无关,却为下文画绿叶埋下伏笔..。②写 主人公画瓶的过程时,又常通过妻子、女儿的话语侧面表现 ....主人公的专注、投入。③结尾处“发小”来访, 借“发小”之口评瓶,巧妙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8 分;“总说”2 分;“分述”6 分,答出一点给 2 分, 意思对即可) 观点二:运用了象征(或“暗示”)的手法。①开头写花瓶的“造型一般,素白”,这其实是以花瓶的 “空白”暗示人物“心灵的苍白”;②写主人公买绿笔时的选择,含蓄地表明了主人公以往对绿色的忽略 以及内心深处对绿色的渴望;③写回忆录时“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是暗示主 人公从来就没有梳理、思考过自己的大半生,其心灵一片混乱和芜杂。④主人公画千叶瓶的过程,就是回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