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A.中国审美艺术情感本体的变化是伴随着审美境界由偏于外在之物发展 到心物和谐,然后再发展到偏于个体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的 B.先秦两汉时期,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当中,审美的艺术情感本体倾向 于集体主体。 C.而“缘情”说取代“言志”说,审美艺术情感本体完成了由集体主体 向理性主体然后再向感性主体的迁移 D.南朝刘勰所作的《文心雕龙》通过《情采》与《物色》明显表现出以 “情”代“志”的倾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把“志”视为诗歌艺术的情感本体,在先秦两汉时期是诗人的主导美 学思想。 B.魏晋时期,诗人们开始关注人自身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人的个 体生命意识开始觉醒 C.汉末出现了完全表达诗人个人情感、重视个体生命意识的诗歌作品, 源于社会空前黑暗混乱。 D.钟嵘在强调诗歌需有感而发时,既指出诗歌创作与自然之关系,更重视 其与社会生活、诗人遭际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尚书·尧典》我们可以了解到,“诗言志”的思想基本在当时已经 被普遍接受了。 B.自然界的万物在人的心底投下情感的影子,达到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 的融合,从而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C.与陆机、刘勰单纯从“诗缘情”及“情以物迁”谈艺术情感相比,钟 嵘的理论更增加了社会生活的气息, D.人类社会一旦发生惊心动魄的历史演进、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际、缠绵 悱恻的情感纠葛,便能够引发钟嵘足够的兴趣和激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社会学及人类学大师一一费孝通 1910年11月2日费孝通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松林镇。由于受到曾留学日 本的父亲和喜欢新思想的母亲的深刻影响,费孝通在蒙童时代就开始接受了不同 于传统教育的新式教育。 1928年,带着医学救国的理想,费孝通进入东吴大学学习医学,但是没 过多久,他发现当时中国的很多问题光靠医学是不能解决的,而是要首先解决人 的问题。于是在1930年,在北京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许仕廉的影响下,他 注册进入了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开始了他的学术人生 1935年夏,在老师吴文藻的推荐下,费孝通应当时的广西省政府之邀赴 大瑶山开始了广西特种民族考察。考察中,费孝通误入瑶人设下的“虎阱”,身 受重伤,在养伤期间就开始进行了对中国江南村落小社区的田野调查。1936年 秋,费孝通带着他养伤期间的调査结果远赴英伦深造。在导师马林诺斯基的指导 和鼓励下,根据出国前的社会调查成果,完成了他的成名大作—一《江村经济》 在书中费孝通通过对乡土中国的描述,从历史的变迁中进行客观调查分析,认为 小城镇包含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大问题。《江村经济》于A.中国审美艺术情感本体的变化是伴随着审美境界由偏于外在之物发展 到心物和谐,然后再发展到偏于个体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的。 B.先秦两汉时期,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当中,审美的艺术情感本体倾向 于集体主体。 C.而“缘情”说取代“言志”说,审美艺术情感本体完成了由集体主体 向理性主体然后再向感性主体的迁移。 D.南朝刘勰所作的《文心雕龙》通过《情采》与《物色》明显表现出以 “情”代“志”的倾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把“志”视为诗歌艺术的情感本体,在先秦两汉时期是诗人的主导美 学思想。 B.魏晋时期,诗人们开始关注人自身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人的个 体生命意识开始觉醒。 C.汉末出现了完全表达诗人个人情感、重视个体生命意识的诗歌作品, 源于社会空前黑暗混乱。 D.钟嵘在强调诗歌需有感而发时,既指出诗歌创作与自然之关系,更重视 其与社会生活、诗人遭际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尚书•尧典》我们可以了解到,“诗言志”的思想基本在当时已经 被普遍接受了。 B.自然界的万物在人的心底投下情感的影子,达到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 的融合,从而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C.与陆机、刘勰单纯从“诗缘情”及“情以物迁”谈艺术情感相比,钟 嵘的理论更增加了社会生活的气息。 D.人类社会一旦发生惊心动魄的历史演进、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际、缠绵 悱恻的情感纠葛,便能够引发钟嵘足够的兴趣和激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社会学及人类学大师——费孝通 1910 年 11 月 2 日费孝通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松林镇。由于受到曾留学日 本的父亲和喜欢新思想的母亲的深刻影响,费孝通在蒙童时代就开始接受了不同 于传统教育的新式教育。 1928 年,带着医学救国的理想,费孝通进入东吴大学学习医学,但是没 过多久,他发现当时中国的很多问题光靠医学是不能解决的,而是要首先解决人 的问题。于是在 1930 年,在北京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许仕廉的影响下,他 注册进入了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开始了他的学术人生。 1935 年夏,在老师吴文藻的推荐下,费孝通应当时的广西省政府之邀赴 大瑶山开始了广西特种民族考察。考察中,费孝通误入瑶人设下的“虎阱”,身 受重伤,在养伤期间就开始进行了对中国江南村落小社区的田野调查。1936 年 秋,费孝通带着他养伤期间的调查结果远赴英伦深造。在导师马林诺斯基的指导 和鼓励下,根据出国前的社会调查成果,完成了他的成名大作——《江村经济》。 在书中费孝通通过对乡土中国的描述,从历史的变迁中进行客观调查分析,认为 小城镇包含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大问题。《江村经济》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