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29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1卷 3.3回归加热速率对抗腐蚀性能的影响 3分析与讨论 TXXX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与晶界区的组织状 3.1回归加热速率对时效组织的影响 态,即晶界析出相大小、分布及无沉淀析出带宽度等 在回归再时效处理过程中,预时效后的基体沉 密切相关,7050铝合金的晶界析出相主要为1相 淀相主要是弥散、细小的GP区和T相及少量的” 和?相,无沉淀析出带可近似看作纯铝,根据文 相.在回归过程中,这些GP区和门相将回溶或长 献[15],处于腐蚀介质时,晶界析出相的电位为 大转变为相和7相,这种变化与GP区和7相的 一1.05V,无沉淀析出带为一0.85V,晶内基体的电 尺寸大小(小于或大于临界尺寸)及所处温度范围紧 位为一0.75V,可见晶界析出相电位最负,作为阳极 密相关.对7050合金来说,其GP区的溶解温度约 相,无沉淀析出带和基体为阴极相,三者构成一组多 为140℃4.在高速回归加热条件下,试样快速升 电极系统,根据阳极腐蚀理论,晶界析出相作为阳 温到回归温度,预时效析出的GP区和T相来不及 极而被溶解,如果晶界析出相为细小、连续的颗粒, 长大,在回归阶段,大量的G区和T相回溶,残留 则形成连续的腐蚀通道,很容易产生晶间腐蚀,反之 的GP区和T相较少,导致再时效析出第2相的核 则抗晶间腐蚀能力提高;晶间析出相与无沉淀析出 心减少,第2相析出缓慢,晶界和晶内析出相细小, 带之间的电位差小于晶间析出相与基体之间的电位 无沉淀析出带较窄;在低速回归加热条件下,试样在 差,所以无沉淀析出带宽化有利于缓解晶间腐蚀 140℃温度以下范围保持较长时间,在这个时间里 在本实验研究中,在顾及合金综合力学性能的 预时效析出的GP区和T相逐渐长大,进而分别转 情况下,只有中速加热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充分的回 化为T相和1相,在回归阶段,GP区和T相回溶的 归再时效,高速加热条件下次之,低速加热条件下最 数量较高速加热条件下大大减少,主要是门相和” 差,致使其实际的回归再时效组织如图4所示,即中 速的晶界析出相最粗,最不连续,无沉淀析出带最 相的继续长大和粗化,在再时效阶段这一过程进一 宽,高速的次之,低速的晶界析出相为多排平行分 步强化,使得再时效组织的晶界和晶内析出相粗大, 布,且几乎呈连续状,无沉淀析出带很窄,这种结构 无沉淀析出带较宽;在中速加热条件下,预时效析出 对腐蚀有很高的敏感性16].所以中速的抗晶间腐 的GP区和T相在升温过程中一部分逐渐长大转化 蚀能力最好,高速次之,低速最差, 为相和”相,另一部分则回溶,使得其组织状态介 根据氢脆理论,晶界析出相是H原子的陷阱, 于高速和低速加热条件下的组织状态之间.可见, 当晶界析出相的尺寸大于临界尺寸(约20nm)时为 在相同的回归时间下,随回归加热速率降低再时效 H原子的不可逆陷阱;反之,为可逆陷阱.如前所 组织中的晶界和晶内析出相越粗大,无沉淀析出带 述,中速的晶界析出相最粗(41~60nm),高速的次 越宽,从图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回归加热速率 之(17~50nm),低速的最细(14~34nm),因此,在 对再时效组织状态影响的变化, 中速加热条件下晶界析出相成为H原子的不可逆 3.2回归加热速率对合金电导率的影响 陷阱,使H原子结合成H分子溢出,将H原子浓度 通过对回归加热速率对时效组织的影响的分析 降低到临界浓度以下,提高了合金的抗应力腐蚀性 可以知道,当回归时间相同时,回归加热速率越低, 能;而低速加热条件下晶界析出相大部分成为H原 时效越充分,基体固溶度越低,合金电导率越高,从 子的可逆陷阱,增加了裂纹前沿的H浓度,使合金 图1(b)可看出这种变化.然而,如前所述在顾及合 的抗应力腐蚀性能降低;在高速加热条件下合金的 金综合力学性能的情况下,高、中和低三种回归加热 抗应力腐蚀性能介于这两者之间,图2和表4所示 速率下的实际回归时间是不同的,分别为30,60和 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min,三种情况下电导率达到38%IACS所需要的 回归时间分别为90,20和12min:由此可见,对高 4结论 速加热而言,回归时间缩短了60min,缩短比例达 (1)回归再时效处理过程中回归加热速率对 200%,回归不充分,电导率较低;对低速加热来说, 7050铝合金的组织与抗腐蚀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在 回归时间缩短了11min,缩短比例高达1100%,回 顾及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的情况下,以57℃min1 归更加不充分,电导率更低;但在中速加热条件下, 回归加热速率加热比以340℃·mim1和4.3℃. 回归时间延长了40min,回归非常充分,因此电导率 min回归加热速率加热合金具有更好的抗腐蚀 最高,表3所示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性能3 分析与讨论 3∙1 回归加热速率对时效组织的影响 在回归再时效处理过程中‚预时效后的基体沉 淀相主要是弥散、细小的 GP 区和η′相及少量的η 相.在回归过程中‚这些 GP 区和η′相将回溶或长 大转变为η′相和η相‚这种变化与 GP 区和η′相的 尺寸大小(小于或大于临界尺寸)及所处温度范围紧 密相关.对7050合金来说‚其 GP 区的溶解温度约 为140℃[14].在高速回归加热条件下‚试样快速升 温到回归温度‚预时效析出的 GP 区和η′相来不及 长大‚在回归阶段‚大量的 GP 区和η′相回溶‚残留 的 GP 区和η′相较少‚导致再时效析出第2相的核 心减少‚第2相析出缓慢‚晶界和晶内析出相细小‚ 无沉淀析出带较窄;在低速回归加热条件下‚试样在 140℃温度以下范围保持较长时间‚在这个时间里 预时效析出的 GP 区和η′相逐渐长大‚进而分别转 化为η′相和η相‚在回归阶段‚GP 区和η′相回溶的 数量较高速加热条件下大大减少‚主要是η′相和η 相的继续长大和粗化‚在再时效阶段这一过程进一 步强化‚使得再时效组织的晶界和晶内析出相粗大‚ 无沉淀析出带较宽;在中速加热条件下‚预时效析出 的 GP 区和η′相在升温过程中一部分逐渐长大转化 为η′相和η相‚另一部分则回溶‚使得其组织状态介 于高速和低速加热条件下的组织状态之间.可见‚ 在相同的回归时间下‚随回归加热速率降低再时效 组织中的晶界和晶内析出相越粗大‚无沉淀析出带 越宽.从图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回归加热速率 对再时效组织状态影响的变化. 3∙2 回归加热速率对合金电导率的影响 通过对回归加热速率对时效组织的影响的分析 可以知道‚当回归时间相同时‚回归加热速率越低‚ 时效越充分‚基体固溶度越低‚合金电导率越高‚从 图1(b)可看出这种变化.然而‚如前所述在顾及合 金综合力学性能的情况下‚高、中和低三种回归加热 速率下的实际回归时间是不同的‚分别为30‚60和 1min‚三种情况下电导率达到38% IACS 所需要的 回归时间分别为90‚20和12min.由此可见‚对高 速加热而言‚回归时间缩短了60min‚缩短比例达 200%‚回归不充分‚电导率较低;对低速加热来说‚ 回归时间缩短了11min‚缩短比例高达1100%‚回 归更加不充分‚电导率更低;但在中速加热条件下‚ 回归时间延长了40min‚回归非常充分‚因此电导率 最高.表3所示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3 回归加热速率对抗腐蚀性能的影响 7XXX 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与晶界区的组织状 态‚即晶界析出相大小、分布及无沉淀析出带宽度等 密切相关.7050铝合金的晶界析出相主要为η′相 和η相‚无沉淀析出带可近似看作纯铝.根据文 献[15]‚处于腐蚀介质时‚晶界析出相的电位为 -1∙05V‚无沉淀析出带为-0∙85V‚晶内基体的电 位为-0∙75V‚可见晶界析出相电位最负‚作为阳极 相‚无沉淀析出带和基体为阴极相‚三者构成一组多 电极系统.根据阳极腐蚀理论‚晶界析出相作为阳 极而被溶解‚如果晶界析出相为细小、连续的颗粒‚ 则形成连续的腐蚀通道‚很容易产生晶间腐蚀‚反之 则抗晶间腐蚀能力提高;晶间析出相与无沉淀析出 带之间的电位差小于晶间析出相与基体之间的电位 差‚所以无沉淀析出带宽化有利于缓解晶间腐蚀. 在本实验研究中‚在顾及合金综合力学性能的 情况下‚只有中速加热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充分的回 归再时效‚高速加热条件下次之‚低速加热条件下最 差‚致使其实际的回归再时效组织如图4所示‚即中 速的晶界析出相最粗‚最不连续‚无沉淀析出带最 宽‚高速的次之‚低速的晶界析出相为多排平行分 布‚且几乎呈连续状‚无沉淀析出带很窄‚这种结构 对腐蚀有很高的敏感性[16].所以中速的抗晶间腐 蚀能力最好‚高速次之‚低速最差. 根据氢脆理论‚晶界析出相是 H 原子的陷阱‚ 当晶界析出相的尺寸大于临界尺寸(约20nm)时为 H 原子的不可逆陷阱;反之‚为可逆陷阱.如前所 述‚中速的晶界析出相最粗(41~60nm)‚高速的次 之(17~50nm)‚低速的最细(14~34nm).因此‚在 中速加热条件下晶界析出相成为 H 原子的不可逆 陷阱‚使 H 原子结合成 H 分子溢出‚将 H 原子浓度 降低到临界浓度以下‚提高了合金的抗应力腐蚀性 能;而低速加热条件下晶界析出相大部分成为 H 原 子的可逆陷阱‚增加了裂纹前沿的 H 浓度‚使合金 的抗应力腐蚀性能降低;在高速加热条件下合金的 抗应力腐蚀性能介于这两者之间.图2和表4所示 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4 结论 (1) 回归再时效处理过程中回归加热速率对 7050铝合金的组织与抗腐蚀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在 顾及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的情况下‚以57℃·min -1 回归加热速率加热比以340℃·min -1和4∙3℃· min -1回归加热速率加热合金具有更好的抗腐蚀 性能. ·1290·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1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