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八、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肺牵张反射(黑一伯反射):感受器位于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内,是牵张感受器,传入纤 维是通过迷走神经粗纤维进入延髓 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时抑制吸气的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时引起吸气的肺缩小反射。平静呼 吸时,这两种反射都不参与人的呼吸调节,仅在病理情况下发挥作用。 2.肺毛细血管旁(J)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 J感受器是位于肺胞壁毛细血管的组织间隙内,它接受组织间隙膨胀作用的刺激,反射地引 起呼吸变浅变快。 九、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1调节呼吸的化学因素:动脉血或脑脊液中的O2、CO2、H+。 2中枢化学感受器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异同点 位置 感受细胞 感受刺激 中枢感受器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神经细胞 H+]↑(pH↓)p(CO2) 外周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Ⅰ型细胞|pH;、p(CO2)↑、p(O2) 3CO2对呼吸的调节:CO2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一定水平的p(CO2)对维持呼吸中 枢的兴奋性是必要的。CO2通过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其中刺激 中枢化学感受器是主要途径 CO2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子,因为:血中CO2变化既可直接作用于外周感 受器,又可以增高脊液中H浓度作用于中枢感受器:;而血中H主要作用于外周感受器 H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比较缓慢;O2含量变化不能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同时低O2 对中枢则是抑制作用 4[H+]对呼吸的调节:血液中[H+]升高通过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强。H 主要作用于外周感受器,H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比较缓慢,而中枢感受器的有效刺激 是脑脊液中的H+ 低O2对呼吸的调节:O2含量变化不能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p(O2)降低兴奋外周化学 感受器,对中枢则是抑制作用 6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生理刺激是[H+]变化而不是O2、CO2的变化 记忆方法 (1)调节呼吸的体液因子有O2、CO2、H,其中O2、CO2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可以自 由地通过细胞膜,在细胞内外达到同一浓度,因此“正常”细胞不能感受O2、CO2的变化。 中枢化感的细胞是神经细胞,属于“正常”细胞,故不能感受浓O2、CO2度的变化,而外 周化感的感受细胞是I型细胞,是“特殊”功能的细胞,故能受到O2、CO2浓度变化的刺 激 (2)H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故细胞外液中的H+浓度增加,对中枢化感的“正常”细胞 和外周化感的“特殊”细胞都是有效的刺激。 (3)p(CO2)↑时,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使H+增多,故p(CO2)↑能间接兴奋中枢化 学感受器 (4)由于中枢化感是“正常”感受细胞,而外周化感为“特殊”细胞,故H+增多,pCO2 增高,主要通过中枢化感调节呼吸运动 (5)由于外周化感为“特殊”感受细胞,因此它的适应性较中枢慢,当持续p(CO2)增 高对中枢化感的刺激作用出现适应现象时,不能吸入纯氧,因为需要一定的低p(O2)对外 周化感的刺激作用,以兴奋呼吸。 十、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氧气的运输:包括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八、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肺牵张反射(黑—伯反射):感受器位于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内,是牵张感受器,传入纤 维是通过迷走神经粗纤维进入延髓。 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时抑制吸气的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时引起吸气的肺缩小反射。平静呼 吸时,这两种反射都不参与人的呼吸调节,仅在病理情况下发挥作用。 2.肺毛细血管旁(J)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 J 感受器是位于肺胞壁毛细血管的组织间隙内,它接受组织间隙膨胀作用的刺激,反射地引 起呼吸变浅变快。 九、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1.调节呼吸的化学因素:动脉血或脑脊液中的 O2、CO2、H+。 2.中枢化学感受器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异同点: 位置 感受细胞 感受刺激 中枢感受器 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 神经细胞 [H+]↑(pH↓)p(CO2)↑ 外周感受器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Ⅰ型细胞 pH↓、p(CO2)↑、p(O2)↓ 3.CO2 对呼吸的调节:CO2 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一定水平的 p(CO2)对维持呼吸中 枢的兴奋性是必要的。CO2 通过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其中刺激 中枢化学感受器是主要途径。 CO2 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子,因为:血中 CO2 变化既可直接作用于外周感 受器,又可以增高脊液中 H+浓度作用于中枢感受器;而血中 H+主要作用于外周感受器, H+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比较缓慢;O2 含量变化不能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同时低 O2 对中枢则是抑制作用。 4.[H+]对呼吸的调节:血液中[H+]升高通过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强。H+ 主要作用于外周感受器,H+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比较缓慢,而中枢感受器的有效刺激 是脑脊液中的 H+。 5.低 O2 对呼吸的调节:O2 含量变化不能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p(O2)降低兴奋外周化学 感受器,对中枢则是抑制作用。 6.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生理刺激是[H+]变化而不是 O2、CO2 的变化。 记忆方法: (1)调节呼吸的体液因子有 O2、CO2、H+,其中 O2、CO2 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可以自 由地通过细胞膜,在细胞内外达到同一浓度,因此“正常”细胞不能感受 O2、CO2 的变化。 中枢化感的细胞是神经细胞,属于“正常”细胞,故不能感受浓 O2、CO2 度的变化,而外 周化感的感受细胞是Ⅰ型细胞,是“特殊”功能的细胞,故能受到 O2、CO2 浓度变化的刺 激。 (2)H+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故细胞外液中的 H+浓度增加,对中枢化感的“正常”细胞 和外周化感的“特殊”细胞都是有效的刺激。 (3)p(CO2)↑时,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使 H+增多,故 p(CO2)↑能间接兴奋中枢化 学感受器。 (4)由于中枢化感是“正常”感受细胞,而外周化感为“特殊”细胞,故 H+增多,pCO2 增高,主要通过中枢化感调节呼吸运动。 (5)由于外周化感为“特殊”感受细胞,因此它的适应性较中枢慢,当持续 p(CO2)增 高对中枢化感的刺激作用出现适应现象时,不能吸入纯氧,因为需要一定的低 p(O2)对外 周化感的刺激作用,以兴奋呼吸。 十、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氧气的运输:包括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