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36年柏林奥运会期间得到进一步改善。柏林奥运会还出现了可容 纳11万观众的大型体育场。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些奥林匹克标志和仪式也在此时一一面 世,如奥林匹克五环旗(1920年奥运会)、圣火传递(1936年奥运会)、开幕式放飞和平鸽(1920 年奧运会)、运动员宣誓(1920年奥运会)。奥运会的颁奖仪式有了明确的规定,并自1932 年始为 三名设置高度不同的授奖台。专门接待运动员的奥运村在1924年巴黎奥运 会进行尝试之后,于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开始正式设立 这一时期,奥林匹克组织发展迅速,国家奥委会成员数量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29个增 至60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达到24个。1926年国际奧委会建立了由各国际单项体育联 合会代表组成的技术委员会。此后,国际奥委会逐渐摆脱技术性事务,开始更多地关注领导、 协调、决策等更高层次的工作。奧林匹克运动终于形成了三大支柱互相配合的组织体系。 1920年出现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这一时期奥林匹克思想的重要进展, 它与”重在参与″相辅相成,鼓励人们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 奥运会与科学技术的相互结合也取得重要进展,在工程建筑、电子设备和通讯中大量采用 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如1932年采用双镜头照相机进行终点摄影,第一次在奥运会上非正式 使用电动计时和终点摄影仪,运动会场设置大屏幕记分牌,出现自动打印机网络等。从1936 年柏林奥运会开始,组委会采用电影这一形式对奥运会进行完整的记录。首次奥运闭路电视 转播也在此时开始 这一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动员业余身所引起的冲突,许多运动员因此而受到处 罚,如曾3次参加奧运会、获得9枚奖牌、被记者称为“超人”的著名芬兰长跑选手努尔米 因接受补贴,被视为“职业运动员”,无缘参加1932年的奥运会。此外,随着奥运会影响的 扩大,一些政治势力试图将其作为政治工具的意图日益暴露,这在1936年由希特勒统治下的 纳粹德国所举办的冬、夏两届奥运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四、发展与危机(1945-198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全世界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逾20亿的 人口先后卷入。1940和1944年两届奥运会被迫取消。二战之后出现了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 如两大阵营的对抗、冷战格局的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等。世界的新格局既 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也给它设置了重重障碍。 战后,奧林匹克运动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奧运会规模扩大,项目剧增。战争结束后的 1948年奥运会有来自59个国家奥委会的4062名运动员参加136个项目的比赛,1972年时则 有121个国家奥委会派出7121名运动员,参加195个项目的比悔。冬季奥运会参赛运动员数 目也由1948年的28成员国的369人增加到1972年的35成员国1006人。在奥运会规模扩 大的同时,竞技运动的水平快速提高,出现了体操运动员科马内奇、田径运动员摩西、比蒙等 批超级明星和8.90米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跳远纪录。1960年埃塞俄比亚的阿贝贝赤足获 得马拉松比赛冠军,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开始在奥运体坛显示力量。奥运会举办地也不再局限 于欧洲和美洲。 1956年和1964年分别在大洋洲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亚洲日本的东京举办了第16和第18 届奧运会 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是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本国在奥林匹克运动 中的合法席位,这不仅为中国体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国际舞台,促进了中国体育和社会的发 展,而且对奥林匹克运动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奥林匹克运动的迅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主要是:1.政治格局的变化对奧运会 的影响。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以来,政治对奥运会的影响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与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的冲突、种族主义与反种族主义的斗争、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立等,都对奥10 1932 年洛杉矶奥运会和 1936 年柏林奥运会期间得到进一步改善。柏林奥运会还出现了可容 纳 11 万观众的大型体育场。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些奥林匹克标志和仪式也在此时一一面 世,如奥林匹克五环旗(1920 年奥运会)、圣火传递(1936 年奥运会)、开幕式放飞和平鸽(1920 年奥运会)、运动员宣誓(1920 年奥运会)。奥运会的颁奖仪式有了明确的规定,并自 1932 年始为一、二、三名设置高度不同的授奖台。专门接待运动员的奥运村在 1924 年巴黎奥运 会进行尝试之后,于 1932 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开始正式设立。 这一时期, 奥林匹克组织发展迅速,国家奥委会成员数量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 29 个增 至 60 个, 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达到 24 个。1926 年国际奥委会建立了由各国际单项体育联 合会代表组成的技术委员会。此后, 国际奥委会逐渐摆脱技术性事务,开始更多地关注领导、 协调、决策等更高层次的工作。奥林匹克运动终于形成了三大支柱互相配合的组织体系。 1920 年出现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这一时期奥林匹克思想的重要进展, 它与"重在参与"相辅相成,鼓励人们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 奥运会与科学技术的相互结合也取得重要进展,在工程建筑、电子设备和通讯中大量采用 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如 1932 年采用双镜头照相机进行终点摄影,第一次在奥运会上非正式 使用电动计时和终点摄影仪,运动会场设置大屏幕记分牌,出现自动打印机网络等。从 1936 年柏林奥运会开始,组委会采用电影这一形式对奥运会进行完整的记录。首次奥运闭 路电视 转播也在此时开始。 这一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动员业余身所引起的冲突,许多运动员因此而受到处 罚,如曾 3 次参加奥运会、获得 9 枚奖牌、被记者称为“超人”的著名芬兰长跑选手努尔米 因接受补贴,被视为“职业运动员”,无缘参加 1932 年的奥运会。此外,随着奥运会影响的 扩大,一些政治势力试图将其作为政治工具的意图日益暴露,这在 1936 年由希特勒统治下的 纳粹德国所举办的冬、夏两届奥运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四、发展与危机(1945-198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全世界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逾 20 亿的 人口先后卷入。1940 和 1944 年两届奥运会被迫取消。二战之后出现了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 如两大阵营的对抗、冷战格局的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等。世界的新格局既 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也给它设置了重重障碍。 战后,奥林匹克运动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奥运会规模扩大,项目剧增。战争结束后的 1948 年奥运会有来自 59 个国家奥委会的 4062 名运动员参加 136 个项目的比赛,1972 年时则 有 121 个国家奥委会派出 7121 名运动员,参加 195 个项目的比悔。冬季奥运会参赛运动员数 目也由 1948 年的 28 成员国的 369 人增加到 1972 年的 35 成员国 1006 人。在奥运会规模扩 大的同时,竞技运动的水平快速提高,出现了体操运动员科马内奇、田径运动员摩西、比蒙等 一批超级明星和 8.90 米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跳远纪录。1960 年埃塞俄比亚的阿贝贝赤足获 得马拉松比赛冠军,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开始在奥运体坛显示力量。奥运会举办地也不再局限 于欧洲和美洲。 1956 年和 1964 年分别在大洋洲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亚洲日本的东京举办了第 16 和第 18 届奥运会。 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是 197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本国在奥林匹克运动 中的合法席位,这不仅为中国体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国际舞台,促进了中国体育和社会的发 展,而且对奥林匹克运动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奥林匹克运动的迅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主要是:1.政治格局的变化对奥运会 的影响。1952 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以来,政治对奥运会的影响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与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的冲突、种族主义与反种族主义的斗争、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立等,都对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