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3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 试验钢经过在500~700℃不同时间回火处 理后测量其力学性能及观察组织结构.拉伸试 验采用圆试样,冲击试样为标准尺寸,冲击试验 温度分别为室温(21℃),-20℃,-40℃.利用表 面维氏硬度仪测量硬度值变化.组织形貌通过 金相显微镜观察. 2试验结果 10m (a)直接淬火(不弛豫) b)弛豫20s 21弛豫时间对组织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微合金钢中(Nb,Ti)(C,N, B)会在950℃以下变形过程析出,从而起到抑 制再结晶作用.在非再结晶温度区的大变形轧 制,使变形奥氏体成为扁饼状,变形奥氏体内部 除析出物外还积累大量变形带及高密度位错. 在850℃或900℃终轧后弛豫一段时间,应变诱 导能使微合金元素进一步析出,同时,变形奥氏 10 um 体内的缺陷在弛豫阶段将回复并重新组合,在 (c)弛豫40s (d加热淬火后 弛豫后的加速冷却相变过程中,弛豫析出相及 图2不同轧态的金相组织 变形奥氏体中的缺陷结构将会影响中温相变产 Fig.2 Microstructure of as-rolled steel plate after relaxing 物的组织和位错密度等.本实验中,对3炉钢 and microstructure of reheated and quenching steel W11,W12,W13采用相同的控轧工艺后,分别 采取:(a)W11不弛豫,弛豫时间0s,850℃终轧后 氏体晶粒.对比不同工艺表明,弛豫20s的钢板 直接水淬;(b)W13弛豫20s,淬火温度780℃;(c) 其束结构最清晰、尺寸最小;b)弛豫时间不同得 W12弛豫40s,淬火温度730℃3种不同工艺.图 到不同形态的贝氏体组织,终轧后不弛豫直接 2(a),(b),(C)为3种弛豫条件下的轧态金相组织. 淬火得到粒状贝氏体和较宽的不规则板条贝氏 由图可见,当钢板终轧后不弛豫,而直接淬火, 体;弛豫20s后再加速冷却组织为清晰且很细 其金相组织为压扁的原奥氏体晶粒内形成粒状 的板条,板条束相互交叉且分割原始奥氏体;弛 贝氏体团及少量板条贝氏体,但这时板条形状 豫时间为40s时,板条又有所变宽 并不明显,不规则的板条较宽,宽度大约为45 另外,实验还观察了W11钢经重新加热淬 um(图2(a)所示).图2b),(c)为终轧后弛豫20s 火试样,如图2(d)所示,加热到950℃后再淬火, 和40s后再直接淬火钢板的金相组织.可见,经 其金相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及少量板条组织,压 过一段时间的弛豫所得到的主要为为成束的板 扁的变形组织已完全消失.可见利用TMCP工 条组织,并且在每个压扁的原奥氏体晶粒内,不 艺可得到压扁的变形组织,同时通过RPC技术 同方向的板条束将原奥氏体晶粒分割成几块, 可进一步使组织细化,得到超细中温转变产物. 束尺寸在5~10m,束内板条宽度以弛豫20s(图 束结构尺寸为5~10um,板条宽度1-2m 2b)最细(约1μm)且短.同一束中板条虽然基 2.2RPC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沿同一方向排列,但板条之间并不是完全平 图3为经过不同弛豫时间的3种钢,分别 行.TEM研究表明,金相照片所显示的板条其 经600-700℃回火1h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实是由0.3m左右宽的更细的亚板条组成.每 可见,弛豫一段时间再淬火的试样较轧后直接 个板中条大约由3~4个亚板条组成.随着弛豫 淬火的试样强度均有所提高.W11为轧后未弛 时间的不同,淬火(加速冷却后)的金相组织在 豫直接淬火钢,经600~700℃回火1h后无论抗 两个层次上有所区别:(a)弛豫时间不同,中温转 拉和屈服强度均低于800MPa,而经过RPC工 变所形成的束大小不同,他们分割变形原始奥 艺的W12和W13的屈服强度可达到800MPa以 上,强度可提高100-150MPa左右.另外,轧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