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整个文学思想体系,避免先入为主,用现代文学理论去套。因此得出的结论得到 了许多研究者的认同,逐渐被大家接受并信服 “王运熙先生做学问有独到的见解却不故作高深,从不说过头话,都是结合实际 来讲, 这种做法让人十分敬佩。“国家图书馆原馆长、文心雕龙学会会长詹福瑞告诉记 者 王运煕常为学生讲起近代以来的学术流派,信古、疑古、释古三派中,他将自己 定位为释古—一既不盲目信古,也不一味疑古,而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 进行准确地分析、鉴定,恰切地评述、印证,最后得出平实、适中的结论 “创新”在王运熙那里具有不同的含义一一求实即是创新。他认为古典文学研究 面对的是浩繁的历史材料,人们在面对这些材料时难免众说纷纭,其中便会夹杂 很多误解,而硏究如果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材料,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消除误 解,这就是学术创新。 复旦大学教授、王运熙的弟子杨明告诉记者,王运熙一生孜孜不倦,只为求真求 实。刘勰的《文心雕龙》中“风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如何理解众说纷纭。 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期,曾有过热烈的讨论,流行的学说认为“风骨” 代表“文章的内容”、“纯洁的思想”、“合乎道德规范的情感和意志”等。王 运熙对材料进行穷尽性的搜集,然后条分缕析,最后得出结论:刘勰所谓风骨, 是指作品的艺术风貌、表现效果而言,不是就思想内容的高下邪正而言。 与此相承,王运熙也澄清了当时对建安风骨的误解。很多学者认为,建安风骨主 要是指那些表现社会动乱、人民苦难的诗歌的思想内容。王运熙则认为,南朝人 所说的建安风骨只是指建安诗文爽朗刚健的风貌 王运熙服膺《札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和《史记,五帝本纪赞》的“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将其作为治学的座右铭。 王运熙的治学正是对这两句话的最好注解。 “不作惊人之语,无剑拔弩张之势。但他很了不起,了不起就在于忠于学术, 坚守学者的良心。”杨明对王运熙的治学品行推崇有加。 直到去世,王运熙一直居住在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一套48平方米的旧房子中,从 1978年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每天都能听到火车进出的轰鸣声。正是在这间斗 室,走出了我国文学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吴承学,也培养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 批中坚力量,其中很多已然成名成家。 王运熙是在凌晨离世的,一如往常一般平静。“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 美”,恰可比拟。 (节选自2014年2月22日《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王运煕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成为陈子展的助手。陈子展博古通今,思路开阔, 引领王运熙走上了治学之路,为他从事文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B.文中提到周振甫、陆侃如、牟世金等先生,既为了说明王运熙的治学方法与 治学态度与众不同,同时也显示了他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地位 C.“从1978年到1996年”“1983年到1996年”“从1978年至今”等具体时 间,使文中所述情况显得十分真实,突出了王运熙进行学术研究的持久。 D.“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是王运煕先生的写照。夏花绚烂比喻 他活着的时候贡献卓越,若秋叶静美是说他去世时平静安然。整个文学思想体系,避免先入为主,用现代文学理论去套。因此得出的结论得到 了许多研究者的认同,逐渐被大家接受并信服。 “王运熙先生做学问有独到的见解却不故作高深,从不说过头话,都是结合实际 来讲, 这种做法让人十分敬佩。“国家图书馆原馆长、文心雕龙学会会长詹福瑞告诉记 者。 王运熙常为学生讲起近代以来的学术流派,信古、疑古、释古三派中,他将自己 定位为释古——既不盲目信古,也不一味疑古,而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 进行准确地分析、鉴定,恰切地评述、印证,最后得出平实、适中的结论。 “创新”在王运熙那里具有不同的含义——求实即是创新。他认为古典文学研究 面对的是浩繁的历史材料,人们在面对这些材料时难免众说纷纭,其中便会夹杂 很多误解,而研究如果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材料,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消除误 解,这就是学术创新。 复旦大学教授、王运熙的弟子杨明告诉记者,王运熙一生孜孜不倦,只为求真求 实。刘勰的《文心雕龙》中“风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如何理解众说纷纭。 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期,曾有过热烈的讨论,流行的学说认为“风骨” 代表“文章的内容”、“纯洁的思想”、“合乎道德规范的情感和意志”等。王 运熙对材料进行穷尽性的搜集,然后条分缕析,最后得出结论:刘勰所谓风骨, 是指作品的艺术风貌、表现效果而言,不是就思想内容的高下邪正而言。 与此相承,王运熙也澄清了当时对建安风骨的误解。很多学者认为,建安风骨主 要是指那些表现社会动乱、人民苦难的诗歌的思想内容。王运熙则认为,南朝人 所说的建安风骨只是指建安诗文爽朗刚健的风貌。 王运熙服膺《札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和《史记,五帝本纪赞》的“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将其作为治学的座右铭。 王运熙的治学正是对这两句话的最好注解。 “不作惊人之语,无剑拔弩张之势。但他很了不起,了不起就 在于忠于学术, 坚守学者的良心。”杨明对王运熙的治学品行推崇有加。 直到去世,王运熙一直居住在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一套 48 平方米的旧房子中,从 1978 年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每天都能听到火车进出的轰鸣声。正是在这间斗 室,走出了我国文学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吴承学,也培养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 一批中坚力量,其中很多已然成名成家。 王运熙是在凌晨离世的,一如往常一般平静。“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 美”,恰可比拟。 (节选自 2014 年 2 月 22 日《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王运熙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成为陈子展的助手。陈子展博古通今,思路开阔, 引领王运熙走上了治学之路,为他从事文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B.文中提到周振甫、陆侃如、牟世金等先生,既为了说明王运熙的治学方法与 治学态度与众不同,同时也显示了他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地位。 C.“从 1978 年到 1996 年”“1983 年到 1996 年”“从 1978 年至今”等具体时 间,使文中所述情况显得十分真实,突出了王运熙进行学术研究的持久。 D.“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是王运熙先生的写照。夏花绚烂比喻 他活着的时候贡献卓越,若秋叶静美是说他去世时平静安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