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高速PCB设计指南 接着,将工作范围解释为PCB布线的布线约東条件。可以采用不同软件工具执行这种类 型的“清扫”准备工作,布线程序能够自动处理这类布线约束条件。对多数用户而言,时序 信息实际上比SI结果更为重要,互连仿真的结果可以改变布线,从而调整信号通路的时序。 在其他应用中,这个过程可以用来确定与系统时序指标不兼容的引脚或者器件的布局。 此时,有可能完全确定需要手工布线的节点或者不需要端接的节点。对于可编程器件和ASIC 来说,此时还可以调整输出驱动的选择,以便改进SⅠ设计或避免采用离散端接器件 8、布线后SI仿真 一般来说,SI设计指导规则很难保证实际布线完成之后不出现SI或时序问题。即使设 计是在指南的引导下进行,除非你能够持续自动检查设计,否则,根本无法保证设计完全遵 守准则,因而难免出现问题。布线后SI仿真检查将允许有计划地打破(或者改变)设计规则, 但是这只是出于成本考虑或者严格的布线要求下所做的必要工作 现在,采用SI仿真引擎,完全可以仿真高速数字PCB(甚至是多板系统),自动屏蔽SI 问题并生成精确的“引脚到引脚”延迟参数。只要输入信号足够好,仿真结果也会一样好。 这使得器件模型和电路板制造参数的精确性成为决定仿真结果的关键因素。很多设计工程师 将仿真“最小”和“最大”的设计角落,再采用相关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并调整生产率 9、后制造阶段 采取上述措施可以确保电路板的SⅠ设计品质,在电路板装配完成之后,仍然有必要将 电路板放在测试平台上,利用示波器或者TDR(时域反射计)测量,将真实电路板和仿真预期 结果进行比较。这些测量数据可以帮助你改进模型和制造参数,以便你在下一次预设计调研 工作中做出更佳的(更少的约束条件)决策。 10、模型的选择 关于模型选择的文章很多,进行静态时序验证的工程师们可能已经注意到,尽管从器件 数据表可以获得所有的数据,要建立一个模型仍然很困难。SⅠ仿真模型正好相反,模型的 建立容易,但是模型数据却很难获得。本质上,SI模型数据唯一的可靠来源是IC供应商, 他们必须与设计工程师保持默契的配合。IBIS模型标准提供了一致的数据载体,但是IBIS 模型的建立及其品质的保证却成本高昂,IC供应商对此投资仍然需要市场需求的推动作用, 而电路板制造商可能是唯一的需方市场 11、未来技术的君势 设想系统中所有输出都可以调整以匹配布线阻抗或者接收电路的负载,这样的系统测试 方便,SI问题可以通过编程解决,或者按照IC特定的工艺分布来调整电路板使SⅠ达到要 求,这样就能使设计容差更大或者使硬件配置的范围更宽 目前,业界也在关注一种SI器件技术,其中许多技术包含设计好的端接装置(比如LVDS) 和自动可编程输出强度控制和动态自动端接功能,采用这些技术的设计可以获得优良的SI 品质,但是,大多数技术与标准的CMoS或者TTL逻辑电路差别太大,与现有仿真模型的配 合不大好。 因此,EDA公司也正加入到“轻轻松松设计”的竞技场之中,人们为了在设计初期解决 SI问题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将来,不必SⅠ专家就能借助自动化工具解决SI问题。尽管目 前技术还没有发展到那个水平,但是人们正探索新的设计方法,从“SI和时序布线”出发 开始设计的技术仍在发展,预计未来几年内将诞生新的设计技术高速 PCB 设计指南 - 12 - 接着,将工作范围解释为 PCB 布线的布线约束条件。可以采用不同软件工具执行这种类 型的“清扫”准备工作,布线程序能够自动处理这类布线约束条件。对多数用户而言,时序 信息实际上比 SI 结果更为重要,互连仿真的结果可以改变布线,从而调整信号通路的时序。 在其他应用中,这个过程可以用来确定与系统时序指标不兼容的引脚或者器件的布局。 此时,有可能完全确定需要手工布线的节点或者不需要端接的节点。对于可编程器件和 ASIC 来说,此时还可以调整输出驱动的选择,以便改进 SI 设计或避免采用离散端接器件。 8、布线后 SI 仿真 一般来说,SI 设计指导规则很难保证实际布线完成之后不出现 SI 或时序问题。即使设 计是在指南的引导下进行,除非你能够持续自动检查设计,否则,根本无法保证设计完全遵 守准则,因而难免出现问题。布线后 SI 仿真检查将允许有计划地打破(或者改变)设计规则, 但是这只是出于成本考虑或者严格的布线要求下所做的必要工作。 现在,采用 SI 仿真引擎,完全可以仿真高速数字 PCB(甚至是多板系统),自动屏蔽 SI 问题并生成精确的“引脚到引脚”延迟参数。只要输入信号足够好,仿真结果也会一样好。 这使得器件模型和电路板制造参数的精确性成为决定仿真结果的关键因素。很多设计工程师 将仿真“最小”和“最大”的设计角落,再采用相关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并调整生产率。 9、后制造阶段 采取上述措施可以确保电路板的 SI 设计品质,在电路板装配完成之后,仍然有必要将 电路板放在测试平台上,利用示波器或者 TDR(时域反射计)测量,将真实电路板和仿真预期 结果进行比较。这些测量数据可以帮助你改进模型和制造参数,以便你在下一次预设计调研 工作中做出更佳的(更少的约束条件)决策。 10、模型的选择 关于模型选择的文章很多,进行静态时序验证的工程师们可能已经注意到,尽管从器件 数据表可以获得所有的数据,要建立一个模型仍然很困难。SI 仿真模型正好相反,模型的 建立容易,但是模型数据却很难获得。本质上,SI 模型数据唯一的可靠来源是 IC 供应商, 他们必须与设计工程师保持默契的配合。IBIS 模型标准提供了一致的数据载体,但是 IBIS 模型的建立及其品质的保证却成本高昂,IC 供应商对此投资仍然需要市场需求的推动作用, 而电路板制造商可能是唯一的需方市场。 11、未来技术的趋势 设想系统中所有输出都可以调整以匹配布线阻抗或者接收电路的负载,这样的系统测试 方便,SI 问题可以通过编程解决,或者按照 IC 特定的工艺分布来调整电路板使 SI 达到要 求,这样就能使设计容差更大或者使硬件配置的范围更宽。 目前,业界也在关注一种 SI 器件技术,其中许多技术包含设计好的端接装置(比如 LVDS) 和自动可编程输出强度控制和动态自动端接功能,采用这些技术的设计可以获得优良的 SI 品质,但是,大多数技术与标准的 CMOS 或者 TTL 逻辑电路差别太大,与现有仿真模型的配 合不大好。 因此,EDA 公司也正加入到“轻轻松松设计”的竞技场之中,人们为了在设计初期解决 SI 问题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将来,不必 SI 专家就能借助自动化工具解决 SI 问题。尽管目 前技术还没有发展到那个水平,但是人们正探索新的设计方法,从“SI 和时序布线”出发 开始设计的技术仍在发展,预计未来几年内将诞生新的设计技术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