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86· 工程科学学报,第39卷,第4期 表7有交互作用的扁双P型辐射管正交试验表 Table 7 Orthogonal test of the flat double P type radiation tube with interaction A(中心管等效B(中心管与 C(管长/ D(支管的 因素 AB BA AC CA BC 空列CB空列空列 半径/mm) 支管间距/mm) mm) 等效半径/mm) 122 400 1290 92 1 1 122 400 1390 2 98 2 2 2 3 122 400 1 1490 103 3 3 122 450 1290 98 3 3 5 122 450 2 1390 2 2 103 1 6 122 450 4 93 7 122 500 103 122 500 93 9 122 500 98 10 132 400 11 132 400 衣 132 400 13 132 450 103 132 450 15 132 450 6 132 500 17 132 500 1 132 500 19 142 400 20 142 400 93 21 142 400 22 142 450 1 1290 2 93 2 23 142 450 1390 98 24 142 450 1 1490 2 103 2 2 1 3 25 142 500 1290 98 2 26 142 500 2 1390 103 2 3 2 1 27 142 500 1490 9 3 其中,A、B、C和D分别为中心管等效半径、中心管与 间距)因素极差为4.11最大,该因素最关键;A(中心 支管间距、管长和支管的等效半径四个因素,其他的是 管等效半径)因素的极差3.55是次要因素 根据正交表排列出的交互因素以及误差列. 对扁双P型辐射管表面温差影响最明显的因素依 对正交试验方案进行模拟并进行极差分析得出以 次是:B(中心管与支管的间距)>A(中心管等效半 下结果 径)>AC>C(管长)>AB>BC>D(支管的等效 对于扁双P型辐射管温差来说,温差越小越好. 半径). 从表8可以看出,A因素3水平最佳,其k3=82.7:B 表9是有交互作用的表面温差的方差分析.从表 因素1水平最佳,k1=82.7:C因素2水平最佳,k2= 中可知,影响辐射管表面温差依次:B(中心管与支管 83.8:D因素1水平最佳,k1=84.5. 间距)>A(中心管等效半径)>C(管长)>D(支管等 极差是用来区分因素重要程度的依据,某因素极 效半径),与极差分析的结果一致.其中,A(中心管等 差越大,说明该因素水平改变对结果的变化影响越大, 效半径)、B(中心管与支管间距)为显著因素 因素越关键.从表8中可以看出,B(中心管与支管的 表10是有交互作用的辐射管辐射功率的极差分工程科学学报,第 39 卷,第 4 期 表 7 有交互作用的扁双 P 型辐射管正交试验表 Table 7 Orthogonal test of the flat double P type radiation tube with interaction 因素 A( 中心管等效 半径/mm) B( 中心管与 支管间距/mm) AB BA C( 管长/ mm) AC CA BC D( 支管的 等效半径/mm) 空列 CB 空列 空列 1 122 400 1 1 1290 1 1 1 93 1 1 1 1 2 122 400 1 1 1390 2 2 2 98 2 2 2 2 3 122 400 1 1 1490 3 3 3 103 3 3 3 3 4 122 450 2 2 1290 1 1 2 98 2 3 3 3 5 122 450 2 2 1390 2 2 3 103 3 1 1 1 6 122 450 2 2 1490 3 3 1 93 1 2 2 2 7 122 500 3 3 1290 1 1 3 103 3 2 2 2 8 122 500 3 3 1390 2 2 1 93 1 3 3 3 9 122 500 3 3 1490 3 3 2 98 2 1 1 1 10 132 400 2 3 1290 2 3 1 98 3 1 2 3 11 132 400 2 3 1390 3 1 2 103 1 2 3 1 12 132 400 2 3 1490 1 2 3 93 2 3 1 2 13 132 450 3 1 1290 2 3 2 103 1 3 1 2 14 132 450 3 1 1390 3 1 3 93 2 1 2 3 15 132 450 3 1 1490 1 2 1 98 3 2 3 1 16 132 500 1 2 1290 2 3 3 93 2 2 3 1 17 132 500 1 2 1390 3 1 1 98 3 3 1 2 18 132 500 1 2 1490 1 2 2 103 1 1 2 3 19 142 400 3 2 1290 3 2 1 103 2 1 3 2 20 142 400 3 2 1390 1 3 2 93 3 2 1 3 21 142 400 3 2 1490 2 1 3 98 1 3 2 1 22 142 450 1 3 1290 3 2 2 93 3 3 2 1 23 142 450 1 3 1390 1 3 3 98 1 1 3 2 24 142 450 1 3 1490 2 1 1 103 2 2 1 3 25 142 500 2 1 1290 3 2 3 98 1 2 1 3 26 142 500 2 1 1390 1 3 1 103 2 3 2 1 27 142 500 2 1 1490 2 1 2 93 3 1 3 2 其中,A、B、C 和 D 分别为中心管等效半径、中心管与 支管间距、管长和支管的等效半径四个因素,其他的是 根据正交表排列出的交互因素以及误差列. 对正交试验方案进行模拟并进行极差分析得出以 下结果. 对于扁双 P 型辐射管温差来说,温差越小越好. 从表 8 可以看出,A 因素 3 水平最佳,其 k3 = 82. 7; B 因素 1 水平最佳,k1 = 82. 7; C 因素 2 水平最佳,k2 = 83. 8; D 因素 1 水平最佳,k1 = 84. 5. 极差是用来区分因素重要程度的依据,某因素极 差越大,说明该因素水平改变对结果的变化影响越大, 因素越关键. 从表 8 中可以看出,B( 中心管与支管的 间距) 因素极差为 4. 11 最大,该因素最关键; A( 中心 管等效半径) 因素的极差 3. 55 是次要因素. 对扁双 P 型辐射管表面温差影响最明显的因素依 次是: B( 中心管与支管的间距) > A( 中心管等效半 径) > AC > C ( 管 长) > AB > BC > D( 支 管 的 等 效 半径) . 表 9 是有交互作用的表面温差的方差分析. 从表 中可知,影响辐射管表面温差依次: B( 中心管与支管 间距) > A( 中心管等效半径) > C( 管长) > D( 支管等 效半径) ,与极差分析的结果一致. 其中,A( 中心管等 效半径) 、B( 中心管与支管间距) 为显著因素. 表 10 是有交互作用的辐射管辐射功率的极差分 · 685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