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建构历史(二) 195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这 本文学史建构了一种激进的写作框架。在文学运动部分,用革 命运动统摄文艺运动和现象;在作家作品部分,简单地使用了 阶级划分的方法 ■同年10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东北大学张毕来的《新文学史纲》 第一卷。作家都被纳入“革命作家”、“进步作家”、“小资 产阶级作家”、“右翼作家”等范畴进行评价 1956年,作家岀版社又出版了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 上下卷,作者阐发了研究现代文学的三大目的:第一,叙述 “五四”以来先驱者使用文艺武器与统治阶级进行不屈不挠的 斗争的实况;第二,把各个历史时期的战斗史实和经验加以正 确的叙述和总结;第三,全面深入地考察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 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文学史的“历史建构”在这样一种政治文化背景下有了“主流 和“非主流”的区别。“非主流”的作家在不断的过滤和批判 的过程中被逐渐淘汰“中国现代文学” 学科的建构历史(二) ◼ 195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这 本文学史建构了一种激进的写作框架。在文学运动部分,用革 命运动统摄文艺运动和现象;在作家作品部分,简单地使用了 阶级划分的方法。 ◼ 同年10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东北大学张毕来的《新文学史纲》 第一卷。作家都被纳入“革命作家” 、 “进步作家” 、 “小资 产阶级作家” 、 “右翼作家”等范畴进行评价。 ◼ 1956年,作家出版社又出版了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 上下卷,作者阐发了研究现代文学的三大目的:第一,叙述 “五四”以来先驱者使用文艺武器与统治阶级进行不屈不挠的 斗争的实况;第二,把各个历史时期的战斗史实和经验加以正 确的叙述和总结;第三,全面深入地考察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 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 文学史的“历史建构”在这样一种政治文化背景下有了“主流” 和“非主流”的区别。“非主流”的作家在不断的过滤和批判 的过程中被逐渐淘汰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