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越南汉字之殇 从越南海防去河内途中,在一个小小的庄园里驻足小憩午餐,餐后转悠,在房间楼梯口 处发现一个牌位,黄纸红字,木刻印刷,细看时,让人意外的是除了那些如道士画符一般的 符咒,更有熟悉亲切的方块汉字,“大神力金刚”、“定除灾金刚”、“鬼镇”等,在越南看够 了那些歪歪绕绕加上音调的罗马字一一一即越南所谓的“国语字”以后,意外地在这里碰到 这样一件与百姓生活相关的黄纸,没有一个罗马字母,亲切之外,几乎一股浓重的乡愁立刻 扑面而来。 后来问越南导游,导游说不奇怪,越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有神龛敬奉祖先 与神灵,与祭祀有关的几乎都用汉字,还有贴汉字对联的,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孙贤 万代昌”、“福生礼仪家堂盛,禄发荣华福贵春”等。 然而一个事实是,汉字在越南已远离民众的现实生活,越南一一一这个曾经须臾不可离 开汉字的国家,早在六十多年前把自己祖先使用数千年、与整个民族血脉相关的汉字弃之脑 后,而把来自西方的罗马字称作“国语字”。他们的思路正与那些认为“汉字是愚民政策的 利器”的观点偏激者一脉相承,只是他们又加上了一些理由- “汉字是外来的语言”、 “代表着既得利益阶层”。然而,真的如此吗? 到底谁是既得利益阶层呢? 一个拼音化的汉语方言? 即使在越南是走马观花,但在我个人看来,越南语其实更多的近似于汉语方言的一支一 一一而越南文字,则近似于一个拼音化的汉语方言,一个民族的语言里保守计算就有七八成 的语词源自汉语(越南学者称其为汉语借词,而这还不包括源自古汉语的古汉越音,所有这 些大概不是一个“借”所能简单概括的,而更多折射出人种、文化等多方面的渊源),而且 在六十多年前长达数千年有文字可查的历史一直以汉字记录一一一这样的国家,谁会认为她 不是华夏文化的一支呢? 就像广东话如果以拼音表示,闽南话、上海话、温州话、苏州话都以拼音表示,结果是, 除了当地人与专门学习者,中国境内的绝大多数人大概没多少人能懂,中国文化的最大特色 正是“书同文”一一一正如朝鲜李朝时期的崔万里反对世宗推行谚文时所言:“自古九州之 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话说得掷地有声,世宗终其一生也未能真正将 谚文推选下去,而现在的韩国,在丢失汉字几十年后,终于又重新拾起汉字,颁布了一系列 推动汉字教育的政策,韩语和越南语一样,也有七成以上的文字源自汉语,倘不明白汉字, 只读拼音化的韩语与越南语,除了同音多字的问题无法解决,更严重的是普通民众将很难真 正了解其民族文化的根基所在。 从这一点看,重新拾起汉字的韩国人到底是明智的。 而越南人呢? 曾经熟读《四书五经》、《三字经》的安南人,他们的后代一一一越南人现在仍有大量的 成语源自汉语,越南学者阮江灵在一篇论越南汉语词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在各类汉语借词 中,汉越词占绝对优势。它的读音是唐代传入越南的一套读音。这可能是属于公元八、九世 纪唐人在交州地区传授的汉语语音。” 重新阅读与越南相关的史籍,这一现象更可靠的解释或许并不仅仅是唐人传授汉语语 音,而是这里曾经是大量中土移民的后裔一一一事实上这里也正是秦汉唐郡,明代顾炎武在 《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云:“交趾本秦汉以来中国郡县之地。五代时为刘隐所并,至宋初始 封为郡王。然犹受中国官爵郧阶…未始以国称也。其后封南平王,奏章文移尤称安南道。” 秦汉两代越南均为中国郡县、唐代是安南都护府(其间虽有秦末河北人赵陀短暂割据而 建立的政权“南越” 一南越国基础便是秦征岭南时带去的50万中原人,但赵佗在位时,越南汉字之殇 从越南海防去河内途中,在一个小小的庄园里驻足小憩午餐,餐后转悠,在房间楼梯口 处发现一个牌位,黄纸红字,木刻印刷,细看时,让人意外的是除了那些如道士画符一般的 符咒,更有熟悉亲切的方块汉字,“大神力金刚”、“定除灾金刚”、“鬼镇”等,在越南看够 了那些歪歪绕绕加上音调的罗马字———即越南所谓的“国语字”以后,意外地在这里碰到 这样一件与百姓生活相关的黄纸,没有一个罗马字母,亲切之外,几乎一股浓重的乡愁立刻 扑面而来。 后来问越南导游,导游说不奇怪,越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有神龛敬奉祖先 与神灵,与祭祀有关的几乎都用汉字,还有贴汉字对联的,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孙贤 万代昌”、“福生礼仪家堂盛,禄发荣华福贵春”等。 然而一个事实是,汉字在越南已远离民众的现实生活,越南———这个曾经须臾不可离 开汉字的国家,早在六十多年前把自己祖先使用数千年、与整个民族血脉相关的汉字弃之脑 后,而把来自西方的罗马字称作“国语字”。他们的思路正与那些认为“汉字是愚民政策的 利器”的观点偏激者一脉相承,只是他们又加上了一些理由———“汉字是外来的语言”、 “代表着既得利益阶层”。然而,真的如此吗? 到底谁是既得利益阶层呢? 一个拼音化的汉语方言? 即使在越南是走马观花,但在我个人看来,越南语其实更多的近似于汉语方言的一支— ——而越南文字,则近似于一个拼音化的汉语方言,一个民族的语言里保守计算就有七八成 的语词源自汉语(越南学者称其为汉语借词,而这还不包括源自古汉语的古汉越音,所有这 些大概不是一个“借”所能简单概括的,而更多折射出人种、文化等多方面的渊源),而且 在六十多年前长达数千年有文字可查的历史一直以汉字记录———这样的国家,谁会认为她 不是华夏文化的一支呢? 就像广东话如果以拼音表示,闽南话、上海话、温州话、苏州话都以拼音表示,结果是, 除了当地人与专门学习者,中国境内的绝大多数人大概没多少人能懂,中国文化的最大特色 正是“书同文”———正如朝鲜李朝时期的崔万里反对世宗推行谚文时所言:“自古九州之 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话说得掷地有声,世宗终其一生也未能真正将 谚文推选下去,而现在的韩国,在丢失汉字几十年后,终于又重新拾起汉字,颁布了一系列 推动汉字教育的政策,韩语和越南语一样,也有七成以上的文字源自汉语,倘不明白汉字, 只读拼音化的韩语与越南语,除了同音多字的问题无法解决,更严重的是普通民众将很难真 正了解其民族文化的根基所在。 从这一点看,重新拾起汉字的韩国人到底是明智的。 而越南人呢? 曾经熟读《四书五经》、《三字经》的安南人,他们的后代———越南人现在仍有大量的 成语源自汉语,越南学者阮江灵在一篇论越南汉语词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在各类汉语借词 中,汉越词占绝对优势。它的读音是唐代传入越南的一套读音。这可能是属于公元八、九世 纪唐人在交州地区传授的汉语语音。” 重新阅读与越南相关的史籍,这一现象更可靠的解释或许并不仅仅是唐人传授汉语语 音,而是这里曾经是大量中土移民的后裔———事实上这里也正是秦汉唐郡,明代顾炎武在 《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云:“交趾本秦汉以来中国郡县之地。五代时为刘隐所并,至宋初始 封为郡王。然犹受中国官爵郧阶……未始以国称也。其后封南平王,奏章文移尤称安南道。” 秦汉两代越南均为中国郡县、唐代是安南都护府(其间虽有秦末河北人赵陀短暂割据而 建立的政权“南越”———南越国基础便是秦征岭南时带去的 50 万中原人,但赵佗在位时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