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易学的现代转变 晚清民国之际《易经》研究 杨宏声(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本文所说的“现代”,首先是时间上的界说,大约指自晚清民国之际以来的开端的历史。 当然,时间的界定只是为了叙述方便。事实上,20世纪初兴起的种种易学新思潮与19世纪 (乃至更早些时)的整个易学动向具有种种联系及渊源关系。因此,若欲将民国和晚清的易 学史截然分开势必会割断历史。基于上面的考虑,我们对晚清易学思潮的演进线索进行回 溯。其次,”现代“一词具有与”传统相对的意味。在这里,我们用于对中国现代时期易学 发展的学术性质、特征、形态进行界说,尤指以近代科学和理性作为其基本的学术导向和范 式的研究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自20世纪初(乃至更早些时)以来,易学发展的主 导取向和根本动力就是日益趋于现代化。黄寿棋先生早就留意近代以来易学新变:“下逮近 世,泰西学术传入中国,其声光化电诸科学,亦往往与《易》理通,学《易》者亦时时援以 为说《如杭新斋《杭氏易学》之类》而郭沫若先生等又根据《周易》卦爻辞之文以研究中国 古代社会之情况,郭沫若所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引《周易》之材料颇多,是其嚆矢。” (《论易学之门庭》)启吾也多 易学的现代转变 (一)概括的说明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易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种发展的学术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 几点来认识: (一)突破传统易学的注经方式的研究方式,初步确立了以科学的方法论和知识价值 观为基础的、具有现代学术性质、特征、形态的具有新型学术意义的易学研究方式 (二)现代易学具有破除传统易学迷信化的一面,倡导科学理性。一些学者试图重建 《易》学象数的解说模式,从而将这些看似秘奥难解的符号和图式还原为整体的科学:另 些学者则试图彻底清理易学的传统神话,从而将这种观念化的神化还原为真实的历史:而在 哲学上富于抱负的思想家努力从事易学的现代诠释工作,建立新时代的哲学 (三)对《易经》展开多学科的研究。这种新型的研究方式的确立显然与现代再度兴 起的由中西文化交流而引发的思潮是直接相关的。西方学术思潮(间接通过日本的影响)大 规模输入和引进的结果,从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哲学诸角度研究《易经》, 整理、疏证、阐释、综合传统易学文献和资料蔚然成风。一时新说叠起,层出不穷。而后(20 世纪下半叶)大陆和台湾易学复兴,所涉及的主要学术课题——如所谓:“科学易”和“人 文易”等等多学科的易学研究方式,都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 (四)在易学研究上,中外学者展开学术交流和合作。这种交流和合作早在明清之际 耶稣会士来华时期即已开始。虽曾一度中断,到了20世纪上半叶,则又在更广大的学术层 面上展开,且更具有自觉性。如劳乃宣为卫礼贤讲授《易经》是众所周知的例子。而荣格与 胡适讨论占筮的意义的分歧问题,至今仍值得我们再三回味。此外,古史辨派对《易经》的 解说对日本和西方学者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中国学者(可以沈仲涛、刘子华为代表)用西1 易学的现代转变 ──晚清民国之际《易经》研究 杨宏声(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本文所说的“现代”,首先是时间上的界说,大约指自晚清民国之际以来的开端的历史。 当然,时间的界定只是为了叙述方便。事实上,20 世纪初兴起的种种易学新思潮与 19 世纪 (乃至更早些时)的整个易学动向具有种种联系及渊源关系。因此,若欲将民国和晚清的易 学史截然分开,势必会割断历史。基于上面的考虑,我们对晚清易学思潮的演进线索进行回 溯。其次,”现代“一词具有与”传统相对的意味。在这里,我们用于对中国现代时期易学 发展的学术性质、特征、形态进行界说,尤指以近代科学和理性作为其基本的学术导向和范 式的研究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自 20 世纪初(乃至更早些时)以来,易学发展的主 导取向和根本动力就是日益趋于现代化。黄寿棋先生早就留意近代以来易学新变:“下逮近 世,泰西学术传入中国,其声光化电诸科学,亦往往与《易》理通,学《易》者亦时时援以 为说《如杭新斋《杭氏易学》之类》而郭沫若先生等又根据《周易》卦爻辞之文以研究中国 古代社会之情况,郭沫若所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引《周易》之材料颇多,是其嚆矢。” (《论易学之门庭》)启吾也多。 一、易学的现代转变 (一)概括的说明 20 世纪上半叶是中国易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种发展的学术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 几点来认识: (一)突破传统易学的注经方式的研究方式,初步确立了以科学的方法论和知识价值 观为基础的、具有现代学术性质、特征、形态的具有新型学术意义的易学研究方式。 (二)现代易学具有破除传统易学迷信化的一面,倡导科学理性。一些学者试图重建 《易》学象数的解说模式,从而将这些看似秘奥难解的符号和图式还原为整体的科学;另一 些学者则试图彻底清理易学的传统神话,从而将这种观念化的神化还原为真实的历史;而在 哲学上富于抱负的思想家努力从事易学的现代诠释工作,建立新时代的哲学。 (三)对《易经》展开多学科的研究。这种新型的研究方式的确立显然与现代再度兴 起的由中西文化交流而引发的思潮是直接相关的。西方学术思潮(间接通过日本的影响)大 规模输入和引进的结果,从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哲学诸角度研究《易经》, 整理、疏证、阐释、综合传统易学文献和资料蔚然成风。一时新说叠起,层出不穷。而后(20 世纪下半叶)大陆和台湾易学复兴,所涉及的主要学术课题──如所谓:“科学易”和“人 文易”等等多学科的易学研究方式,都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 (四)在易学研究上,中外学者展开学术交流和合作。这种交流和合作早在明清之际 耶稣会士来华时期即已开始。虽曾一度中断,到了 20 世纪上半叶,则又在更广大的学术层 面上展开,且更具有自觉性。如劳乃宣为卫礼贤讲授《易经》是众所周知的例子。而荣格与 胡适讨论占筮的意义的分歧问题,至今仍值得我们再三回味。此外,古史辨派对《易经》的 解说对日本和西方学者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中国学者(可以沈仲涛、刘子华为代表)用西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