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牟在根等:组合式钢框架内填预制RC墙结构静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1759· (a) (b) 损伤因子 损伤因子 8.471×10 9.611×10 7.765×10 8.810x10 7.059x10 8.009×101 6.353x10- 7.208×101 5.647×10- 6.407×10l 4.941×10 5.606x101 4.236x10 4.805×10 3.530x10- 4.005×10 2.824×10 3.204×101 2.118x10 2.403×101 1.412×10 1.602x10- 7.059x102 8.009x102 g 损伤因子 ■ 9.611×10- 8.810×10- 8.009x10 7.208×10 6.407x10+ 5.606x10 4.805×10- 4.005×10- 3.204×10 2403×10t 1.602×10 8.009x10-2 0 图9全螺栓模型混凝土板受拉破坏情况.()结构达到屈服点:(b)结构达到最大承载力:(c)加载位移达到最大 Fig.9 Tensile failure of RC wall with full bolts model:(a)the structure reaches the yield point:(b)the structure reaches the maximum bearing ca- pacity:(c)the structure reaches the maximum load displacement 4000 情况,可以看到整个加载过程中,其接触应力主要存在 3500 于接触面的上下两边,只是大小不断增大而已.这说 3000 明在两块板之间力的传递主要通过上下接触面间的挤 2500 压进行的 2000 因此,结合钢框架与混凝土板的应力分布和变 1500 形情况,以及混凝土板的损伤情况来看,造成模型出 基模型 全提栓模型 现第一次刚度下降的原因在于左右两块板初始接触 1000 竖向组合模型 部位的局部损伤.从力的传递途径上来讲,竖向组合 500 式模型中整体上和全螺栓模型基本相似,只是在达 10203040506070 位移m 到最大加载位移之前会在左右板中各自形成对角挤 压的状态 图10竖向组合式模型荷载位移曲线 Fig.10 Displacement-oad curve of vertical combined model 综合上述的竖向组合模型的荷载位移曲线及各 部件的破坏变化情况,竖向组合式模型具有和全螺 了较大的变形引起的 栓模型相近的初始刚度,均小于基础模型:但是竖向 从混凝土板的受拉损伤变化情况中可以看到 组合式模型的刚度在达到屈服点之前发生一次下 (3)~(c3),在第一次刚度变化点时,其受拉损伤区 降,这是由于组合式模型中左右两块板的挤压导致 域和受压损伤区域基本相同,随后大面积的扩展到左 局部发生损伤导致的:其次,在承载力上竖向组合式 侧板上部和右侧板下部以及左侧板的斜向应力带旁 模型最终趋向于全螺栓模型,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边,最后整个板几乎全部发生拉破坏 对于竖向组合式模型中两块板之间力的传递主要有 图13展示了左右两块混凝土板之间的接触应力 两者接触部位的上下局部区域通过挤压进行,从整牟在根等: 组合式钢框架内填预制 RC 墙结构静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图 9 全螺栓模型混凝土板受拉破坏情况 . ( a) 结构达到屈服点; ( b) 结构达到最大承载力; ( c) 加载位移达到最大 Fig. 9 Tensile failure of RC wall with full bolts model: ( a) the structure reaches the yield point; ( b) the structure reaches the maximum bearing ca￾pacity; ( c) the structure reaches the maximum load displacement 图 10 竖向组合式模型荷载位移曲线 Fig. 10 Displacement-load curve of vertical combined model 了较大的变形引起的. 从混凝土板的受拉损伤变 化 情 况 中 可 以 看 到 ( a3) ~ ( c3) ,在第一次刚度变化点时,其受拉损伤区 域和受压损伤区域基本相同,随后大面积的扩展到左 侧板上部和右侧板下部以及左侧板的斜向应力带旁 边,最后整个板几乎全部发生拉破坏. 图 13 展示了左右两块混凝土板之间的接触应力 情况,可以看到整个加载过程中,其接触应力主要存在 于接触面的上下两边,只是大小不断增大而已. 这说 明在两块板之间力的传递主要通过上下接触面间的挤 压进行的. 因此,结合钢框架与混凝土板的应力分布和变 形情况,以及混凝土板的损伤情况来看,造成模型出 现第一次刚度下降的原因在于左右两块板初始接触 部位的局部损伤. 从力的传递途径上来讲,竖向组合 式模型中整体上和全螺栓模型基本相似,只是在达 到最大加载位移之前会在左右板中各自形成对角挤 压的状态. 综合上述的竖向组合模型的荷载位移曲线及各 部件的破坏变化情况,竖向组合式模型具有和全螺 栓模型相近的初始刚度,均小于基础模型; 但是竖向 组合式模型的刚度在达到屈服点之前发生一次下 降,这是由于组合式模型中左右两块板的挤压导致 局部发生损伤导致的; 其次,在承载力上竖向组合式 模型最终趋向于全螺栓模型,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对于竖向组合式模型中两块板之间力的传递主要有 两者接触部位的上下局部区域通过挤压进行,从整 · 9571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