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配置资源来推动重工业的优先发展,需要政府出面,利用行政手段扭曲宏观政 策环境,人为压低利率、汇率、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以及工资和生活必需品价 格,以便降低重工业建设的成本;在要素和产品价格被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 下,资金、外汇、原材料及生活必需品岀现全面短缺,需要通过高度集中的计 划渠道进行配置,同时还需要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为了掌握企业的剩 余和在农村推行统购统销政策,又分别实行了工业部门的国有化和农业部门的 人民公社化,对微观经营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以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为逻 辑起点,相继形成了以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配置制度和 没有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为特点的三位一体的传统经济体制。这种高度集权 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我国在资金稀缺、物质基础落后的情况下很快建立起了 套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然而这一体制也产生了工人、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和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 1978年底开始的改革所要解决的就是生产积极性低和产业结构失调的问 题。苏联、东欧的改革所要解决的乜是这两个问题。但和苏联、东欧采取休克 疗法意图将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扭曲在短时间里全部解决不同,中国采取的 是一种渐进的改革方式,针对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微观经营严重缺乏活力,就从 微观环节的放权让利入手,改进微观激励机制,激发工人和农民的生产热情, 提高微观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率。微观单位自主权的扩大打破了传统经济结构的 整体性,为了落实微观经营单位的的自主权,改革然后才逐步推进到资源配置 制度和宏观政策环境。这种改革策略避免了休克疗法在苏联、东欧所带来的经 济崩溃,而且,使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取得了奇迹式的増长。但这种渐进的改 革也使经济体制中微观经营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宏观政策环境三者不配套, 由此产生了前述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在所有的宏观政策环境的改革中最为滞后的是利率政策的改革。银行的 利率尚被人为控制,名义利率不能根据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灵活调整。因此,每 当出现高通货膨胀预期时,真实利率就不断下降,投资的机会成本和当前消费 的机会成本也跟着下降,导致投资贷款増加、储蓄减少,经济就会出现投资和 消费一齐拉动的过热。反之,当通货膨胀预期下降时,真实利率就不断升高, 投资的机会成本和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也跟着上升,投资贷欯减少、储蓄増 加,经济就会出现投资和消费一齐下降的过冷。囯民经济的发展就随着通货膨9 配置资源来推动重工业的优先发展,需要政府出面,利用行政手段扭曲宏观政 策环境,人为压低利率、汇率、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以及工资和生活必需品价 格,以便降低重工业建设的成本;在要素和产品价格被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 下,资金、外汇、原材料及生活必需品出现全面短缺,需要通过高度集中的计 划渠道进行配置,同时还需要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为了掌握企业的剩 余和在农村推行统购统销政策,又分别实行了工业部门的国有化和农业部门的 人民公社化,对微观经营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以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为逻 辑起点,相继形成了以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配置制度和 没有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为特点的三位一体的传统经济体制。这种高度集权 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我国在资金稀缺、物质基础落后的情况下很快建立起了一 套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然而这一体制也产生了工人、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和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 1978 年底开始的改革所要解决的就是生产积极性低和产业结构失调的问 题。苏联、东欧的改革所要解决的也是这两个问题。但和苏联、东欧采取休克 疗法意图将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扭曲在短时间里全部解决不同,中国采取的 是一种渐进的改革方式,针对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微观经营严重缺乏活力,就从 微观环节的放权让利入手,改进微观激励机制,激发工人和农民的生产热情, 提高微观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率。微观单位自主权的扩大打破了传统经济结构的 整体性,为了落实微观经营单位的的自主权,改革然后才逐步推进到资源配置 制度和宏观政策环境。这种改革策略避免了休克疗法在苏联、东欧所带来的经 济崩溃,而且,使中国经济在过去 20 年取得了奇迹式的增长。但这种渐进的改 革也使经济体制中微观经营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宏观政策环境三者不配套, 由此产生了前述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在所有的宏观政策环境的改革中最为滞后的是利率政策的改革。银行的 利率尚被人为控制,名义利率不能根据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灵活调整。因此,每 当出现高通货膨胀预期时,真实利率就不断下降,投资的机会成本和当前消费 的机会成本也跟着下降,导致投资贷款增加、储蓄减少,经济就会出现投资和 消费一齐拉动的过热。反之,当通货膨胀预期下降时,真实利率就不断升高, 投资的机会成本和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也跟着上升,投资贷款减少、储蓄增 加,经济就会出现投资和消费一齐下降的过冷。国民经济的发展就随着通货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