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五首(其一) 【宋】秦观 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①万丝:指密蒙的雨丝。葬光:雨后初晴的阳光。参差:指层叠的瓦片。②春泪:指雨珠 9.(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答案:景物:雨丝、浮瓦、芍药、蔷薇(任意写出两种即可给1分);画面:雨中春光图(雨 后初晴图)(1分) (2)描摹传神是这首诗的特点。请从最后两句诗中找出一个用得妙的字作赏析。(2分) 答案:(任选1个赏析即可) ①“含”字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芍药的娇弱状态,表达7诗人的借花之情。 ②“卧”字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蔷薇的娇弱状态,表达了诗人的惜花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 遂无问津者。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 (2)处赴志之 志 答案:(1)妻子和儿女(2)作标记(或:做标记)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答案: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答案: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2.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先写渔人如何发现桃花源,再写 ,最后 琯 (2分) 答案:他去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的情况 13.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案: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1分)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 的愿望。(1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0分) 腰围上的中国春日五首(其一)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①。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②。 [注]①万丝:指密蒙的雨丝。葬光:雨后初晴的阳光。参差:指层叠的瓦片。②春泪:指雨珠。 9.(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答案:景物:雨丝、浮瓦、芍药、蔷薇(任意写出两种即可给 1 分);画面:雨中春光图(雨 后初晴图)(1 分)。 (2)描摹传神是这首诗的特点。请从最后两句诗中找出一个用得妙的字作赏析。(2 分) 答案:(任选 1 个赏析即可) ①“含”字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芍药的娇弱状态,表达 7 诗人的惜花之情。 ②“卧”字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蔷薇的娇弱状态,表达了诗人的惜花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0 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 遂无问津者。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2)处赴志之 志: 答案:(1)妻子和儿女 (2)作标记(或:做标记)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答案: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答案: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12.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先写渔人如何发现桃花源,再写 ,最后 琯 。(2 分) 答案:他去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所历 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的情况 13.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 分) 答案: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1 分)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 的愿望。(1 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7 题。(10 分) 腰围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