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宾语前移情况 1.为人君而弃其师,其民孰以为君哉! (春秋谷梁传僖公二十三年) 2.晋居深山,我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 C左传昭公十五年) 3.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商君书·更法) 4狂者伤人,莫之怨也。婴儿詈老,莫之疾也。 (准南子·说林训D 5.(楚)王送知罂,目:子其怨我乎?对▣:二国 洽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 。 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 C左传·成公三年)2 古代汉语的“特殊”句法结构  2.1 成分移位  2.2 成分省略  2.3 插入成分“之” • 宾语前置 • 谓语前置 • 状语后置 • 定语后置 • 对话中省略 • 叙述中省略 承上型省略 依下型省略  1.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 2. 项王曰: “沛公安在?”(史记·鸿门宴)  3. 良问: “大王来何操?”(史记·鸿门宴)  4.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 5. 以为蓬莱仙室,亦不是过。(王子坊)  6.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 7. 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诸侯与之。君死于 外,而莫之或罪也。(左传·成公三十二年)  8. 子曰: “莫 知也夫!”子贡曰: “何为其 莫知 乎?”(论语·宪问)  9. 其未得 也,患得之。(论语·阳货) 1.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语·先进) 2.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3.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齐桓公伐楚) 4. 语曰“唇亡则齿寒” ,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 5. 卫孙蒯田于曹隧,饮马于重丘,毁其瓶,重丘人 闭门而询之曰: “亲逐而君,尔父为厉,是之不忧, 而何以田为?”(左传·襄公十七年) 6. 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 复,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 7.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1. 我一人之为,非为楚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2.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左传·齐桓公伐楚) 3.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诗经·角弓) 4.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 5. 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庄子·山木) 宾语 句 类 示例 其他情况 1 代词 疑 问 1. 管伯曰: “公谁欲与?”(庄子) 2. 何由知吾可也?(孟子) 所谓伊人,于 焉逍遥(诗经) 2 代词 否 定 1.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 2.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孟子) 不知我者,谓 我何求(诗经) 3 名+代 代+代 代词 疑 问 肯 定 1.茍得闻子之言,何后之有? (国语) 2.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 3.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 4.维叶莫莫,是刈是濩(诗经) 代词限于“之、 是”代词限于 “之” 代词限于“是” “宾语前移”小结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