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古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X,文档页数:13,文件大小:586.42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X)

包含种类 结构 核心 语法意义 示例 类型 名词性 谓词性 指称化的 之 结构 结构 谓词性结构 相当于一个相当于 一相当于一个 语法性质功能 名词 个动词或名词 1.无标志的 形容词 指称 叙述 指称 主语、定语、谓语、偏当谓词性结 称化的谓词性 2.有形式标记 的助词结构: 句法位置 话冰统五蓬系 菟救结瓶; 妈使道心香如蓬闻前药 断字结构; 名词性偏正述补结构功能由陈述 的 之 字结构; 种 其字结构 辰 结构的中心和述宾结转为指称。 类 语 构的述语 明 嗬的八儿 知之为知之

1. 古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 2. 古汉语的特殊句法结构 3. 句法结构的演变 分析古汉语句法结构类型的依据: 一、词序: 二、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 三、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 古今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基本相 同。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表 明某种句法结构。 如:弗爱 其子 活之 业精 战败 基本 类型 包含种类 结构 核心 语法意义 示例 平列 关系 (非核 心关 系) 联 合 结 构 等立、一般性转折 (带连词“而、以”)、 选择、进层 直接成 分互不 陈述、 支配、 修饰、 补充 并列的成分 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 声 连 谓 承接 连续的动作 行为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非平 列关 系(核 心关 系) 偏 正 结 构 定 中 “正”为 核心 修饰语加指 称性成分 秦称帝之害奈何? 足下必欲诛无道秦 状 中 条件、因果、 让步转折(带介 词“纵、虽”) 修饰语加陈 述性成分 子犯以璧授公子 八年之中,九合诸侯 述 补 述 语 补充说明动 作行为 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述 宾 动作行为支 配某事物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 衣 主 谓 谓 谓语说明主 语的状况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之为知之 类 型 名词性 结构 谓词性 结构 指称化的 谓词性结构 语 法 性 质 相当于一个 名词 相 当 于 一 个 动 词 或 形容词 相当于一个 名词 指 称 化 的 谓 词 性 结 构 的 种 类 1.无标志的 功 能 指称 叙述 指称 2.有形式标记 的助词结构: 者字结构; 所字结构; 之字结构; 其字结构 句 法 位 置 主语、定语、 宾语、状语、 判断句或描 写句的谓语、 名词性偏正 结构的中心 语 谓 语 、 偏 正 结 构 ( 状 中 ) 的中心语、 述 补 结 构 和 述 宾 结 构的述语 当谓词性结 构出现在名 词性结构的 位置上时, 功能由陈述 转为指称。 大 决 所 犯 ,伤 人 必 多 ,吾 不 克 救 也 ,不 如 小 决 使 道 ,不 如 吾 闻 而 药 之 也

2、从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角度分析句法结构, 古代汉语多了一种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 1主要 1)无标志的,例如: (1)作定语的动词性成分; 分为 秦称帝之害奈何?《战国策·赵策》 系 汤掘窟,得盗鼠及馀肉。《史记·酷吏列传》 同 (②)作“定语+中心语”的中心语的谓词性成分; 构 不 秦孝公据散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汉书东方朔传》 (③)作主语的谓词性成分。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富,人之所欲也...…《孟子万章上》 2)有形式标记的:助词结构

 古代汉语基本句法结构的类型同现代汉语的主要 差异在于:  1、古代汉语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分为 平列关系(非核心关系)、非平列关系(核心关系)。 在古代汉语中由于直接成分间结构关系不同,同 样的词序排列可以实现为多种不同的句法结构。  例如:同一个“动词+动词”组合,可能属于不 同句法结构。 偷盗:联合结构; [生]得(广):偏正结构; 战罢:主谓结构; 恋战:述宾结构; 挠乱(我同盟):连谓结构  2、从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角度分析句法结构, 古代汉语多了一种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  1)无标志的,例如:  (1)作定语的动词性成分;  (2)作“定语+中心语”的中心语的谓词性成分;  (3)作主语的谓词性成分。  2)有形式标记的:助词结构 秦称帝之害奈何?《战国策·赵策》 汤掘窟,得盗鼠及馀肉。《史记·酷吏列传》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汉书·东方朔传》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富,人之所欲也……《孟子·万章上》

俵坩玳瓴海的晰表达琎能 0 1.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2.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 (是) 。3.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4.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养生主) 语也 5.(古)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今) 是因为 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韩非子五意) 语 。6.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是凭借 。7.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四) 是为了

 1. 制,岩邑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 2.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国语·齐语)  3. 劫天子,恶名也。(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  4. 兵者,凶器也。(韩非子·存韩)  5.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 6.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 7. 兵者,凶器。(史记·酷吏列传)  8.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 9. 是炎帝之少女。(山海经·精卫填海)  10. 堂邑父,胡人。(汉书·张骞传) 主语,名谓语也 主语者,名谓语也 主语者,名谓语 主语,名谓语 表判断结构的其他表达功能  1.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 2.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  3.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 4.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养生主)  5. (古)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今) 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 6. 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 7. 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四) 像(是) 是因为 是凭借 是为了

古代汉语的判断动词(系词) 估之不攸 当之不出 缸沙不鉍延 不羊不鉍 1.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 “北與饔鹄数督别听尚套复也截不界得,一名 1.夜梦 ”茶先稟质鑫到断高养语判所奇个素五年) 2.夜梦睹父曰:“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 3.问今是付悵”叭掉汉观1先轮魏唔汉末葫深兔) 4内家夏获南* (1)包尾不 庆·苞是 前有词, 5.余亦词是之子,亦不是避难之人。(唐伍子胥变文乙) 5.御史大夫韩安国曰:“..魏其言是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古代汉语的判断动词(系词) 1.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 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2.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 3. 曰: “是鲁孔丘与?”曰: “是也。 ”曰: “是,知 津矣。 ”(论语·微子)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6.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7. 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8. 读书,非书也;好读书,好书也。(墨子·小取) 1. 齐国之诸公子其可辅者,非公子纠,则小白 也。(韩非子·说林) 2.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 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巿义也。(战国策·齐策) 3. 苏秦喟叹曰: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 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战国策·秦 策) 4. 丹山西卽巫山者也。(巫山·巫峡) 5. 亡邓国者必此人也。(左传·庄公六年) 6. 行而供冀,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 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 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荀子·修身) 1. 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 “此何种也?”对曰: “此车轭也。 ”俄又复得一, 问人曰: “此是何种也?”对曰: “此车轭也。 ”问 者大怒曰: “曩者曰车轭,今又曰车轭,是何众 也?此女欺我也。 ”遂与之斗。(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韩是魏之县也。(战国策·魏策) 3. 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4.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史记·商君列传) 5. 御史大夫韩安国曰: “……魏其言是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 夜梦之曰, “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 2. 夜梦见老父曰: “余 所嫁妇人之父也。 ”(论衡·死伪) 3.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4. 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5. 余亦不是仵加之子,亦不是避难之人。(唐·伍子胥变文乙)

练习 请博析夜榜辖病的结构 是文王之所 辟风雨者也 1 2 () 1-2主谓 3 1() 4 3-4定中 5 65-6“者”字结构 7 8 7-8“所”字结构 9 10 9-10述宾结构

 请用层次分析法标明下面句子的结构 是 文是王文之王所 之辟 所风 辟雨 者风 也雨 者 也 | 1 || 2 ( )| 1-2 主谓 | 3 |( )| 4 | 3-4 定中 | 5 || 6 | 5-6 “者”字结构 | 7 || 8 | 7-8 “所”字结构 | 9 || 10 | 9-10 述宾结构

燕殖结 1.齐 待之 1.光被四表。( 《尚书·尧典》) 标记 结构 时代特征 介词 N受动者1V于/乎N施动者] 先秦常见用法 N[受动者]为N[施动者]V 见于《左传》 介词 助动词 N[受动者]为N施动者所V 战国末期出现 N[受动者]为V(于N[施动者]) 见于《左传》 助动词 N[受动者1见V(于N施动者) 先秦早期已出现 介词 N受动者]被N施动者1V(O) 汉末以后形成 群盗8. 埒做花儿側恰手,古教位子入可队们。(白居勿·戏 赠元九李二十诗)

1. 齐景公待孔子,曰: “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闲 待之。 ”曰: “ 老矣,不能用也。 ”孔子行。(论语·微子) 2. 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3. 是以好恶见则下有因,而 惑矣。(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4. 任人者,使有势也;智士者未必信也;为多其智,因 惑其信也;以智士之计,处乘势之资而为其私急,则 必欺焉。(韩非子·八说) 5. 今子有 ,患其无用,何不……。不夭斧斤。(庄 子·逍遥游) 6. 义纵者,河东人也。为少年时,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 群盗。纵有 ,以医幸王太后。(汉书·酷吏列传) 1表.2达古被汉动语的的结被构动:表无达标法记 1. 由此观之, 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一) 2. 如此,则名号显矣, 得矣。(吕氏春秋·爱士) 3. 胜乎诸夏而败乎柏莒。(淮南子·诠言训) 4. 狐壤之战, 获焉。(公羊传·隐公六年) 5. 入其国,其 可知也。(礼记·经解) 6. 四体不勤, 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N[指人] …… V …… N[指物] …… V …… 助动词/否定 (于)N[施事|工具] 表达被动的结构:有标记 1. 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鞌之战) 2. 韩厥辞,曰: “昔吾畜于赵氏。 ”(左传·成公十七年) 3. (宋)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庄公归,散舍 诸宫中,数月,然后归之。(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4. 志乎古,必遗乎今。(韩愈·答李翊书) 5. 子曰: “……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子罕) 6.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7. 有一于此,将为戮乎?(左传·鞌之战) 8.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1. (伍子)胥之父兄为戮于楚。(史记·吴太伯世家) 2. 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3. 大月氏已为胡所杀。(汉书·张骞传) 4.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楚辞·渔父) 5.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 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吕氏春秋·贵信) 7.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8.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 马谏议书》) 1. 光 四表。(《尚书·尧典》) 2. 下施万民,万民 其利。(《墨子·尚贤下》) 3. 功参天地,泽 生民。(荀子·臣道) 4. 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 策·齐策》) 5.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6. 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 7.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世说新语·言语) 8.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白居易·戏 赠元九李二十诗) 古代汉语“被动表达结构”小结 N[受动者] V 于/乎N[施动者] 先秦常见用法 N[受动者] 为N[施动者] V 见于《左传》 N[受动者] 为N[施动者] 所V 战国末期出现 N[受动者] 为V (于N[施动者]) 见于《左传》 N[受动者] 见V (于N[施动者]) 先秦早期已出现 N[受动者] 被N[施动者] V (O) 汉末以后形成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宾语前移情况 1.为人君而弃其师,其民孰以为君哉! (春秋谷梁传僖公二十三年) 2.晋居深山,我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 C左传昭公十五年) 3.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商君书·更法) 4狂者伤人,莫之怨也。婴儿詈老,莫之疾也。 (准南子·说林训D 5.(楚)王送知罂,目:子其怨我乎?对▣:二国 洽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 。 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 C左传·成公三年)

2 古代汉语的“特殊”句法结构  2.1 成分移位  2.2 成分省略  2.3 插入成分“之” • 宾语前置 • 谓语前置 • 状语后置 • 定语后置 • 对话中省略 • 叙述中省略 承上型省略 依下型省略  1.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 2. 项王曰: “沛公安在?”(史记·鸿门宴)  3. 良问: “大王来何操?”(史记·鸿门宴)  4.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 5. 以为蓬莱仙室,亦不是过。(王子坊)  6.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 7. 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诸侯与之。君死于 外,而莫之或罪也。(左传·成公三十二年)  8. 子曰: “莫 知也夫!”子贡曰: “何为其 莫知 乎?”(论语·宪问)  9. 其未得 也,患得之。(论语·阳货) 1.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语·先进) 2.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3.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齐桓公伐楚) 4. 语曰“唇亡则齿寒” ,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 5. 卫孙蒯田于曹隧,饮马于重丘,毁其瓶,重丘人 闭门而询之曰: “亲逐而君,尔父为厉,是之不忧, 而何以田为?”(左传·襄公十七年) 6. 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 复,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 7.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1. 我一人之为,非为楚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2.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左传·齐桓公伐楚) 3.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诗经·角弓) 4.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 5. 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庄子·山木) 宾语 句 类 示例 其他情况 1 代词 疑 问 1. 管伯曰: “公谁欲与?”(庄子) 2. 何由知吾可也?(孟子) 所谓伊人,于 焉逍遥(诗经) 2 代词 否 定 1.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 2.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孟子) 不知我者,谓 我何求(诗经) 3 名+代 代+代 代词 疑 问 肯 定 1.茍得闻子之言,何后之有? (国语) 2.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 3.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 4.维叶莫莫,是刈是濩(诗经) 代词限于“之、 是”代词限于 “之” 代词限于“是” “宾语前移”小结

2.12谓语前移 N+VP 者 0 1.老而无妻日鳏。老而无夫日寡。老而无子日独。幼而 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 上) NP+而VP者 0 2.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战国策齐 策四) 。3.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汉王求人类张耳者,斩之,持其头遗陈余。(史记张耳 陈余列传) 5.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 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左传·襄公 三十年)NP+之VP者 。6.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战国策燕策三) NP+V者

1.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2.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3.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 语·述而) 4. 仁夫!公子重耳。(礼记·檀弓) 5. 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战国策·赵策) 6. 善!陈孺子之为宰。(史记·陈丞相世家) 7. 何哉?尔所谓达者?(论语·颜渊) 8. 谁与?哭者?(礼记·檀弓) 9. 子邪?言伐莒者?(吕氏春秋·重言)  1. 太子及 ,皆白衣冠以送之。(史记·刺客列传)  2. 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 进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 3. 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却。严仲子恐诛,亡去, 游求 。(史记·刺客列传)  4. 子曰: “ ,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 5. 子贡问曰: “有 乎?”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N + VP 者 NP + VP 者 N + VP1 而VP2 者 NP + 而VP 者  1.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 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 上)  2.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战国策·齐 策四)  3.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4. 汉王求人类张耳者,斩之,持其头遗陈余。(史记·张耳 陈余列传)  5.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 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左传·襄公 三十年)  6.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战国策·燕策三) NP + 而VP 者 NP + 之VP 者 NP + V 者

酸之”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论语微子)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玄歌不惙。 2.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庄子秋水) 3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孟子,滕文公上) 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 4. 返者,竖子也!”(史记刺客列传) (廉颇)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 5. 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 君何见之晚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云 食以草 何X之Y→为何X这么Y(呢/啊)?

对话中省略:说者; 曰 2.2 古汉语中的成分省略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 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 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 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论语·季氏) 1.夏后氏五十而“贡” ,殷人七十而“助” ,周人百 亩而“彻” ,其实皆什一也。(孟子·滕文公上) 2.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 之。杨子曰: “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 “多歧路。 ” (列子·说符) 3.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 有君命,何其速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古籍省写符号 1.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论语·微子) 2.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玄歌不惙。 子路入见曰: “何夫子之娱也。 ”(庄子·秋水) 3.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 (孟子·滕文公上) 4. 荆轲怒,叱太子曰: “何太子之遣?往而不 返者,竖子也!”(史记·刺客列传) 5. (廉颇)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 客又复至。廉颇曰: “客退矣!”客曰: “吁! 君何见之晚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3 古汉语中的插入成分“之” 何X 之Y → 为何X 这么Y (呢/啊)?

3.动糧数 东汉末,开始逐渐出现“数词+动 量词”用在动词后表动量的用法 1.初一日五行次一日敬用五事。尚书进节) 2. 1. 逐之,三周华不注。(左传·童之战) 3. 2.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论语子路) 书 3.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庄子养生主) 4.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 5. 4. 肯受。 (战国策·赵策三) 6.5. 清晨建齿三百过者,永不摇动。(晋抱朴子杂应AD4) 7. 6. 即鞭十下,如是五人各打十下。( 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 8. 作喻AD5) 7. 五百青雀飞来,绕菩萨三匝西去。(水经注·卷二AD6) 9 8. 咱们这般做了数月伙伴。(元老乞大AD14) 10 J八V

 1. 称数法与数量结构的发展  2. 兼语结构的发展  3. 动结式(使成式)的发展 3.1 称数法与数量结构的发展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2.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3.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 实皆什一也。(孟子·滕文公上) 4.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 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5.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 “与之釜。 ”(论语·雍也) 6.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论语·雍也) 7.(申包胥)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 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无数 无量 无“之” 1.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尚书·洪范) 2.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易经·需卦·上六爻辞) 3.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尚 书·召诰) 4.齐为卫政,伐晋冠氏,丧车五百。(左传·哀公十五年) 5.子产以帷幕九张行。(左传·昭公十三年) 6.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荀子·议兵) 7.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战国策·秦策) 8.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史记·秦始皇本纪) 9.乌孙以千匹马聘汉女。(史记·大宛列传) 10.一张纸,两张纸,容量小儿作天子。(北史·隋宗室诸王传) 汉代, “数+量”结构开始 出现在名词之前,南北朝后 逐渐增多而普遍化 1. 逐之, 周华不注。(左传·鞌之战) 2. 善人教民 ,亦可以即戎矣。(论语·子路) 3. 泽雉十步 啄,百步 饮。(庄子·养生主) 4.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 ,终不 肯受。(战国策·赵策三) 5. 清晨建齿 者,永不摇动。(晋·抱朴子·杂应 AD4) 6. 卽鞭 ,如是五人各打 。(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 作喻 AD5) 7. 五百青雀飞来,绕菩萨 匝西去。(水经注·卷二AD6) 8. 咱们这般做了 月伙伴。(元·老乞大 AD14) 东汉末,开始逐渐出现“数词+动 量词”用在动词后表动量的用法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