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生平(《后汉书·班彪列传》) TM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 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 9岁 能诵读诗赋。(后来撰有《两都赋》 《幽通赋》等。) 16岁 建武二十三年(47年)入洛阳太学; 建武三十年(54年),父班彪卒,自太学返乡。在其父续 23岁 补《史记》之作《史记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 期间因被告“私改作国史”而下狱。后得弟班超营救。汉 明帝召见任为秘书郎,兰台令史。专职编写《汉书》; 48岁 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以史官身份记录整理《白虎通德 论》(白虎通义); 51岁 汉章帝建初七年( 82年) 《汉书》基本完成; 58岁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从大将军窦宪攻匈奴,为中护军 大败北单于。 61岁 汉和帝永元四年(92年)因窦宪擅权被杀受牵连入狱而死
汉 书 · 艺 文 志 · 诸 子 略 ( 节 录 ) 东 汉 ·班 固 一 . 作 者 简 介 二 . 《 汉 书 》 简 介 三 . “ 艺 文 志 ” 简 介 四 . 课 文 讲 解 班固生平(《后汉书·班彪列传》)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 9岁 能诵读诗赋。(后来撰有《两都赋》《幽通赋》等。) 16岁 建武二十三年(47年)入洛阳太学; 23岁 建武三十年(54年),父班彪卒,自太学返乡。在其父续 补《史记》之作《史记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 期间因被告“私改作国史”而下狱。后得弟班超营救。汉 明帝召见任为秘书郎,兰台令史。专职编写《汉书》; 48岁 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以史官身份记录整理《白虎通德 论》(白虎通义); 51岁 汉章帝建初七年(82年)《汉书》基本完成; 58岁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从大将军窦宪攻匈奴,为中护军。 大败北单于。 61岁 汉和帝永元四年(92年)因窦宪擅权被杀受牵连入狱而死
《汉放1育体例 第《盗垫》传继蛋《史福奴)史:汉高祖到王莽(前 20腮銷公哄家年,)并凡80僚万言。 讽书苏的发书封程: 。新增“五行志”“地理志”“刑法志”“艺文志” 史记 汉书 律历、礼乐、食货 12本纪 12本 郊祖、 天文、沟洫 30世家 纪 汉高祖到汉平帝 五行、 地理、刑法 艺文 10表 8表 汉以来诸侯王、王子侯、功臣外戚 8书 10志典章制度、经济法律、图书礼乐 70传 70传各类历史人物
《汉书》简介 1. 班彪(公元3-54年):续《史记》作《后传》 65篇,只有本纪和列传,无世家。 2. 班固(公元32-92年):在《后传》基础上作 《汉书》,自公元58-82年,主要部分基本完成。 3. 班昭(约公元49-120年):8表、天文志 4. 马续(公元70-141年):天文志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西汉)史:汉高祖到王莽(前 206年-公元23年)。凡80余万言。 《汉书》的成书过程: 《汉书》简介:体例 《汉书》继承《史记》 取消“世家” ,并入“传” 改“书”为“志” 新增“五行志”“地理志”“刑法志”“艺文志” 。 史记 汉书 12本纪 30世家 12本 纪 汉高祖到汉平帝 10表 8表 汉以来诸侯王、王子侯、功臣外戚 8书 10志 典章制度、经济法律、图书礼乐 70传 70传 各类历史人物
《汉汉韩书》简骄:岩的蜂靠展 对于《史记》中一些人物无单独列传或者记载 《隋书经籍志》载,自东汉至南北朝期间,为《汉 书》作注的约有近20家,以注释音义居多。 唐以前诸家《汉书》的注本均已失传。 现存《汉书》 的注本,是唐代颜师古兼采诸家而成。颜师古在为 《汉书》作注时将《汉书》重编为120卷。 TM清·王先谦《汉书补注》 TM近人杨树达《汉书管窥》及《汉书补注补正》
对于《史记》中一些人物无单独列传或者记载 较略的,《汉书》中或单独列传(如吴芮、张 骞),或增补了记载内容(如李陵)。 《汉书》列传中收入了所传人物的著述,有的 是关于当时政治、经济的策论,如贾谊《治安 策》,晁错《论贵粟疏》等,有的是抒情、记 事的文章,如《扬雄传》中保存的《河东赋》, 《司马迁传》中的《报任安书》。 《汉书》简介:对《史记》的发展 《汉书》简介:后代的注解 《隋书·经籍志》载,自东汉至南北朝期间,为《汉 书》作注的约有近20家,以注释音义居多。 唐以前诸家《汉书》的注本均已失传。现存《汉书》 的注本,是唐代颜师古兼采诸家而成。颜师古在为 《汉书》作注时将《汉书》重编为120卷。 清·王先谦《汉书补注》。 近人杨树达《汉书管窥》及《汉书补注补正》
《汉书》简介:历代关于《汉书》的一些评论 晋·张辅:“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 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良史 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监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 焉,而班皆书之,不如二也。毁贬晁错,伤忠臣之道,不如三 也。 99 唐·刘知几:“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 包举一代,撰成一书.. 自尔迄今,无改斯道。” 清·钱大昕:“汉书剽史记之文,以从整齐,后代史家之例, 皆由此出。史记,一家之书;汉书,一代之史。班氏父子,虽采 旧闻,别创新意,青出于蓝,固有之矣。” 清·章学诚:“迁书通变化,而班氏守绳墨,以示包括也。 就形貌而言,迁书远异左氏,而班史近同迁书。盖左氏体直,自 为编年之祖;而马班曲备,皆为纪传之祖也。推精微而言,则迁 书之去左氏也近,而班史之去迁书也远。盖迁书体圆用神,多得 尚书之遗,班氏体方用智,多得官礼之意也
《汉书》简介:思想性与艺术性 《汉书》是受皇帝之命撰修的官书,强调帝王的正统, 追述功德、赞颂权贵。这与《史记》所表现的那种自 由生动、深刻真实的精神相比显然不同。 就其艺术性来说,《史记》具有一种诗人的浪漫,是 “无韵之离骚”(鲁迅语),而《汉书》则充分显示 了学者的严谨细致。 二者的语言风格明显不同,《史记》语言接近口语, 司马迁注意吸收一些俗词俚语,行文简洁生动;而 《汉书》用词典雅,结构严整,记事亦相当周密。 《汉书》简介:历代关于《汉书》的一些评论 晋·张辅: “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 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良史 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监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 焉,而班皆书之,不如二也。毁贬晁错,伤忠臣之道,不如三 也。 ” 唐·刘知几: “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 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自尔迄今,无改斯道。 ” 清·钱大昕: “汉书剽史记之文,以从整齐,后代史家之例, 皆由此出。史记,一家之书;汉书,一代之史。班氏父子,虽采 旧闻,别创新意,青出于蓝,固有之矣。 ” 清·章学诚: “迁书通变化,而班氏守绳墨,以示包括也。 就形貌而言,迁书远异左氏,而班史近同迁书。盖左氏体直,自 为编年之祖;而马班曲备,皆为纪传之祖也。推精微而言,则迁 书之去左氏也近,而班史之去迁书也远。盖迁书体圆用神,多得 尚书之遗,班氏体方用智,多得官礼之意也。
《艺文线雨秉历及衡关赞歌 邻1.在李天下孺家 所评者无“儒、道、墨、法、名 以 之名而有其实: 措绅先者子非十二子》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6 墨程司谦厘 艺文”即书籍,“略” 生鑫袅公自 序》) 即概要。史书或称“经 宋铤刘局文前 籍志”,均是历代著述 非成帝年间编成。 彭蒙刘歃骈约 目录的记载。 甲)、 不茹道略虽煮,盖 换到略、诗赋略由填个语!数路 《艺文志》是包括六艺百家文献的总目录,具体分为: 六艺、 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部分,共收书38种,596家 13269卷,每一种之后有一个小序,每部分之后有一个总序, 对先秦学术思想的源流和演变都作了简明扼要的叙述。 石欲 公孙龙 不能服人之心
邹、鲁之士、 搢绅先生 儒家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 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 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墨翟、禽滑厘 墨家 与天下人相背离,离王道远 宋钘、尹文 近墨家、 道家 倡“恕道” , “非斗” 彭蒙、田骈、 慎到 由道入法 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盖 乎皆尝有闻者也 关尹、老聃 道家 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 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庄周 道家 包罗万物,但本身却不知归向何方 惠施、桓团、 公孙龙 名家 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 不能服人之心 《艺文志》的来历及相关文献 1. 《庄子·天下篇》 2. 《荀子·非十二子》 3. 司马谈(?-前110年)论六家要旨(《史记·太史公自 序》) 4. 刘向(前79-前8年)《别录》(20卷)汉成帝年间编成。 5. 刘歆(约前53年-23年)《七略》:辑略、六艺略、诸 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 所评者无“儒、道、墨、法、名” 之名而有其实: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艺文志》是包括六艺百家文献的总目录,具体分为:六艺、 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部分,共收书38种,596家, 13269卷,每一种之后有一个小序,每部分之后有一个总序, 对先秦学术思想的源流和演变都作了简明扼要的叙述。 《庄子·天下篇》概要 “艺文”即书籍, “略” 即概要。史书或称“经 籍志” ,均是历代著述 目录的记载
《同剂谈论六家旨晚概要 阴阳 家 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使人拘而多畏 儒家 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博而寡要,劳而少 虽百家不能易也 功 墨家 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 俭而难遵 法家 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 严而少恩 名家 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使人俭而善失真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 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道家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 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日:“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
《荀子·非十二子》概要 它嚣、 魏牟 道家 纵情任性,肆无忌惮,心无所愧,行同禽兽 陈仲、 史鳅 以正直、 敢谏闻名 忍情逆性,心险恶,行孤僻,茍以不同于人为 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 墨翟、 宋钘 墨家 崇尚功用,过重俭约,而漫蔑天然之差等,上 下无别,曾不足容君臣之辨异 慎到、 田骈 法家 高谈法治而不知以礼为法 惠施、 邓析 名家 不效法先王,非毁礼义,而好研治怪异之说, 玩奇异之辞,其言虽甚察,而非世所急,虽辩 而无用 子思、 孟轲 儒家 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概要 阴阳 家 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使人拘而多畏 儒家 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虽百家不能易也 博而寡要,劳而少 功 墨家 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 俭而难遵 法家 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 严而少恩 名家 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使人俭而善失真 道家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 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 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 “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 ”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
战国至洗俺褙潺各,噻趣貌价的演变 儒家 孔子、曾子、孟子… 礼、乐、仁、义 道家 老子、庄子、列子… 自然、无为、秉要、清虚 阴阳家 邹衍…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法家 管仲、子产、韩非… 严刑峻法 名家 公孙龙、惠施、尹文… 合同异、离坚白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同、节用 纵横家 苏秦、张仪… 合纵抗秦、连横事秦 农家 许行…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自给自足 杂家 吕不韦、刘安… 兼儒墨、并名法、求中和 小说家虞初… 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见微知著
战国至汉代对诸子思想评价的演变 《庄子·天下篇》 崇尚“道” 《荀子·非十二子》 崇尚“礼” 司马谈 《论六家要旨》 崇尚道家—— 无为而治 刘向《别录》 刘歆《七略》 《汉书·艺文 志·诸子略》 崇尚儒家—— 于道最为高 先秦诸子各家概貌 儒家 孔子、曾子、孟子…… 礼、乐、仁、义 道家 老子、庄子、列子…… 自然、无为、秉要、清虚 阴阳家 邹衍……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法家 管仲、子产、韩非…… 严刑峻法 名家 公孙龙、惠施、尹文…… 合同异、离坚白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同、节用 纵横家 苏秦、张仪…… 合纵抗秦、连横事秦 农家 许行……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自给自足 杂家 吕不韦、刘安…… 兼儒墨、并名法、求中和 小说家 虞初…… 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见微知著
第一段 。1.【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论语》为“经”,故而 《汉书》归于《六艺略》 晏子》《子思》《孟子》《黄子》 等则归于《诗 吝解言。质雷》柔岛鞋术韩称敷在表 扰兆 以周礼太洞徒边郑玄注:“师儒,乡里教人以道义者。 司马是军事长官,司空是司法长 扬摊《君篇法实际通垫廷焱自质后儒生理想化的 政施 《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 《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凡有道术皆为儒 章本炎《国故论衡原儒》 之名哥徒 6后 灵星舞亨呼嗟以求雨者谓 带不
第一段 1.【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司徒本是周代的三有司之一。三有司指司徒、司马、司空。 司徒主管民政和户籍等,司马是军事长官,司空是司法长 官,《周礼》的说法实际上是经过战国以后儒生理想化的 改造
第一段 2.【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4。 5屏年武,留意惠其言,于道为最高。 《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及其他 U人5 X画 用现代 唐瘦邂着度粗:吸阴,胡教悠世;,就是苏透想额地: 宗,班态晓要球人混格蜂险新规芯秩武期法 又种秩进按部就班地生活。教化强调的是社会对个人 孌求和限制,是个人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译〉把尧舜作为自已的始祖而尊奉其主张,谨守文王武王的法 刺际说精港食及。 在 学论乌看躂隙的边、先后交接的时候、彼此之间等 下文在评述其他各家学说时,作者都是用“此其所长也”来称 举其成就,下面便开始评论其缺陷,惟独在此用“于道为最高 五字极力推重儒学,这很明显是由于当时学风已变,作者尊崇 儒家,所以才有这样的区别
第一段 2.【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顺阴阳”是理顺人的思想感情,谐调君臣关系以及其他 人际关系,搞好社会风气等,也就是“明教化” ,用现代 术语解释,所谓“顺阴阳,明教化” ,就是从思想领域和 意识形态方面要求人民恪守社会形态所规范的秩序,在这 种既定秩序中按部就班地生活。教化强调的是社会对个人 的要求和限制,是个人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译〉(儒者)是辅助君主调和阴阳,倡明政教风化的人。 3.【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游文习文 /遊 留意着意 六经 际:《说文》: “壁会也。 ”段注: “两墙相合之缝 也。 ”引申指缝隙、边、先后交接的时候、彼此之间等 意思,这里“际”跟“中”是同义词,中间。 〈译〉(儒者)的任务是研习六经,崇尚仁义。 4.【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唐·颜师古注: “祖,始也;述,修也;宪,法也;章,明也; 宗,尊也;言以尧舜之道为本始而遵修之,以文王、武王为明法, 又师尊仲尼之道。 ” 〈译〉把尧舜作为自己的始祖而尊奉其主张,谨守文王武王的法 制,推崇并师从孔子的学说。以此来使自己的言论显得重要,在 学术理论上是最高明的。 下文在评述其他各家学说时,作者都是用“此其所长也”来称 举其成就,下面便开始评论其缺陷,惟独在此用“于道为最高” 五字极力推重儒学,这很明显是由于当时学风已变,作者尊崇 儒家,所以才有这样的区别。 《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第一段 是如断,:焦指谳此辟霏之患也 失腰,之薜容必抑扬,武递道 筑哗众取宠 蝗诿偷 易 蒙 精统他涂奦食要成鄙落 斋曾嗡值 请睡局的勇店殓对儒苦进作增损篡对。禹 说的 以 南 纣幽方莫求毁,H 会统景别得服是称 涂离 分 型臂以书的其¥费朝美改 震试制伛祸
第一段 6.【孔子曰: “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 〈译〉孔子说: “我如果对人有所称誉,那是因为 我试用过他。 ” 语出《论语·卫灵公》。孔子在此是讲对人的评价 问题。孔子对人一般不加毁誉。下文他接着谈了自 己称誉一个人时所依据的标准。孔子终其一生于人 无毁,他认为历史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定的价值 判断标准,是非毁誉自有公论,比如在当时,对禹 汤文武周公莫不誉,对桀纣幽厉莫不毁。所以孔子 认为只对自己认为值得称誉的人物加以称誉就足够 了。 7.【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 也。】 8.【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 本,苟以哗众取宠。】 惑:迷惑,不明白。 辟:邪辟。后写作“僻” 。 随时抑扬:随时局的变化而对儒学进行增损篡改。 道本:儒家学说中的根本。 哗众取宠:使众人喧哗以取得尊荣。 〈译〉然而迷惑的人已经失掉了儒学的精义微言, 邪辟的人又随时局的变化而对儒学进行增损篡改。 这两种人都背离了儒学的根本,任意利用儒学来哗 众取宠。 9.【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 衰,此辟儒之患也。】 〈译〉后辈学者沿袭他们的做法,因此搞得五经背离原意, 支离破碎,儒学逐渐衰落,这是邪僻不正的儒者造成的祸 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