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中华书局 第一单元 文选 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关於《左传》的作者和成书时代, 历来有过许多争论,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左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后来经过 许多人增益。一般人认为它原是一部独立的历史著作,但也有人认为是传(huan)《春秋》的 (《春秋》是鲁国的一部大事年表性质的历史书)。到了晋代,杜预才把它分年附在《春秋》 的后边。 《左传》所记载的历史年代大致和《春秋》相当,同起於公元前722年,但讫年比《春 秋》晚28年,即止於公元前453年。它比较系统地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 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是研究中 国古代社会的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左传》在文学上和语言上的成就很大。作者既善於突出事物的本质,用简括的语句写 出复杂纷繁的事物(特别是善於写战争),也善於用极少的笔墨刻划出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 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左传》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 《左传》为后代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后代的一些伟大作家如司马迁等,都 从中吸取了营养。 自东汉以来,为《左传》作注的很多,现在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 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山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2]。生庄公及共叔段[3]。庄公寤生[4],惊姜氏,故名日" 寤生",遂恶之5]。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於武公,公弗许[6]。及庄公即位[7],为之请制 [8]。公曰:"制,岩邑也9],虢叔死焉[10],佗邑唯命11]。"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12]。 [1]本文表现了郑国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以及郑庄公的阴险毒辣和虚伪。《左传》本 无篇目,篇目是后加的。郑,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新郑县等地。郑伯,指郑庄公。春秋时 有五等爵:公、侯、伯、子、男。郑属伯爵。克,战胜。段,庄公之弟。鄢ya),郑地名, 在今河南鄢陵县境。隐公,鲁隐公。《春秋》是以鲁国的纪元编年的。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 年。 [2]初,当初。这是追述往事的习惯说法,在本文意指郑伯克段于鄢以前的事。申,国 名,姜姓,在今河南南阳县。娶于申,从申国娶妻(即娶申国国君之女)。武姜,"武"表示 丈夫为武公,"姜"表示母家姓姜。 [3]共(gog),国名,在今河南辉县。叔,排行在末的,年少的。在这里"叔"表示段是庄 公的弟弟。段后出奔共,所以称为共叔段。 [4]寤(w心),通悟,逆,倒着。寤生,胎儿脚先出来(依黄生说,见《义府》卷二),等 於说难产。 [⑤]遂,等於说"从此就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 中华书局 第一单元 文选 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关於《左传》的作者和成书时代, 历来有过许多争论,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左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后来经过 许多人增益。一般人认为它原是一部独立的历史著作,但也有人认为是传(zhuàn)《春秋》的 (《春秋》是鲁国的一部大事年表性质的历史书)。到了晋代,杜预才把它分年附在《春秋》 的后边。 《左传》所记载的历史年代大致和《春秋》相当,同起於公元前 722 年,但讫年比《春 秋》晚 28 年,即止於公元前 453 年。它比较系统地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 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是研究中 国古代社会的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左传》在文学上和语言上的成就很大。作者既善於突出事物的本质,用简括的语句写 出复杂纷繁的事物(特别是善於写战争),也善於用极少的笔墨刻划出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 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左传》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 《左传》为后代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后代的一些伟大作家如司马迁等,都 从中吸取了营养。 自东汉以来,为《左传》作注的很多,现在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 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1]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2]。生庄公及共叔段[3]。庄公寤生[4],惊姜氏,故名曰" 寤生",遂恶之[5]。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於武公,公弗许[6]。及庄公即位[7],为之请制 [8]。公曰:"制,岩邑也[9],虢叔死焉[10],佗邑唯命[11]。"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12]。 [1]本文表现了郑国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以及郑庄公的阴险毒辣和虚伪。《左传》本 无篇目,篇目是后加的。郑,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新郑县等地。郑伯,指郑庄公。春秋时 有五等爵:公、侯、伯、子、男。郑属伯爵。克,战胜。段,庄公之弟。鄢(yān),郑地名, 在今河南鄢陵县境。隐公,鲁隐公。《春秋》是以鲁国的纪元编年的。隐公元年即公元前 722 年。 [2]初,当初。这是追述往事的习惯说法,在本文意指郑伯克段于鄢以前的事。申,国 名,姜姓,在今河南南阳县。娶于申,从申国娶妻(即娶申国国君之女)。武姜,"武"表示 丈夫为武公,"姜"表示母家姓姜。 [3]共(gōng),国名,在今河南辉县。叔,排行在末的,年少的。在这里"叔"表示段是庄 公的弟弟。段后出奔共,所以称为共叔段。 [4]寤(wù),通啎,逆,倒着。寤生,胎儿脚先出来(依黄生说,见《义府》卷二),等 於说难产。 [5]遂,等於说"从此就
[6]亟(q),屡次。弗,不。 [刀及,到了。即位,天子或诸侯就职叫即位。 [8]替段请求制这个地方。为(w心1,介词。制,又名虎牢,在今河南巩县东,原是东虢(guo) 国的领地,东虢为郑所灭,制遂为郑地。 [9]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大小不定(依孙诒让说,见《周礼正义》"里宰" 疏)。 [10]虢叔,东虢国的君。死焉,死在那里。 [11]佗,同他。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 [12]姜氏请求京,庄公使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大叔。京,郑邑名,在今河南荥 阳县东南。大(tai),后来写作"太"。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2],中五之一,小 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3]。君将不堪[4。"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⑤]?"对曰:"姜 氏何厌之有[6]?不如早为之所[7),无使滋蔓[8],蔓难图也[9:蔓草犹不可除[10],况君之 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11],子姑待之[12]。”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13]。公子吕曰[14]:"国不堪贰15],君将若之何[16?欲 与大叔,臣请事之[17]:若弗与[18],则请除之。无生民心[19]。"公曰:"无庸,将自及[20]。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21],至于廪延[22]。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23]。"公曰:"不 义不昵,厚将崩[24]。" [1]祭(zhai)仲,郑大夫。城,指城墙。雄,量词,长三丈,高一丈。国,国家。 2]参,三。国,国都。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古制,侯伯之国,城墙为三百雉。 三分之一就是百雄。 [3]不度,不合法度。非制,不是先王的制度。 [4]您将要受不了,即无法控制的意思。堪,经得起。 [5]姜氏要这样,哪里能够避开祸害?辟,后来写作避。焉,疑问代词,哪里。 [6姜氏有什么满足?厌,满足。之,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何厌"。 [刀不如早点安排他个地方。意指早点给段换个便于控制的地方。为,动词,在这里指” 安排"之类的意思。之,指共叔段,作"为"的间接宾语。所,处所,"为"的直接宾语。 [8]不要使他发展。无,通毋,不要。滋,滋长。蔓,蔓延。 [9]图,图谋。这里指设法对付。 [10]蔓草,蔓延的野草。犹,尚且,还(hai)。 [11]不义,指不义的事情。毙,倒下去。 [12子,古代对人的尊称。姑,姑且。之,代词,指段自毙事。 [13]既而,不久。鄙,边邑。贰,两属,属二主。贰於己,一方面属於庄公,一方面属 於自己。 [14]公子吕,字子封,郑大夫。 [15]国家受不了两属的情况。 [16]若之何,奈何,怎么办? [17刀如果]打算[把郑国]送给大叔,就请您允许我侍奉他。 [18]若,假如。 [19]不要使民生二心。 [20]用不着,[他]将会自己赶上[灾祸]。庸,用。及,赶上。 [21]贰,指前两属的地方。原先该地是两属,现在段则正式收为自己所有。 [22]至,到。廪延,郑邑名,在今河南延津县北
[6]亟(qì),屡次。弗,不。 [7]及,到了。即位,天子或诸侯就职叫即位。 [8]替段请求制这个地方。为(wèi),介词。制,又名虎牢,在今河南巩县东,原是东虢(guó) 国的领地,东虢为郑所灭,制遂为郑地。 [9]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大小不定(依孙诒让说,见《周礼正义》"里宰" 疏)。 [10]虢叔,东虢国的君。死焉,死在那里。 [11]佗,同他。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 [12]姜氏请求京,庄公使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大叔。京,郑邑名,在今河南荥 阳县东南。大(tài),后来写作"太"。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2],中五之一,小 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3]。君将不堪[4]。"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5]?"对曰:"姜 氏何厌之有[6]?不如早为之所[7],无使滋蔓[8],蔓难图也[9];蔓草犹不可除[10],况君之 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11],子姑待之[12]。"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13]。公子吕曰[14]:"国不堪贰[15],君将若之何[16]?欲 与大叔,臣请事之[17];若弗与[18],则请除之。无生民心[19]。"公曰:"无庸,将自及[20]。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21],至于廪延[22]。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23]。"公曰:"不 义不昵,厚将崩[24]。" [1]祭(zhài)仲,郑大夫。城,指城墙。雉,量词,长三丈,高一丈。国,国家。 [2]参,三。国,国都。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古制,侯伯之国,城墙为三百雉。 三分之一就是百雉。 [3]不度,不合法度。非制,不是先王的制度。 [4]您将要受不了,即无法控制的意思。堪,经得起。 [5]姜氏要这样,哪里能够避开祸害?辟,后来写作避。焉,疑问代词,哪里。 [6]姜氏有什么满足?厌,满足。之,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何厌"。 [7]不如早点安排他个地方。意指早点给段换个便于控制的地方。为,动词,在这里指" 安排"之类的意思。之,指共叔段,作"为"的间接宾语。所,处所,"为"的直接宾语。 [8]不要使他发展。无,通毋,不要。滋,滋长。蔓,蔓延。 [9]图,图谋。这里指设法对付。 [10]蔓草,蔓延的野草。犹,尚且,还(hái)。 [11]不义,指不义的事情。毙,倒下去。 [12]子,古代对人的尊称。姑,姑且。之,代词,指段自毙事。 [13]既而,不久。鄙,边邑。贰,两属,属二主。贰於己,一方面属於庄公,一方面属 於自己。 [14]公子吕,字子封,郑大夫。 [15]国家受不了两属的情况。 [16]若之何,奈何,怎么办? [17]如果]打算[把郑国]送给大叔,就请您允许我侍奉他。 [18]若,假如。 [19]不要使民生二心。 [20]用不着,[他]将会自己赶上[灾祸]。庸,用。及,赶上。 [21]贰,指前两属的地方。原先该地是两属,现在段则正式收为自己所有。 [22]至,到。廪延,郑邑名,在今河南延津县北
[23]厚,指土地扩大。众,百姓,这里指民心。 [24]这句是说,段既然不义,就不能笼住民心,土地占多了就要垮台。这是就"厚将得 众"而说的双关话。暱,通,黏。这里指能团结人。崩,山塌,这里指垮下来,崩溃。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1],将袭郑。夫人将启之2]夫。公闻其期[3],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4]。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5]。五月辛丑[6],大叔出 奔共[7刀。遂置姜氏于城颍[8],而誓之曰[9]:"不及黄泉,无相见也[10]”"。-既而悔之[11]。 [1]完,修茸(q),指修城。聚,指聚集百姓。缮,修理,制造。甲,戎衣、铠(kǎ)甲。 兵,武器。具,准备。卒,步兵。乘(sheng),兵车。 [2]人,指武姜。启之,为段开城门,即作内应。启,开门。 [3]期,段袭郑的日期。 [4帅,通率。春秋时都是车战,兵车一乘有甲士(带盔甲的兵士)三人,步卒七十二 人。二百乘,共甲士600人,步卒14400人。以,连词。 [5]诸,"之於"的合音字。 [6]古人以干支纪日,五月辛丑,即隐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 [刀奔,快跑。出奔,指逃到外国避难。此句后面略有删节。 [8]置(h),放置,安顿,这里有放逐的意思。城颍,郑邑名,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 [9]誓之,向她发誓。 [10]黄泉,地下的泉水,黄色,这里指墓穴。这句等於说这辈子咱们不见面了。 [11]之,指置姜氏于城颍并发誓事。 颖考叔为颍谷封人[1闻之,有献於公2]。公赐之食。食舍肉[3]。公问之。对曰:"小人 有母[4],皆尝小人之食矣[5],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6]。"公曰:"尔有母遗,繁我独无[7]!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8]?"公语之故,且告之悔9]。对曰:"君何患焉10]?若阙地及泉 [11],隧而相见12],其谁曰不然13]?"公从之。公入而赋[14]:"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15]。"遂为母子如初16]。 []颍考叔,郑大夫。颍谷,郑边邑,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南。封,疆界。封人,管理疆 界的官。 [2]有献,有所献。 [3]舍,放着,后来写作"捨"。 [4]小人,颍考叔自己谦称。 [5]我的食物[她]都吃过了。尝,这里是"吃"的意思。 [6遗(wei),给,这里指留给。之,指其母。 [7刀尔,你。繁yi),句首语气词。 [8]敢,表谦敬的副词。何谓,说的是什么意思?这话怎么讲? [9]语y心),告诉。之,间接宾语。语之故,把缘故告诉他。告之悔,把心里后悔的事告 诉了他。语法结构同於“语之故”。 [10]您在这件事情上忧虑什么呢? [11]阙,挖。 [12]隧,用如动词,挖隧道。 [13]谁说不是这样?其,语气词,加强反问。然,代词,指黄泉相见。 [14]入,在这里与下面的"出"互文见义,即笼统表示庄公和姜氏进出隧道。赋,赋诗。 这里是庄公所赋的诗的一部分。 [15]洩洩(yiy),和融融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容快乐的样子。 [16]从此作母亲作儿子还和当初一样。 君子曰[1:颍考叔,纯孝也2]。爱其母,施及庄公3]。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4]
[23]厚,指土地扩大。众,百姓,这里指民心。 [24]这句是说,段既然不义,就不能笼住民心,土地占多了就要垮台。这是就"厚将得 众"而说的双关话。暱,通 ,黏。这里指能团结人。崩,山塌,这里指垮下来,崩溃。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1],将袭郑。夫人将启之[2]夫。公闻其期[3],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4]。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5]。五月辛丑[6],大叔出 奔共[7]。 遂置姜氏于城颍[8],而誓之曰[9]:"不及黄泉,无相见也[10]"。--既而悔之[11]。 [1]完,修葺(qì),指修城。聚,指聚集百姓。缮,修理,制造。甲,戎衣、铠(kǎi)甲。 兵,武器。具,准备。卒,步兵。乘(shèng),兵车。 [2]人,指武姜。启之,为段开城门,即作内应。启,开门。 [3]期,段袭郑的日期。 [4]帅,通率。春秋时都是车战,兵车一乘有甲士(带盔甲的兵士)三人,步卒七十二 人。二百乘,共甲士 600 人,步卒 14400 人。以,连词。 [5]诸,"之於"的合音字。 [6]古人以干支纪日,五月辛丑,即隐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 [7]奔,快跑。出奔,指逃到外国避难。此句后面略有删节。 [8]置(zhì),放置,安顿,这里有放逐的意思。城颍,郑邑名,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 [9]誓之,向她发誓。 [10]黄泉,地下的泉水,黄色,这里指墓穴。这句等於说这辈子咱们不见面了。 [11]之,指置姜氏于城颍并发誓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1]闻之,有献於公[2]。公赐之食。食舍肉[3]。公问之。对曰:"小人 有母[4],皆尝小人之食矣[5],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6]。"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7]!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8]?"公语之故,且告之悔[9]。对曰:"君何患焉[10]?若阙地及泉 [11],隧而相见[12],其谁曰不然[13]?"公从之。公入而赋[14]:"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15]。"遂为母子如初[16]。 [1]颍考叔,郑大夫。颍谷,郑边邑,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南。封,疆界。封人,管理疆 界的官。 [2]有献,有所献。 [3]舍,放着,后来写作"捨"。 [4]小人,颍考叔自己谦称。 [5]我的食物[她]都吃过了。尝,这里是"吃"的意思。 [6]遗(wèi),给,这里指留给。之,指其母。 [7]尔,你。繄(yī),句首语气词。 [8]敢,表谦敬的副词。何谓,说的是什么意思?这话怎么讲? [9]语(yù),告诉。之,间接宾语。语之故,把缘故告诉他。告之悔,把心里后悔的事告 诉了他。语法结构同於"语之故"。 [10]您在这件事情上忧虑什么呢? [11]阙,挖。 [12]隧,用如动词,挖隧道。 [13]谁说不是这样?其,语气词,加强反问。然,代词,指黄泉相见。 [14]入,在这里与下面的"出"互文见义,即笼统表示庄公和姜氏进出隧道。赋,赋诗。 这里是庄公所赋的诗的一部分。 [15]洩洩(yì yì),和融融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容快乐的样子。 [16]从此作母亲作儿子还和当初一样。 君子曰[1]:颍考叔,纯孝也[2]。爱其母,施及庄公[3]。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4]
"其是之谓乎[5]? [1]君子,作者的假托,《左传》中习用的发表评论的方式。 [2]纯,笃厚。 [3]施y),延,扩展,等於说"扩大影响"。 [4]见《诗经·大雅·既醉》。孝子的孝没有穷尽,永久把它给与你(指孝子)的同类。 匮(ku),尽。锡,赐,给与。 [⑤]大概是说这种情况吧。其,表委婉的语气词。是,这个,作"谓"的宾语。之,代词, 复指"是”。 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1]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蔡溃[3],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4:"君处北海, 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6]。不虞君之涉吾地也[7),何故?"管仲对曰[8]:"昔 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9]召:'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10]。'赐我先君履[1):东 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12]。尔贡包茅不入[13],王祭不共14],无以 缩酒15],寡人是征[16:昭王南征而不复[17刀,寡人是问[18]。"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 罪也[19],敢不共给[20]?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21]!" 师进,次于陉22]。 []本文写齐桓公为称霸天下而伐楚,但楚也毫不示弱,齐终未达目的。齐桓公,春秋 五霸之一。齐属侯爵,故文中称齐侯。僖公四年即公元前656年。 [2]以,介词。参加这战役的有鲁、宋、陈、卫、郑等国。师,军队。蔡,国名,姬姓, 在今河南省汝南、上蔡等地。 [3]溃,溃败。 [4]楚君派[使者]跟诸侯之师说。楚子,楚成王。楚属子爵,故称楚子。这是春秋笔 法,实际上楚己僭称王了。与,介词,跟,和。 [S]处(ch),居住。寡人,谦词,君王自称,意思是"寡德之人”。齐临渤海(古人称为 北海),楚境不到南海,这里只是甚言其远。 [6]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依孔颖达说)。唯,句首语气词。风,放,指牝牡相诱。这 是譬喻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 [不虞,不料。涉,本来是淌水过河的意思,这里当进入讲。不说齐进攻而说涉,是 委婉的辞令。 [8]管仲,齐大夫,姓管,名夷吾,字仲。 [9](shào)康公,周成王时太保(官名)召公奭(shi),因其封地在召(今陕西岐山县),所 以称召公,"康"是他的谥号。先君,后代君臣对本国己故君王的称呼。大公,即姜太公,名 尚,齐之始祖。大(tai),后来写作"太"。 [10]五侯,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九伯,九州之长。"五侯九伯"在这里泛指所有的诸侯。 女(ǔ),你,后来写"汝"。实,句中语气词,表示命令或期望。征,讨伐,这里指有征伐之 权。夹辅,辅佐。 [11)履,践踏,这里指足迹所践踏的地方,即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 [12]海,指黄海渤海。河,黄河。穆陵,地名,即今山东临朐(q心)县南的穆陵关。无棣, 齐国的北境,在今山东无棣县附近。 [13]茅,菁茅,楚地特产。包茅,裹成捆儿的菁茅。入,纳,这里指纳贡。 [14]周王的祭祀用品供给不上。共,供给,后来写作"供"。 [15]没有用来缩酒的东西。缩酒,渗酒,祭祀时的仪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渗下去, 就像神饮了一样(依郑玄说,见《周礼·甸师》注)。 [16我来索取它。是,代词,指包茅,"征"的宾语。征,索取。下文"寡人是问"结构同
"其是之谓乎[5]? [1]君子,作者的假托,《左传》中习用的发表评论的方式。 [2]纯,笃厚。 [3]施(yì),延,扩展,等於说"扩大影响"。 [4]见《诗经·大雅·既醉》。孝子的孝没有穷尽,永久把它给与你(指孝子)的同类。 匮(kuì),尽。锡,赐,给与。 [5]大概是说这种情况吧。其,表委婉的语气词。是,这个,作"谓"的宾语。之,代词, 复指"是"。 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1]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蔡溃[3],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4]:"君处北海, 寡人处南海[5],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6]。不虞君之涉吾地也[7],何故?"管仲对曰[8]:"昔 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9]召:'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10]。'赐我先君履[11]:东 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12]。尔贡包茅不入[13],王祭不共[14],无以 缩酒[15],寡人是征[16];昭王南征而不复[17],寡人是问[18]。"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 罪也[19],敢不共给[20]?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21]!" 师进,次于陉[22]。 [1]本文写齐桓公为称霸天下而伐楚,但楚也毫不示弱,齐终未达目的。齐桓公,春秋 五霸之一。齐属侯爵,故文中称齐侯。僖公四年即公元前 656 年。 [2]以,介词。参加这战役的有鲁、宋、陈、卫、郑等国。师,军队。蔡,国名,姬姓, 在今河南省汝南、上蔡等地。 [3]溃,溃败。 [4]楚君派[使者]跟诸侯之师说。楚子,楚成王。楚属子爵,故称楚子。这是春秋笔 法,实际上楚已僭称王了。与,介词,跟,和。 [5]处(chǔ),居住。寡人,谦词,君王自称,意思是"寡德之人"。齐临渤海(古人称为 北海),楚境不到南海,这里只是甚言其远。 [6]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依孔颖达说)。唯,句首语气词。风,放,指牝牡相诱。这 是譬喻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 [7]不虞,不料。涉,本来是淌水过河的意思,这里当进入讲。不说齐进攻而说涉,是 委婉的辞令。 [8]管仲,齐大夫,姓管,名夷吾,字仲。 [9](shào)康公,周成王时太保(官名)召公奭(shì),因其封地在召(今陕西岐山县),所 以称召公,"康"是他的谥号。先君,后代君臣对本国已故君王的称呼。大公,即姜太公,名 尚,齐之始祖。大(tài),后来写作"太"。 [10]五侯,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九伯,九州之长。"五侯九伯"在这里泛指所有的诸侯。 女(rǔ),你,后来写"汝"。实,句中语气词,表示命令或期望。征,讨伐,这里指有征伐之 权。夹辅,辅佐。 [11]履,践踏,这里指足迹所践踏的地方,即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 [12]海,指黄海渤海。河,黄河。穆陵,地名,即今山东临朐(qú)县南的穆陵关。无棣, 齐国的北境,在今山东无棣县附近。 [13]茅,菁茅,楚地特产。包茅,裹成捆儿的菁茅。入,纳,这里指纳贡。 [14]周王的祭祀用品供给不上。共,供给,后来写作"供"。 [15]没有用来缩酒的东西。缩酒,渗酒,祭祀时的仪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渗下去, 就像神饮了一样(依郑玄说,见《周礼·甸师》注)。 [16]我来索取它。是,代词,指包茅,"征"的宾语。征,索取。下文"寡人是问"结构同
此。 [17刀周昭王晚年荒於国政,人民恨他,传说当他巡行到汉水时,当地人民故意弄了一只 用胶黏的船给他,行至江心,船解体,昭王溺死。征,行,这里指巡狩。复,回。按:这都 是齐进攻楚的藉口。 [18]问,指责问。 [19]寡君,臣子对别国人谦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20]敢,谦词,等於说"岂敢"。 [21)您还是到水边去问吧!其,表委婉的语气词。诸,之於。水滨,水边。 [22]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ing),山名,在今河南偃城县南。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1]。师退,次于召陵2]。 齐侯陈诸侯之师[3],与屈完乘而观之[4]。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5]!与 不谷同好6],如何?"对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7,辱收寡君8],寡君之愿也。"齐侯 曰:"以此众战9],谁能御之[10]!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11],谁 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12],汉水以为池[13],虽众,无所用之[14!” 屈完及诸侯盟[15]。 []屈完,楚大夫。如,往,到…去。 [2]召(shào)陵,地名,在今河南偃城县东。 [3]齐侯把诸侯之师陈列出来。按:这是向楚示威。 [4]乘(cheng),乘车。 [5]难道为了我?[只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按:这是虚伪的外交辞令。 不谷,不善,诸侯的谦称。两个"是"字都是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 [6同好hao),共同友好。 [承蒙您向我国社稷之神求福,意思是您不毁灭我国。惠,敬词,意思是您这样做是 表现了您的恩惠。徼Giāo),求。敝邑,谦称自己的国家。社,土神。稷,谷神。 [8]辱,谦词,意思是您这样做使您蒙受了耻辱。收,收容。 [9]众,名词,指众将士。 [10]御,抵挡。 [11]绥(sui),安抚。 [12]楚国拿方城当作城墙。方城,山名,在今河南葉县南。"方城"是"以"的宾语,提在" 以"前。 [13]结构同上句。池,护城河。 [14]没有用它的地方。 [15]盟,订立盟约。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山 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2]。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3)]。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 启,寇不可玩4]。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6,其虞虢之谓 也。” []本文写晋侯向虞国借道,宫之奇看出晋的阴谋,力谏虞公。他有力地驳斥了虞公迷 信宗族关系和神权的思想,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实行德政,民不和则神不享。这反映 了当时的民本思想。宫之奇,虞大夫。谏Gian),用言语纠正尊长的错误。假,借。假道, 借路,这里专指军队借路,通过别国领土。 [2]晋侯,指晋献公。复,又。僖公二年晋曾向虞借道伐虢,灭下阳。虞,国名,武王 所封,为大(ta)王之子虞仲的后代,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六十里。虢(guó),国名,又名北虢
此。 [17]周昭王晚年荒於国政,人民恨他,传说当他巡行到汉水时,当地人民故意弄了一只 用胶黏的船给他,行至江心,船解体,昭王溺死。征,行,这里指巡狩。复,回。按:这都 是齐进攻楚的藉口。 [18]问,指责问。 [19]寡君,臣子对别国人谦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20]敢,谦词,等於说"岂敢"。 [21])您还是到水边去问吧!其,表委婉的语气词。诸,之於。水滨,水边。 [22]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íng),山名,在今河南偃城县南。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1]。师退,次于召陵[2]。 齐侯陈诸侯之师[3],与屈完乘而观之[4]。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5]!与 不谷同好[6],如何?"对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7],辱收寡君[8],寡君之愿也。"齐侯 曰:"以此众战[9],谁能御之[10]!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11],谁 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12],汉水以为池[13],虽众,无所用之[14]!" 屈完及诸侯盟[15]。 [1]屈完,楚大夫。如,往,到……去。 [2]召(shào)陵,地名,在今河南偃城县东。 [3]齐侯把诸侯之师陈列出来。按:这是向楚示威。 [4]乘(chéng),乘车。 [5]难道为了我?[只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按:这是虚伪的外交辞令。 不谷,不善,诸侯的谦称。两个"是"字都是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 [6]同好(hào),共同友好。 [7]承蒙您向我国社稷之神求福,意思是您不毁灭我国。惠,敬词,意思是您这样做是 表现了您的恩惠。徼(jiāo),求。敝邑,谦称自己的国家。社,土神。稷,谷神。 [8]辱,谦词,意思是您这样做使您蒙受了耻辱。收,收容。 [9]众,名词,指众将士。 [10]御,抵挡。 [11]绥(suí),安抚。 [12]楚国拿方城当作城墙。方城,山名,在今河南葉县南。"方城"是"以"的宾语,提在" 以"前。 [13]结构同上句。池,护城河。 [14]没有用它的地方。 [15]盟,订立盟约。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1] 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2]。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3]。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 启,寇不可玩[4]。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6],其虞虢之谓 也。" [1]本文写晋侯向虞国借道,宫之奇看出晋的阴谋,力谏虞公。他有力地驳斥了虞公迷 信宗族关系和神权的思想,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实行德政,民不和则神不享。这反映 了当时的民本思想。宫之奇,虞大夫。谏(jiàn),用言语纠正尊长的错误。假,借。假道, 借路,这里专指军队借路,通过别国领土。 [2]晋侯,指晋献公。复,又。僖公二年晋曾向虞借道伐虢,灭下阳。虞,国名,武王 所封,为大(tài)王之子虞仲的后代,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六十里。虢(guó),国名,又名北虢
文王封其弟仲於陕西宝鸡附近,号西虢。北虢是虢仲的别支,在今平陆。 [3]表,外面。这里指屏障。 [4]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寇,凡兵作於内为乱,於外为寇。玩(wa),习惯 而不留心,等於说放松警惕。 [5]一次已经算是过分了,还可以来个第二次吗?谓,通为(依王念孙说,见《经传释 词》引)。甚,厉害,过分。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6辅,面颊。车,牙床骨。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2]。大伯不从,是 以不嗣[3]。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4小:为文王卿士[5],勋在王室,藏於盟府[6]。将虢是灭, 何爱於虞)?且虞能亲於桓庄乎,其爱之也[8]?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9]?不唯倡乎 [10]?亲以宠福[11],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2]?" [1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国,同一祖先。 [2]大(t)伯、虞仲,大王的长子、次子。昭,宗庙在左的位次。古者昭穆相承,左为昭, 右为穆。大王於周为穆,穆生昭,故大王之子为昭。 [3]不从,指不从父命。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所以和虞仲一起出走。 是以,因此。嗣,继承[王位]。宫之奇认为大伯没继承王位是不从父命的结果。 [4]虢仲、虢叔,虢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王季於周为昭,昭生 穆,故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 [⑤]当过文王的卿士。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 [6]在王室有功勋,因功受封时的典策藏在盟府中。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政府部门。 宫之奇以上这几句话是针对虞公的"晋,吾宗也"说的,意思是:如果说到同宗的关系,那么 號在姬姓中的地位比虞高,虢晋之间比虞晋之间亲,因为虢这一支是从王季那里分出来的, 王季做了周君,而虞的祖先虞仲并没做周君,而且虢还是周的功臣。 [刀[晋]将要连虢都灭了,对虞还爱什么呢?是,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虢"。 [8]再说晋之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吗?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桓叔 是献公的曾祖,庄伯是献公的祖父,桓庄之族是献公的同祖兄弟。这句话是一种特殊的倒装 句法。其,指晋。之,指虞。全句等於说:“晋之爱虞也,能亲於桓庄乎?" [9]桓庄之族有什么罪而把他们杀了?庄公二十五年晋献公尽诛同族群公子。以为戮, 拿[他们]当作杀戮的对象,等於说"把他们杀了"。以,介词,后面的宾语省略。戮,杀, 这里用如名词。 [10]唯,因为(参用王引之说,见《经传释词》)。倡,通逼,逼近,这里有威胁的意思。 [11]至亲而以宠势相逼。宠,在尊位。 [12]"以国"后面承上省略了"倡"字。 公曰:"吾享祀丰絜1],神必据我[2]。"对日:"臣闻之[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4。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5]。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6]。又曰:民不易物, 惟德繁物[7)]。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8],将在德矣。若晋取虞9],而 明德以荐馨香10,神其吐之乎[11]?” [1]享,把食物献给鬼神。享祀,泛指一切祭祀。丰,丰富,指祭品盛多。絜,通洁。 [2]据,依(依王引之说,是《经义述闻》)。据我,即依附於我,等於说保佑我。 [3]之,指下面要说的一番道理。 [4]鬼神不亲人,只依德。实、是,都是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人”、"德"。下文"唯德 是辅"结构同此。惟,只。德,指有德行的人。 [⑤]所引《周书》早已亡逸,这两句今见於伪古文《尚书·蔡仲之命》。大意是:上天对 於人没有亲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皇,大。辅,辅佐,这里指保佑
文王封其弟仲於陕西宝鸡附近,号西虢。北虢是虢仲的别支,在今平陆。 [3]表,外面。这里指屏障。 [4]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寇,凡兵作於内为乱,於外为寇。玩(wán),习惯 而不留心,等於说放松警惕。 [5]一次已经算是过分了,还可以来个第二次吗?谓,通为(依王念孙说,见《经传释 词》引)。甚,厉害,过分。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6]辅,面颊。车,牙床骨。 公曰:"晋,吾宗也[1],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2]。大伯不从,是 以不嗣[3]。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4];为文王卿士[5],勋在王室,藏於盟府[6]。将虢是灭, 何爱於虞[7]?且虞能亲於桓庄乎,其爱之也[8]?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9]?不唯偪乎 [10]?亲以宠偪[11],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2]?" [1]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国,同一祖先。 [2]大(tài)伯、虞仲,大王的长子、次子。昭,宗庙在左的位次。古者昭穆相承,左为昭, 右为穆。大王於周为穆,穆生昭,故大王之子为昭。 [3]不从,指不从父命。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所以和虞仲一起出走。 是以,因此。嗣,继承[王位]。宫之奇认为大伯没继承王位是不从父命的结果。 [4]虢仲、虢叔,虢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王季於周为昭,昭生 穆,故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 [5]当过文王的卿士。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 [6]在王室有功勋,因功受封时的典策藏在盟府中。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政府部门。 宫之奇以上这几句话是针对虞公的"晋,吾宗也"说的,意思是:如果说到同宗的关系,那么 虢在姬姓中的地位比虞高,虢晋之间比虞晋之间亲,因为虢这一支是从王季那里分出来的, 王季做了周君,而虞的祖先虞仲并没做周君,而且虢还是周的功臣。 [7][晋]将要连虢都灭了,对虞还爱什么呢?是,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虢"。 [8]再说晋之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吗?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桓叔 是献公的曾祖,庄伯是献公的祖父,桓庄之族是献公的同祖兄弟。这句话是一种特殊的倒装 句法。其,指晋。之,指虞。全句等於说:"晋之爱虞也,能亲於桓庄乎?" [9]桓庄之族有什么罪而把他们杀了?庄公二十五年晋献公尽诛同族群公子。以为戮, 拿[他们]当作杀戮的对象,等於说"把他们杀了"。以,介词,后面的宾语省略。戮,杀, 这里用如名词。 [10]唯,因为(参用王引之说,见《经传释词》)。偪,通逼,逼近,这里有威胁的意思。 [11]至亲而以宠势相逼。宠,在尊位。 [12]"以国"后面承上省略了"偪"字。 公曰:"吾享祀丰絜[1],神必据我[2]。"对曰:"臣闻之[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4]。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5]。'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6]。'又曰:'民不易物, 惟德繄物[7]。'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8],将在德矣。若晋取虞[9],而 明德以荐馨香[10],神其吐之乎[11]?" [1]享,把食物献给鬼神。享祀,泛指一切祭祀。丰,丰富,指祭品盛多。絜,通洁。 [2]据,依(依王引之说,是《经义述闻》)。据我,即依附於我,等於说保佑我。 [3]之,指下面要说的一番道理。 [4]鬼神不亲人,只依德。实、是,都是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人"、"德"。下文"唯德 是辅"结构同此。惟,只。德,指有德行的人。 [5]所引《周书》早已亡逸,这两句今见於伪古文《尚书·蔡仲之命》。大意是:上天对 於人没有亲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皇,大。辅,辅佐,这里指保佑
[6]这两句也是《周书》上的,今见於伪古文《尚书·君陈》。大意是:黍稷并不是馨(x 1)香,光明的德行才是馨香。黍,黄黏米。稷,不黏的黍子。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 祀的物品。馨,远处可以闻到的香气。古人认为祭祀时鬼神前来享用祭品的香气。惟,句中 语气词。 [7这两句也是《周书》上的,今见於伪古文《尚书·旅獒》。今本《尚书》"民"作"人", "繁"作"其"。大意是: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并不改变(祭品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的 人的祭品才算[真正的]祭品。繁,句中语气词。 [8]冯(ping),即后来的"凭",这里和"依"义近。 [9]取,取得,指灭掉。 [10]明德,使德明。以,表目的的连词。荐,献,这里指向神献。馨香,指黍稷。 [11]其,语气词,加强反问。吐,指不食所祭之物。宫之奇的意思是:晋国如果明其德, 使享祀丰絜,神也会保佑晋的,那么享祀丰絜就并不能使虞幸免於难。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1]。曰:"虞不腊矣2]。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3]。” 冬,十二月丙子朔[4],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5]。师还,馆于虞[6。遂袭虞,灭之[7]。 [1]以其族行,指率领全族离开虞。 [2]虞国不能举行腊祭了。腊,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这里用如动词。 [3]更(geg),副词,再。举,指举兵。晋即以灭虢之兵灭虞,所以不需要再举兵。此句 下文略有删节。 [4]十二月初一。丙子,该月初一正逢干支的丙子。朔,每月的第一天。 [5]丑,虢公名。京师,周的都城。 [6]还,回来。馆,公家为宾客所设的住处,这里用如动词,等於说住宾馆。 [)下文略有删节。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山 晋侯秦伯围郑[2],以其无礼於晋3],且贰於楚也[4]。晋军函陵,秦军泛南5]。佚之狐 言於郑伯曰6:"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7),犹 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己[8]。“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9]。 然郑亡[10],子亦有不利焉!"许之[11)。 []烛之武,郑大夫。 [2]晋侯,指晋文公。秦伯,指秦穆公。 [3]以,因。其,人称代词,代郑。晋文公为公子时逃亡在外,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 以礼待他。 [4]贰,参看《郑伯克段于鄢》"贰於己"注。 [5]军,用如动词,屯兵。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县北。泛(),水名,指东泛, 今己湮,故道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6佚之狐,郑大夫。郑伯,指郑文公。 [辞,推辞。壮,壮年。 [8]不能做什么啦。也已,略等於"矣"。 [9这是我的过错。是,指示代词,作句子主语,指上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10]然,连词,表转折,等於说"然而"。 11]许之,[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 夜缒而出[1]。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2]。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4],君知其难也[5]:焉用亡郑以陪邻[6]?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7,行李之往来8],共其乏困[9],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0],许君焦
[6]这两句也是《周书》上的,今见於伪古文《尚书·君陈》。大意是:黍稷并不是馨(x īn)香,光明的德行才是馨香。黍,黄黏米。稷,不黏的黍子。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 祀的物品。馨,远处可以闻到的香气。古人认为祭祀时鬼神前来享用祭品的香气。惟,句中 语气词。 [7]这两句也是《周书》上的,今见於伪古文《尚书·旅獒》。今本《尚书》"民"作"人", "繄"作"其"。大意是: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并不改变(祭品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的 人的祭品才算[真正的]祭品。繄,句中语气词。 [8]冯(píng),即后来的"凭",这里和"依"义近。 [9]取,取得,指灭掉。 [10]明德,使德明。以,表目的的连词。荐,献,这里指向神献。馨香,指黍稷。 [11]其,语气词,加强反问。吐,指不食所祭之物。宫之奇的意思是:晋国如果明其德, 使享祀丰絜,神也会保佑晋的,那么享祀丰絜就并不能使虞幸免於难。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1]。曰:"虞不腊矣[2]。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3]。" 冬,十二月丙子朔[4],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5]。师还,馆于虞[6]。遂袭虞,灭之[7]。 [1]以其族行,指率领全族离开虞。 [2]虞国不能举行腊祭了。腊,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这里用如动词。 [3]更(gèng),副词,再。举,指举兵。晋即以灭虢之兵灭虞,所以不需要再举兵。此句 下文略有删节。 [4]十二月初一。丙子,该月初一正逢干支的丙子。朔,每月的第一天。 [5]丑,虢公名。京师,周的都城。 [6]还,回来。馆,公家为宾客所设的住处,这里用如动词,等於说住宾馆。 [7]下文略有删节。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1] 晋侯秦伯围郑[2],以其无礼於晋[3],且贰於楚也[4]。晋军函陵,秦军泛南[5]。佚之狐 言於郑伯曰[6]:"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7],犹 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8]。"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9]。 然郑亡[10],子亦有不利焉!"许之[11]。 [1]烛之武,郑大夫。 [2]晋侯,指晋文公。秦伯,指秦穆公。 [3]以,因。其,人称代词,代郑。晋文公为公子时逃亡在外,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 以礼待他。 [4]贰,参看《郑伯克段于鄢》"贰於己"注。 [5]军,用如动词,屯兵。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县北。泛(fán),水名,指东泛, 今已湮,故道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6]佚之狐,郑大夫。郑伯,指郑文公。 [7]辞,推辞。壮,壮年。 [8]不能做什么啦。也已,略等於"矣"。 [9]这是我的过错。是,指示代词,作句子主语,指上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10]然,连词,表转折,等於说"然而"。 [11]许之,[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 夜缒而出[1]。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2]。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4],君知其难也[5];焉用亡郑以陪邻[6]?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7],行李之往来[8],共其乏困[9],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0],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11],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12],又欲肆其西封13小: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15]。" 秦伯说16],与郑人盟。使子、逢孙、杨孙戍之[17],乃还。 [1]缒(zhu),用绳子吊着重东西,这里指用绳子缚住烛之武从城墙上送下来。 [2]既,己经。 [3]冒味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敢,表谦敬的副词。烦,麻烦。执事,办事人员。这 是客气话,实际指秦伯本人。 [4越,超越。以,表目的的连词。鄙,边邑,用如动词。秦在西,郑在东,晋在二者 之间,所以说秦是越过一个国家,以辽远的郑国作为边邑。 [⑤]其,指"越国以鄙远"事。 [6焉用,哪里用得着。陪,增加[土地]。邻,指晋。 [T]舍,舍弃,不取(不灭掉),后来写作"舍"。东道主,东方道上的主人(郑在秦东)。 "以"字后省略了宾语("郑")。 [8]行李,外交使节。 [9]共,供,供应。乏困,本来行而无资叫乏,居而无食叫困,这里指使者往来时馆舍 资粮的不足。 [10]尝,曾经。赐,恩惠。为赐,等於说施恩。晋君,在这里是间接宾语。 [11]焦瑕,二地名,都在今河南陕县附近。济,渡河,指晋惠公(文公之弟,比文公先 为晋君)渡河归国。版,打土墙用的夹版,这里指版筑的土墙,防御工事。晋惠公依靠秦力 得以回国为君,曾许以焦瑕作为报答,但回国后,就不承认了。朝、夕,极言两件事距离很 近。 [12]以郑为东面的疆界。封,疆界,用如动词。 [13]肆,伸展。 [14][晋]如果不使秦受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要取得的土地呢? [15]唯,表希望的语气词。图,考虑。之,指"阙秦以利晋"。 [16]说,喜悦,高兴,后来写作"悦"。 [1刀子等三人都是秦大夫。戍(sh心),驻扎,防守。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失其 所与,不知[4]:以乱易整,不武[5]。吾其还也[6。"亦去之[7] []子犯,即狐偃,晋文公的舅父。 [2]微,带有假设语气的否定副词,略同於"非",等於说"假如不是“。夫(),指示代词。 夫人,那人,指秦穆公。重耳是靠他的力量回国的,所以这样说。 [3]因,藉,靠。敝,坏,这里指损害。 [4]与,联合。所与,同盟者。知(zh),后来写作"智"。 [5]这里的"武"和上文的"仁",都是上古时的抽象的道德观念。 [6]其,表示委婉的语气词。 [去,离开。注意:"去"字跟现代的意义很不相同。之,指郑。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山 冬,晋文公卒。庚辰[2],将殡于曲沃[3]。出绛[4],柩有声如牛[5)。卜偃使大夫拜[6, 曰:"君命大事[7],将有西师过轶我[8]。击之,必大捷焉。” [1]这里选的,是著名的秦晋淆(xiao)之战的一部分。文中表现了蹇(Gian)叔预见到劳师以 袭远必然失败,结果终不出其所料。蹇叔,秦国元老。 [2]庚辰,鲁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十日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11],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12],又欲肆其西封[13];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15]。" 秦伯说[16],与郑人盟。使 子、逢孙、杨孙戍之[17],乃还。 [1]缒(zhuì),用绳子吊着重东西,这里指用绳子缚住烛之武从城墙上送下来。 [2]既,已经。 [3]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敢,表谦敬的副词。烦,麻烦。执事,办事人员。这 是客气话,实际指秦伯本人。 [4]越,超越。以,表目的的连词。鄙,边邑,用如动词。秦在西,郑在东,晋在二者 之间,所以说秦是越过一个国家,以辽远的郑国作为边邑。 [5]其,指"越国以鄙远"事。 [6]焉用,哪里用得着。陪,增加[土地]。邻,指晋。 [7]舍,舍弃,不取(不灭掉),后来写作"舍"。东道主,东方道上的主人(郑在秦东)。 "以"字后省略了宾语("郑")。 [8]行李,外交使节。 [9]共,供,供应。乏困,本来行而无资叫乏,居而无食叫困,这里指使者往来时馆舍 资粮的不足。 [10]尝,曾经。赐,恩惠。为赐,等於说施恩。晋君,在这里是间接宾语。 [11]焦瑕,二地名,都在今河南陕县附近。济,渡河,指晋惠公(文公之弟,比文公先 为晋君)渡河归国。版,打土墙用的夹版,这里指版筑的土墙,防御工事。晋惠公依靠秦力 得以回国为君,曾许以焦瑕作为报答,但回国后,就不承认了。朝、夕,极言两件事距离很 近。 [12]以郑为东面的疆界。封,疆界,用如动词。 [13]肆,伸展。 [14][晋]如果不使秦受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要取得的土地呢? [15]唯,表希望的语气词。图,考虑。之,指"阙秦以利晋"。 [16]说,喜悦,高兴,后来写作"悦"。 [17] 子等三人都是秦大夫。戍(shù),驻扎,防守。 子犯请击之[1]。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失其 所与,不知[4];以乱易整,不武[5]。吾其还也[6]。"亦去之[7]。 [1]子犯,即狐偃,晋文公的舅父。 [2]微,带有假设语气的否定副词,略同於"非",等於说"假如不是"。夫(fú),指示代词。 夫人,那人,指秦穆公。重耳是靠他的力量回国的,所以这样说。 [3]因,藉,靠。敝,坏,这里指损害。 [4]与,联合。所与,同盟者。知(zhì),后来写作"智"。 [5]这里的"武"和上文的"仁",都是上古时的抽象的道德观念。 [6]其,表示委婉的语气词。 [7]去,离开。注意:"去"字跟现代的意义很不相同。之,指郑。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1] 冬,晋文公卒。庚辰[2],将殡于曲沃[3]。出绛[4],柩有声如牛[5]。卜偃使大夫拜[6], 曰:"君命大事[7],将有西师过轶我[8]。击之,必大捷焉。" [1]这里选的,是著名的秦晋淆(xiáo)之战的一部分。文中表现了蹇(jiǎn)叔预见到劳师以 袭远必然失败,结果终不出其所料。蹇叔,秦国元老。 [2]庚辰,鲁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十日
[3]殡(bi),停柩待葬。古代风俗,人死先停柩,然后择日安葬。曲沃,晋地名,是晋 宗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周代君王的棺柩要"朝于祖考之庙",因此要在那里暂时停 放。 [4]绛((jiang),晋国都,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 [5]柩Giù),装了死尸的棺材。 [6]卜偃,晋掌卜筮之官,名偃。拜,古代的一种礼节,跪下后双手合抱在胸前,头低 到手上。 [)君,指晋文公。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里是指戎(军 事)。 [8]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师。轶(y),后车超过前车。过轶,这里是越过的意思。晋 在秦郑之间,秦侵郑,必定要路过晋。卜偃闻秦密谋,所以说这话来引起警惕。 子自郑使告于秦日[:"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2],若潜师以来3],国可得也。"穆 公访诸蹇叔[4]。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5]。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6]?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8]?"公辞焉[9。召孟 明、西乞、白乙[10],使出师於东门之外。蹇叔哭之[11],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 入也[12]。"公使谓之曰[13]:"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14]!" []子,见上篇”子"注。使,使人。 [2]管,类似於现代的锁钥。 [3]假若秘密派军队前来。潜,隐藏在水面下,这里指隐蔽地行动。潜师,指秘密行军。 [4]秦穆公向蹇叔咨问这件事。访,咨询,征求意见。诸,之於。 [⑤]使军队很疲劳去袭击远方,不是我所听见过的事。非所闻,是委婉的说法,实际上 是说我不赞成。远,指郑,下文"远主"是指郑君。 [6]无乃,表委婉语气的副词,大概,恐怕。 [7勤,劳苦。无所,指无所得。悖(bi)心,悖逆之心。 [8]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9]辞,不接受。 [10]孟明,姓百里,名视,是秦另一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名术。白乙,名丙。三人 都是秦国大将。 [11]之,指师。 [12]之,介词。其,等於"师之”("之"也是介词)。 [13]秦穆公使人对他说。谓,对…说。 [14]你知道什么?你如果在中寿的年龄死去,你墓上的树也该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这是骂蹇叔早就该死了。中寿,约指活到六七十岁。蹇叔大约己七八十岁,过了中寿的年龄。 木,树。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师[1]。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於淆2]。淆有二陵焉3]:其南陵,夏后皋 之墓也[4]: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⑤)]。必死是间[6],余收尔骨焉[7。” 秦师遂东[8]。 [1]与yù),参加。 [2]淆,通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地势极险。 [3]淆有两陵在那里。陵,大山。淆有二山,称为东陵西陵,相距三十五里。下文南陵 即西陵,北陵即东陵。 [4]夏后皋,夏天子皋,夏桀的祖父。后,君。 [⑤]文王,周文王。所辟风雨,避风雨的地方。 [6是,代词,这,指二陵。间,当中
[3]殡(bìn),停柩待葬。古代风俗,人死先停柩,然后择日安葬。曲沃,晋地名,是晋 宗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周代君王的棺柩要"朝于祖考之庙",因此要在那里暂时停 放。 [4]]绛(jiàng),晋国都,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 [5]柩(jiù),装了死尸的棺材。 [6]卜偃,晋掌卜筮之官,名偃。拜,古代的一种礼节,跪下后双手合抱在胸前,头低 到手上。 [7]君,指晋文公。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里是指戎(军 事)。 [8]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师。轶(yì),后车超过前车。过轶,这里是越过的意思。晋 在秦郑之间,秦侵郑,必定要路过晋。卜偃闻秦密谋,所以说这话来引起警惕。 子自郑使告于秦曰[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2],若潜师以来[3],国可得也。"穆 公访诸蹇叔[4]。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5]。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6]?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7]。且行千里,其谁不知[8]?"公辞焉[9]。召孟 明、西乞、白乙[10],使出师於东门之外。蹇叔哭之[11],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 入也[12]。"公使谓之曰[13]:"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14]!" [1] 子,见上篇" 子"注。使,使人。 [2]管,类似於现代的锁钥。 [3]假若秘密派军队前来。潜,隐藏在水面下,这里指隐蔽地行动。潜师,指秘密行军。 [4]秦穆公向蹇叔咨问这件事。访,咨询,征求意见。诸,之於。 [5]使军队很疲劳去袭击远方,不是我所听见过的事。非所闻,是委婉的说法,实际上 是说我不赞成。远,指郑,下文"远主"是指郑君。 [6]无乃,表委婉语气的副词,大概,恐怕。 [7]勤,劳苦。无所,指无所得。悖(bèi)心,悖逆之心。 [8]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9]辞,不接受。 [10]孟明,姓百里,名视,是秦另一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名术。白乙,名丙。三人 都是秦国大将。 [11]之,指师。 [12]之,介词。其,等於"师之"("之"也是介词)。 [13]秦穆公使人对他说。谓,对……说。 [14]你知道什么?你如果在中寿的年龄死去,你墓上的树也该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这是骂蹇叔早就该死了。中寿,约指活到六七十岁。蹇叔大约已七八十岁,过了中寿的年龄。 木,树。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师[1]。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於淆[2]。淆有二陵焉[3]:其南陵,夏后皋 之墓也[4];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5]。必死是间[6],余收尔骨焉[7]。" 秦师遂东[8]。 [1]与(yù),参加。 [2]淆,通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地势极险。 [3]淆有两陵在那里。陵,大山。淆有二山,称为东陵西陵,相距三十五里。下文南陵 即西陵,北陵即东陵。 [4]夏后皋,夏天子皋,夏桀的祖父。后,君。 [5]文王,周文王。所辟风雨,避风雨的地方。 [6]是,代词,这,指二陵。间,当中
[7刀焉,在那里。 [8]遂,副词,接着就。东,用如动词,向东[进发]。 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山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3)]。宰夫腼熊蹯不孰[4],杀 之,置诸畚[5],使妇人载以过朝[6]。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8]。将谏,士季 曰:"谏而不入9],则莫之继也10]。会请先[11],不入,则子继之[12]。"三进及溜,而后视 之[13]。曰:"吾知所过矣[14],将改之。"稽首而对曰[1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16],善莫 大焉[17刀。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18]。夫如是[19],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 社稷之固也20],岂惟群臣赖之21]。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22]。'能补过也。君 能补过,衮不废矣[23]。" []本文着重表彰了敢於直谏、忠於国事的赵盾。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 之孙,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君,用如动词。不君,不行君道。宣公二年即公元前607年。 [2]厚,重。敛,赋税。厚敛,加重赋税。雕,画,一本作雕。 [3]弹人,用弹弓射人。辟(b),躲避,后来写作"避"。丸,弹子。 [4]宰夫,厨子。腼(er),炖。熊蹯(fan),熊掌。孰,熟,后来写作"熟"。 [S]畚(běn),草绳编成的筐子一类的器物。 [6]载,用车装。过朝,经过朝廷。灵公是以杀人为儿戏,并想借此让众人怕自己(依 孔颖达说)。 [7)赵盾,晋正卿(相当於首相),谥号宣子。士季,名会,晋大夫。其手,宰夫的手。 [8]问宰夫被杀的原因,并为这件事忧虑。 [9]不入,不纳,这里指不接受谏言。 [10]莫,否定性的无定代词,等於说"没有谁"。之,代词,指赵盾,等於说"您”(注意: 先秦"之"字可以活用),在这里做"继"的宾语。 [11]先,动词,这里是说先谏。 [12]之,等於说"我"。 [13]三进,往前走了三次。及,到。溜,通"溜",房顶瓦垅滴水处,指屋檐下。士会往 前走一段路,就伏到地下行礼,灵公知道他要进谏,所以假装没看见,士会只好又往前走, 再行礼,这样往前走了三次己到檐下,灵公无可回避了,才理他。 [14]我知道我所犯的错误了。灵公想把士会的话挡回去,所以抢先说话。 [15]稽首,古人最恭敬的礼节,动作近似於磕头,但要先拜,然后双手合抱按地,头伏 在手前边的地上并停留一会,整个动作都较缓慢。 [16]前一"过"字是名词,指过错:后一"过"字是动词,指犯了错误。 [17刀没有任何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18]引自《诗经·大雅·荡》。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靡,没有谁,作用同"莫"。初,开始。鲜(xian),少。克,能。 [19]夫,句首语气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20]社稷就巩固了。之,介词。 [21]赖,依靠。之,指"君能有终"。 [22]引自《诗经·大雅·烝民》。大意是:周宣王有没尽职的地方,只有仲山甫来弥补。 衮,天子之服,这里指天子。职,职责。阙,通缺,过失。仲山甫,周宣王的大臣。 [23]这话有双关的意思。您能补救您的过失,您的衮袍就可以不被废掉了。意思是您的 君位就丢不了了。 犹不改[1)。宣子骤谏2]。公患之,使锄麑贼之3]。晨往,寝门辟矣[4]。盛服将朝5]
[7]焉,在那里。 [8]遂,副词,接着就。东,用如动词,向东[进发]。 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1]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3]。宰夫胹熊蹯不孰[4],杀 之,置诸畚[5],使妇人载以过朝[6]。赵盾、士季见其手[7],问其故而患之[8]。将谏,士季 曰:"谏而不入[9],则莫之继也[10]。会请先[11],不入,则子继之[12]。"三进及溜,而后视 之[13]。曰:"吾知所过矣[14],将改之。"稽首而对曰[1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16],善莫 大焉[17]。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18]。'夫如是[19],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 社稷之固也[20],岂惟群臣赖之[21]。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22]。'能补过也。君 能补过,衮不废矣[23]。" [1]本文着重表彰了敢於直谏、忠於国事的赵盾。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 之孙,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君,用如动词。不君,不行君道。宣公二年即公元前 607 年。 [2]厚,重。敛,赋税。厚敛,加重赋税。雕,画,一本作雕。 [3]弹人,用弹弓射人。辟(bì),躲避,后来写作"避"。丸,弹子。 [4]宰夫,厨子。腼(ér),炖。熊蹯(fán),熊掌。孰,熟,后来写作"熟"。 [5]畚(běn),草绳编成的筐子一类的器物。 [6]载,用车装。过朝,经过朝廷。灵公是以杀人为儿戏,并想借此让众人怕自己(依 孔颖达说)。 [7]赵盾,晋正卿(相当於首相),谥号宣子。士季,名会,晋大夫。其手,宰夫的手。 [8]问宰夫被杀的原因,并为这件事忧虑。 [9]不入,不纳,这里指不接受谏言。 [10]莫,否定性的无定代词,等於说"没有谁"。之,代词,指赵盾,等於说"您"(注意: 先秦"之"字可以活用),在这里做"继"的宾语。 [11]先,动词,这里是说先谏。 [12]之,等於说"我"。 [13]三进,往前走了三次。及,到。溜,通"溜",房顶瓦垅滴水处,指屋檐下。士会往 前走一段路,就伏到地下行礼,灵公知道他要进谏,所以假装没看见,士会只好又往前走, 再行礼,这样往前走了三次已到檐下,灵公无可回避了,才理他。 [14]我知道我所犯的错误了。灵公想把士会的话挡回去,所以抢先说话。 [15]稽首,古人最恭敬的礼节,动作近似於磕头,但要先拜,然后双手合抱按地,头伏 在手前边的地上并停留一会,整个动作都较缓慢。 [16]前一"过"字是名词,指过错;后一"过"字是动词,指犯了错误。 [17]没有任何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18]引自《诗经·大雅·荡》。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靡,没有谁,作用同"莫"。初,开始。鲜(xiǎn),少。克,能。 [19]夫,句首语气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20]社稷就巩固了。之,介词。 [21]赖,依靠。之,指"君能有终"。 [22]引自《诗经·大雅·烝民》。大意是:周宣王有没尽职的地方,只有仲山甫来弥补。 衮,天子之服,这里指天子。职,职责。阙,通缺,过失。仲山甫,周宣王的大臣。 [23]这话有双关的意思。您能补救您的过失,您的衮袍就可以不被废掉了。意思是您的 君位就丢不了了。 犹不改[1]。宣子骤谏[2]。公患之,使锄麑贼之[3]。晨往,寝门辟矣[4]。盛服将朝[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