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摩诘集子怀家乡风物 院系: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完成者:陈郑珊 班级:F1203603 学号:5120369069 联系方式:邮箱1226424750@qq.com 电话13585550076 生是闽地人,性好走丘山。我以前生活在福建东部的一个小镇上, 小镇四面环山,中贯一溪,虽无名山大川,倒也山明水秀。自小喜欢 在山间游逛,虽然说是“山”,但相对于群岳、泰山也不过是大些的 丘陵罢了。常是“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 时”走过多少林下路,摸得几回河底石,童年、少年写入我心眼里便 是这般自然的美好。后来,外出求学,虽有“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 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迈,但对家 乡青山翠林、幽谷清泉的恋恋也是无可辩驳的。想来,当年揣着千饼 数枚,照着县志逛寺寻墓,又是何等的悠然。 也许正是这样一份对自然风物的情愫,每每读到王维诗,尤其是 其田园诗,以往出游情形幕幕似又重回眼前。“轻阴阁小雨,深院昼 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在家乡,春夏之交,雨水颇多。 或持伞于野外,看草木雨落珠滚,看苍苔上水流汩汨。山间雾岚厚则 奶白,薄则于林间树丛化为黛绿,漫山流动着的苍翠岂止是“欲上人 衣”,简直连眸子都要着染的。“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半 雨,树杪百重泉。”山雨势下,伴着风声、雨声的有各种鸟鸣,其中 第1页共12页
第 1 页 共 12 页 阅摩诘集子 怀家乡风物 院系: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完成者:陈郑珊 班级:F1203603 学号:5120369069 联系方式:邮箱 1226424750@qq.com 电话 13585550076 生是闽地人,性好走丘山。我以前生活在福建东部的一个小镇上, 小镇四面环山,中贯一溪,虽无名山大川,倒也山明水秀。自小喜欢 在山间游逛,虽然说是“山”,但相对于群岳、泰山也不过是大些的 丘陵罢了。常是“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 时”走过多少林下路,摸得几回河底石,童年、少年写入我心眼里便 是这般自然的美好。后来,外出求学,虽有“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 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迈,但对家 乡青山翠林、幽谷清泉的恋恋也是无可辩驳的。想来,当年揣着干饼 数枚,照着县志逛寺寻墓,又是何等的悠然。 也许正是这样一份对自然风物的情愫,每每读到王维诗,尤其是 其田园诗,以往出游情形幕幕似又重回眼前。“轻阴阁小雨 ,深院昼 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在家乡,春夏之交,雨水颇多。 或持伞于野外,看草木雨落珠滚,看苍苔上水流汩汩。山间雾岚厚则 奶白,薄则于林间树丛化为黛绿,漫山流动着的苍翠岂止是“欲上人 衣”,简直连眸子都要着染的。“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半 雨,树杪百重泉。”山雨势下,伴着风声、雨声的有各种鸟鸣,其中
自然不乏杜鹃,“月出惊山鸟”,雨落更是惊山鸟,时鸣山中,此起彼 伏。而雨罩雾绕,林深树密,常是只闻其声难睹其形。“山中一半雨, 树杪白重泉”更是传神。有时出门时天尚轻阴,未备雨具。不料途中 便落雨纷纷,于山间奔走,看见茂树于前,原思避雨。难想树外细雨 飘飘,稍有风动,树下却流水如注。抬眼望去,雨中山间道道飞泉, 悬空而下,泉瀑似从树梢上倾斜而下,远近错叠,倒也奇趣无穷。当 时也真是少年无畏,全不顾淋湿的后果,如苏轼所言,“莫听穿林打 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风雨任平生。” 入山深处,纵使天气晴明也难千爽而归。“山路元无雨,空翠湿 人衣。”何处无山,何处无树,但少闲人如吾耳。我一人于山间小路 踽踽独行,有时真觉得空山真是“空”呀,仿佛全山只供我一人游赏。 不过,也时有人声提醒我他人的存在。“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空山偌大,回音重重,纵听得响动也实难睹其人之庐山真面。犹记得 某日我正徜徉林间,忽闻男声高喊“黄□☐,我爱你!”似远似近, 不辨方位。那位是在大胆告白?还是与无人处宣泄心声?我是永远不 得而知了,不过,“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祝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茂林丛荒处,也见到些不和谐的东西,如小型的捕兽夹等,更多的 是捕鸟的网具和诱饵,我虽然无王维“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的 境界,但到底也是率性之人,见四下无人,也常干些“缺德事”一 将猎具拆除。安套设网的乡亲,对不住了。“设置守毚兔,垂钓伺游 鳞。此是安口腹,非关慕隐沦。吾生好清静,蔬食去情尘。今子方豪 荡,思为鼎食人。我家南山下,洞息自遣身。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 第2页共12页
第 2 页 共 12 页 自然不乏杜鹃,“月出惊山鸟”,雨落更是惊山鸟,时鸣山中,此起彼 伏。而雨罩雾绕,林深树密,常是只闻其声难睹其形。“山中一半雨, 树杪白重泉”更是传神。有时出门时天尚轻阴,未备雨具。不料途中 便落雨纷纷,于山间奔走,看见茂树于前,原思避雨。难想树外细雨 飘飘,稍有风动,树下却流水如注。抬眼望去,雨中山间道道飞泉, 悬空而下,泉瀑似从树梢上倾斜而下,远近错叠,倒也奇趣无穷。当 时也真是少年无畏,全不顾淋湿的后果,如苏轼所言,“莫听穿林打 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风雨任平生。” 入山深处,纵使天气晴明也难干爽而归。“山路元无雨,空翠湿 人衣。”何处无山,何处无树,但少闲人如吾耳。我一人于山间小路 踽踽独行,有时真觉得空山真是“空”呀,仿佛全山只供我一人游赏。 不过,也时有人声提醒我他人的存在。“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空山偌大,回音重重,纵听得响动也实难睹其人之庐山真面。犹记得 某日我正徜徉林间,忽闻男声高喊“黄□□,我爱你!”似远似近, 不辨方位。那位是在大胆告白?还是与无人处宣泄心声?我是永远不 得而知了,不过,“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祝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茂林丛荒处,也见到些不和谐的东西,如小型的捕兽夹等,更多的 是捕鸟的网具和诱饵,我虽然无王维“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的 境界,但到底也是率性之人,见四下无人,也常干些“缺德事”—— 将猎具拆除。安套设网的乡亲,对不住了。“设置守毚兔,垂钓伺游 鳞。此是安口腹,非关慕隐沦。吾生好清静,蔬食去情尘。今子方豪 荡,思为鼎食人。我家南山下,洞息自遣身。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
亲。.” 曲径通幽,山间石径往往通向旧庵古寺。“古木无人径,深山何 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隔世 佳境,最宜修行。纵若我凡客俗子也有“望峰息心”之感。最令我徜 徉的一座古寺是当地的方广禅寺,原先并无公路,唯有一狭容两人并 行的小径相通。该路穿岩壑,过密林,贯梯田,临深谷。为达禅寺, 真是“大壑随山转,群山入户登”。不过,“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在这条小路上,春有“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夏有“漠 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囀黄鹂”;秋冬也都见“青山横苍林”。也正 是因为地处偏远,寺庙还有当年法师古井输木建寺的传说。那处望天, 常是澄彻无云,碧蓝无瑕得使人的心也跟着纯净了。周围林茂草盛, 正是“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小时候,总喜欢躺在寺门处的石 头上望天或趴在放生池的石栏上看放生池里鱼和龟。放生池中那般大 的鲤鱼和龟,我还真没在别处见识过,水中“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 开”。寺后有松林一片,株株参天,“种松皆老作龙鳞”,山风来时, “松风吹解带”。夜宿山寺,刚入夜,夜黑而不静,各种不曾听过的 声响扑耳朵而来,或为鸣虫,或为禽鸟,难以名状,其中还夹杂着些 许犬吠。“夜静群息动,时闻隔林犬”。待夜深之后,却又万籁俱寂。 山中昼夜温差大,窗外风来,寒意顿生。“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想是此感罢。 王维所爱的山水田园融于他的诗作了,我所爱的山水田园似乎只 能存留于我的记忆中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些了,虽然小镇,各处的建 第3页共12页
第 3 页 共 12 页 亲。......” 曲径通幽,山间石径往往通向旧庵古寺。“古木无人径,深山何 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隔世 佳境,最宜修行。纵若我凡客俗子也有“望峰息心”之感。最令我徜 徉的一座古寺是当地的方广禅寺,原先并无公路,唯有一狭容两人并 行的小径相通。该路穿岩壑,过密林,贯梯田,临深谷。为达禅寺, 真是“大壑随山转,群山入户登”。不过,“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在这条小路上,春有“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夏有“漠 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囀黄鹂”;秋冬也都见“青山横苍林”。也正 是因为地处偏远,寺庙还有当年法师古井输木建寺的传说。那处望天, 常是澄彻无云,碧蓝无瑕得使人的心也跟着纯净了。周围林茂草盛, 正是“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小时候,总喜欢躺在寺门处的石 头上望天或趴在放生池的石栏上看放生池里鱼和龟。放生池中那般大 的鲤鱼和龟,我还真没在别处见识过,水中“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 开”。寺后有松林一片,株株参天,“种松皆老作龙鳞”,山风来时, “松风吹解带”。夜宿山寺,刚入夜,夜黑而不静,各种不曾听过的 声响扑耳朵而来,或为鸣虫,或为禽鸟,难以名状,其中还夹杂着些 许犬吠。“夜静群息动,时闻隔林犬”。待夜深之后,却又万籁俱寂。 山中昼夜温差大,窗外风来,寒意顿生。“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想是此感罢。 王维所爱的山水田园融于他的诗作了,我所爱的山水田园似乎只 能存留于我的记忆中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些了,虽然小镇,各处的建
设也如雨后春笋般勃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自是好事。而这一过程中,逐渐失去的一些东西又多少令我有些叹挽。 乡亲们想开发出风景区,僧侣们也希望更盛的香火,于是凡有寺庙, 无论大小,几乎都有水泥公路相通。这显然违背古代高僧离世清修的 意愿,寺庙作为俗世宗教的意味也更强了些。大举修路不可避免的要 开山辟石,毁田伐林。秃山坦途新葺寺,幸哉?哀哉?即使是我之前 提到的位于深山的方广禅寺也没有免俗。大道既成,小径荒废,再也 无缘那熟悉的山路崎岖,再也无缘那熟悉的山间风物了。寺门前那块 我曾仰卧的巨石也已化为修路的石料而不复存在了。虽然知道修这条 新路很大程度上便利了当地人的出行,沟通两村,是利民之举,可我 的心底还是有种难抑的失落。 事实上,家乡逐步消逝的不仅是在我眼中的山林诗意。 我小时候,家乡的房子都是依溪而建,汲水洗衣非常方便。溪边 妩媚的垂柳和着古老的生活节拍。溪边的房子是土木结构的,黑色的 瓦顶,远看就像黑蝴蝶。家乡多巷,小巷纵横交错,织成密密的网, 在巷里走,以为走到了尽头,一拐,却又是柳暗花明、别有洞天。房 子错落有致,小巷窄处,抬头望天,天是细长的一条,在巷里偶尔裸 露的空地,不是祠堂就是宗庙,高大的宗祠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 有马头墙、翘角檐。马头墙上刷有“毛主席语录”之类的毛笔字,尽 管爬满苍苔,但仍很显眼。小巷店铺多,有铁匠铺、小吃铺、酒坊、 酱酒坊、零食店等,很热闹。店铺皆因地制宜,楼下开店铺,楼上住 人,经济又方便,和气融融。店铺从不打广告,不挂招牌,不愁巷子 第4页共12页
第 4 页 共 12 页 设也如雨后春笋般勃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自是好事。而这一过程中,逐渐失去的一些东西又多少令我有些叹挽。 乡亲们想开发出风景区,僧侣们也希望更盛的香火,于是凡有寺庙, 无论大小,几乎都有水泥公路相通。这显然违背古代高僧离世清修的 意愿,寺庙作为俗世宗教的意味也更强了些。大举修路不可避免的要 开山辟石,毁田伐林。秃山坦途新葺寺,幸哉?哀哉?即使是我之前 提到的位于深山的方广禅寺也没有免俗。大道既成,小径荒废,再也 无缘那熟悉的山路崎岖,再也无缘那熟悉的山间风物了。寺门前那块 我曾仰卧的巨石也已化为修路的石料而不复存在了。虽然知道修这条 新路很大程度上便利了当地人的出行,沟通两村,是利民之举,可我 的心底还是有种难抑的失落。 事实上,家乡逐步消逝的不仅是在我眼中的山林诗意。 我小时候,家乡的房子都是依溪而建,汲水洗衣非常方便。溪边 妩媚的垂柳和着古老的生活节拍。溪边的房子是土木结构的,黑色的 瓦顶,远看就像黑蝴蝶。家乡多巷,小巷纵横交错,织成密密的网, 在巷里走,以为走到了尽头,一拐,却又是柳暗花明、别有洞天。房 子错落有致,小巷窄处,抬头望天,天是细长的一条,在巷里偶尔裸 露的空地,不是祠堂就是宗庙,高大的宗祠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 有马头墙、翘角檐。马头墙上刷有“毛主席语录”之类的毛笔字,尽 管爬满苍苔,但仍很显眼。小巷店铺多,有铁匠铺、小吃铺、酒坊、 酱酒坊、零食店等,很热闹。店铺皆因地制宜,楼下开店铺,楼上住 人,经济又方便,和气融融。店铺从不打广告,不挂招牌,不愁巷子
深,哪家酒酿得沉,哪家铁打得实,顾客都了如指掌。做生意的都有 板有眼,一分钱一分货,称顾客为客人,大家一团和气。要逃避闹市 的喧嚣与浮躁,小巷是最好的去处。特别是雨天,撑一把伞,在巷中 漫步,听屋檐滴水声,雨燕叽叽喳喳声。生活是如此恬静而悠然。 后来,我们搬到了河对岸的新开发区,红砖楼房,居住条件的确 是好了,用水用电也着实是方便了。可老感觉生活少了一种韵味,同 时,小巷仿佛也在消亡,虽然并没有大举的拆迁,可小巷中各种“违 章建筑”却在增多;随着人们迁入新居,小巷中的颓垣断壁也在增多。 我曾想,家乡的小巷是否可以以原面貌保留下来,像周庄那样。随着 建筑格局的变化,新老房屋的更替,庶几是没有希望了。幻想过,家 乡依记忆中的模样保留。但想想,连北京城的城墙也早已被拆,小巷 大规模地消失;金陵城墙所遗存亦不多。时代大势所趋,幻想的确是 幻想了,乡人诗意的栖息也就成为了过往。 话说回来,我所喜爱的静谧的竹林、潺潺的溪水、山间的明月, 一切清新宜人的风景也正是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每逢得意或失意 时,总在青山绿水间吟咏一番,以抒情达意。王维很早就归心佛法, 生性追求宁静之美,醉心于山水之间,颇具隐居情怀,于其诗作常常 流露。 如今我也不常有机会徜徉山林,宿留古寺了。每每为现实的学习 生活所焦头烂额之际,便又神往之,只好再抱王维诗一读,于字里行 间随前辈优游山林,作客农家。松间明月,石上清泉,山间啼鸟便又 盎然于眼前:家乡风物,通幽曲径,青砖古寺,重能鲜明于脑海。 第5页共12页
第 5 页 共 12 页 深,哪家酒酿得沉,哪家铁打得实,顾客都了如指掌。做生意的都有 板有眼,一分钱一分货,称顾客为客人,大家一团和气。要逃避闹市 的喧嚣与浮躁,小巷是最好的去处。特别是雨天,撑一把伞,在巷中 漫步,听屋檐滴水声,雨燕叽叽喳喳声。生活是如此恬静而悠然。 后来,我们搬到了河对岸的新开发区,红砖楼房,居住条件的确 是好了,用水用电也着实是方便了。可老感觉生活少了一种韵味,同 时,小巷仿佛也在消亡,虽然并没有大举的拆迁,可小巷中各种“违 章建筑”却在增多;随着人们迁入新居,小巷中的颓垣断壁也在增多。 我曾想,家乡的小巷是否可以以原面貌保留下来,像周庄那样。随着 建筑格局的变化,新老房屋的更替,庶几是没有希望了。幻想过,家 乡依记忆中的模样保留。但想想,连北京城的城墙也早已被拆,小巷 大规模地消失;金陵城墙所遗存亦不多。时代大势所趋,幻想的确是 幻想了,乡人诗意的栖息也就成为了过往。 话说回来,我所喜爱的静谧的竹林、潺潺的溪水、山间的明月, 一切清新宜人的风景也正是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每逢得意或失意 时,总在青山绿水间吟咏一番,以抒情达意。王维很早就归心佛法, 生性追求宁静之美,醉心于山水之间,颇具隐居情怀,于其诗作常常 流露。 如今我也不常有机会徜徉山林,宿留古寺了。每每为现实的学习 生活所焦头烂额之际,便又神往之,只好再抱王维诗一读,于字里行 间随前辈优游山林,作客农家。松间明月,石上清泉,山间啼鸟便又 盎然于眼前;家乡风物,通幽曲径,青砖古寺,重能鲜明于脑海
读诗以宁焦灼之情,读诗以静息功利之心,读诗以唤昔日之优游, 读诗以调剂现今之生活。 附图:吾之家乡风物 第6页共12页
第 6 页 共 12 页 读诗以宁焦灼之情,读诗以静息功利之心,读诗以唤昔日之优游, 读诗以调剂现今之生活。 附图:吾之家乡风物
V-VVV--VVVVVVUVVVVVVVVVVVVWVTVVVVVVV 您去爬山 3一0路 www.fz10783.com 第7页共12页
第 7 页 共 12 页
第8页共12页
第 8 页 共 12 页
第9页共12页
第 9 页 共 12 页
第10页共12页
第 10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