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充通大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 古典诗文名篇选读期末作业 学生姓名:王皓南 学生学号:5141209231 指导教师:朱兴和 学院(系):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古典诗文名篇选读期末作业 学生姓名: 王皓南 学生学号: 5141209231 指导教师: 朱兴和 学院(系):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于名字的由来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王皓南5141209231 鄙姓王,名皓南。关于这个名字,一个颇令我感到悲伤的事实是,经常会被别人写错。 外人常犯的错误包括:错误地使用“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浩”,虽然从某种角度上说 出处也是一样的:而“南”字用错的就更多了,在此不加赘述。 王姓,算是中国的大姓。《百家姓》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虽然《百家姓》并不是 按照姓氏人数进行排列的,但是王姓确实是中国的大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王姓在长江 以北要远远多于长江以南,虽然我确实是上海生源,但是我出生在新疆省省会乌鲁木齐市, 祖籍是山东青岛。 王姓的起源比较多,加上姓氏的年代久远,恐怕很难准确查出具体的起源。查阅大类之 后,个人觉得以下两类比较可能。 源出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和王子侨,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 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 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 原是王子,就以王为氏。从先秦至汉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 望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然后来说名字。“皓”字,之所以之前说出处一致,是因为选自的部分原因正是出自范 文正公的《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顺便提一句,《岳阳楼记》是家父非常 喜欢的一篇作品,所以我小学两年级就会背诵全文了。至于家母则比较喜欢婉约的词,这一 字的出处便是秦少游的《水龙吟》:“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当然,仅以一词一文作为出处未免过于简单。其实“皓”字,在古文中间主要是指白。 所谓“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是“皓”字最为典型的用法,而“皓” 字表达洁白明亮之义,往往与月一同使用,用于形容月亮的明亮洁白,以示君子高远的志向 和高尚的人格。因此我的名字的第二层含义,是与月的高洁明亮密切相连,表达了父母对于 我的期望。 而“皓”字的第三层含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层含义,需要与“南”字一起解释。且容 我先来解释一下“南”字。 首先必须说明,并不一定是所有的名字都与某一个典籍密不可分,况且著名的典籍用的
关于名字的由来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皓南 5141209231 鄙姓王,名皓南。关于这个名字,一个颇令我感到悲伤的事实是,经常会被别人写错。 外人常犯的错误包括:错误地使用“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浩”,虽然从某种角度上说 出处也是一样的;而“南”字用错的就更多了,在此不加赘述。 王姓,算是中国的大姓。《百家姓》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虽然《百家姓》并不是 按照姓氏人数进行排列的,但是王姓确实是中国的大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王姓在长江 以北要远远多于长江以南,虽然我确实是上海生源,但是我出生在新疆省省会乌鲁木齐市, 祖籍是山东青岛。 王姓的起源比较多,加上姓氏的年代久远,恐怕很难准确查出具体的起源。查阅大类之 后,个人觉得以下两类比较可能。 源出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和王子侨,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 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 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 原是王子,就以王为氏。从先秦至汉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 望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然后来说名字。“皓”字,之所以之前说出处一致,是因为选自的部分原因正是出自范 文正公的《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顺便提一句,《岳阳楼记》是家父非常 喜欢的一篇作品,所以我小学两年级就会背诵全文了。至于家母则比较喜欢婉约的词,这一 字的出处便是秦少游的《水龙吟》:“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当然,仅以一词一文作为出处未免过于简单。其实“皓”字,在古文中间主要是指白。 所谓“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是“皓”字最为典型的用法,而“皓” 字表达洁白明亮之义,往往与月一同使用,用于形容月亮的明亮洁白,以示君子高远的志向 和高尚的人格。因此我的名字的第二层含义,是与月的高洁明亮密切相连,表达了父母对于 我的期望。 而“皓”字的第三层含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层含义,需要与“南”字一起解释。且容 我先来解释一下“南”字。 首先必须说明,并不一定是所有的名字都与某一个典籍密不可分,况且著名的典籍用的
太多,难免有点缺乏新意(比如我认识许多“知行”,“行知”的朋友,多少与王守仁密不可 分)。在我的名字中,家母先选了“南”的音,是因为我出生之前家母意外得急性阑尾炎需 要动手术,为了不影响胎儿坚持忍痛做局部麻醉,待我出生之时家母认为出生过程一波三折, 得来不易(“难”),故而特别在名字中加了一个“南”字,谐音“难”。 但是仍然有不少人会写错这个字,写成“楠”或者是“男”,其实“南”这个字的选择 也不是随性而为的,莫非身边的朋友都觉得“南”只是个方位名词?其实方位名词只是一个 释义而己。这里要谈到“皓”字的另外一个释义,就是指老人。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按照沈从文先生在《“商 山四皓”和“悠然见南山”》这篇小文中,探讨过陶渊明写诗时暗用了“商山四皓”的典故,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 角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 否:三曰典教职。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曾经向汉高祖刘邦讽谏不可废去太子刘盈(即后来 的汉惠帝)。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史记留侯世家:“…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 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 里季,夏黄公。” 汉书王吉传序:“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世,避 而入商雒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自高祖闻而召之,不至。其后吕后用留侯计,使皇太子卑 辞束帛致礼,安车迎而致之。四人既至,从太子见,高祖客而敬焉,太子得以为重,遂用自 安。” 这是“商山四皓”典故的具体由来,但近半世纪新出土两件文物,却把“商山四皓”写 作“南山四皓”。换而言之,两种说法的所指是一致的。李白在《重陵送别范宣》中,“石头 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 事迹随东流。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冠盖 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 玉树后庭花。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皓。”最 后这一句说的确是“商山四皓”,也就是“南山四皓”的典故。 所以“皓”字和“南”字合在一起考虑,也是用了“南山四皓”的典故。故而错写成“男” 或者“楠”字,常常让我感到十分的别扭。 这就是我姓名的由来
太多,难免有点缺乏新意(比如我认识许多“知行”,“行知”的朋友,多少与王守仁密不可 分)。在我的名字中,家母先选了“南”的音,是因为我出生之前家母意外得急性阑尾炎需 要动手术,为了不影响胎儿坚持忍痛做局部麻醉,待我出生之时家母认为出生过程一波三折, 得来不易(“难”),故而特别在名字中加了一个“南”字,谐音“难”。 但是仍然有不少人会写错这个字,写成“楠”或者是“男”,其实“南”这个字的选择 也不是随性而为的,莫非身边的朋友都觉得“南”只是个方位名词?其实方位名词只是一个 释义而已。这里要谈到“皓”字的另外一个释义,就是指老人。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按照沈从文先生在《“商 山四皓”和“悠然见南山”》这篇小文中,探讨过陶渊明写诗时暗用了“商山四皓”的典故,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 甪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 否;三曰典教职。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曾经向汉高祖刘邦讽谏不可废去太子刘盈(即后来 的汉惠帝)。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史记留侯世家:“……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 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 里季,夏黄公。” 汉书王吉传序:“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世,避 而入商雒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自高祖闻而召之,不至。其后吕后用留侯计,使皇太子卑 辞束帛致礼,安车迎而致之。四人既至,从太子见,高祖客而敬焉,太子得以为重,遂用自 安。” 这是“商山四皓”典故的具体由来,但近半世纪新出土两件文物,却把“商山四皓”写 作“南山四皓”。换而言之,两种说法的所指是一致的。李白在《重陵送别范宣》中,“石头 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 事迹随东流。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冠盖 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 玉树后庭花。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皓。”最 后这一句说的确是“商山四皓”,也就是“南山四皓”的典故。 所以“皓”字和“南”字合在一起考虑,也是用了“南山四皓”的典故。故而错写成“男” 或者“楠”字,常常让我感到十分的别扭。 这就是我姓名的由来
话人间词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王皓南5141209231 念及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至于今日,己不算是初读了。然而初读时候乃是为了应 试所需,昔日诗词之鉴赏,常引用静安先生之《人间词话》以作赏析,故而吾师令吾等熟读 之,谨记之。每逢提笔作文,若能引用《人间词话》以为例证,便好似得了某种“境界”, 常得高分。然以当时课业之繁重,读《人间词话》远不是享受,往往也只是浅尝辄止,背诵 一二便可,不擅记诵者常以之为深恶痛绝。 时至今日,重读《人间词话》,绝不敢说读懂了,对原先烂熟于心的一些引用,倒也有 了些新的认识。在此便浅谈一二。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人间词话》以此句开篇,境界一词横空出世,全书之中,静安先生亦是围绕着关于境 界的探讨。这句话是说好词需要有境界,然后自然会有高格,自然会有名句。但是境界从何 而来,我以为境界来源于词人的内心世界,个人的人生阅历带来独到的人生经验,转而用文 字表述出来,浑然而天成。有些人为了做境界而做境界,便是十分可笑的事情。所谓“井蛙 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境界应当是来源于人。而我认为,不仅仅是词,任何好的作 品,无论国内国外,古人今人,都是需要有境界的。再推广一步,不仅仅是做学问,做人也 是这样。用浅白的话说,有钱的最多是土豪,有修养的才能是贵族,有境界的才能算精英。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颅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 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必邻于理想放也。 自然之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 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 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话人间词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皓南 5141209231 念及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至于今日,已不算是初读了。然而初读时候乃是为了应 试所需,昔日诗词之鉴赏,常引用静安先生之《人间词话》以作赏析,故而吾师令吾等熟读 之,谨记之。每逢提笔作文,若能引用《人间词话》以为例证,便好似得了某种“境界”, 常得高分。然以当时课业之繁重,读《人间词话》远不是享受,往往也只是浅尝辄止,背诵 一二便可,不擅记诵者常以之为深恶痛绝。 时至今日,重读《人间词话》,绝不敢说读懂了,对原先烂熟于心的一些引用,倒也有 了些新的认识。在此便浅谈一二。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人间词话》以此句开篇,境界一词横空出世,全书之中,静安先生亦是围绕着关于境 界的探讨。这句话是说好词需要有境界,然后自然会有高格,自然会有名句。但是境界从何 而来,我以为境界来源于词人的内心世界,个人的人生阅历带来独到的人生经验,转而用文 字表述出来,浑然而天成。有些人为了做境界而做境界,便是十分可笑的事情。所谓“井蛙 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境界应当是来源于人。而我认为,不仅仅是词,任何好的作 品,无论国内国外,古人今人,都是需要有境界的。再推广一步,不仅仅是做学问,做人也 是这样。用浅白的话说,有钱的最多是土豪,有修养的才能是贵族,有境界的才能算精英。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 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必邻于理想故也。 自然之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 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 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理想与写实,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本来就分不清。古人讲“一切景语皆情语”,恐怕没有 无缘无故的景。纵使是完全一样的景,不同的人经由不同的心境,出于不同的境界,看到的 东西空熬夜截然不同。范文正公所谓“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人生 的际遇不同,岳阳楼的景致在迁客骚人眼里产生的景致,在心中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但是迁 客骚人只能是迁客骚人,难免沉浸在个人宦海浮沉的荣辱悲喜之中,怎么比得上从“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虽然《岳阳楼记》的名句确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我 以为此句是出于前者之境界,心中不只有小我,外物不足以撼动我心,才能装得下天下。 这只是理想与境界相通的一例而己。又想到同样是名篇,青年才俊王勃在《滕王阁序》 中脍炙人口的名句乃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只可惜近年污染实在严重, 不知道今生有没有机会重见美景,此为外话。但是王子安在滕王阁上看到的胜景,即便是在 当时所在的宴席之上,所谓“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也好,“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也 罢,不过《滕王阁序》一篇传世。何也?窃以为,王子安的境界更高一筹,其写景境界之阔 大,来源于其志高远超与常人,如其所言:“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 云之志。”岂是常人可以得之? 人生在世吾等应当追寻对于自我境界的提升,而境界的提升,我以为来源于理想的高远 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孟子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子美说:“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路漫漫,务须努力。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篇下,悠然见南山。"“裹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放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放不知何 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 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放一优美,一宏壮也。 此两段静安先生讲的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问题,后一段算是对前一段的解释。关于 什么是有我之境什么是有我之境的理解,静安先生之后许多学者都进行了探讨。朱光潜先生 在其《诗论》中,对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作为“同物之境”和“超物之境”理解,其根本 区别在于是否存在移情作用,按照朱光潜先生的定义,所谓的“移情作用”是“死物的生命 化”或是“无情事物的有情化”:而萧遥天先生在《语文小论》之中是将这两个境界作为“主
理想与写实,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本来就分不清。古人讲“一切景语皆情语”,恐怕没有 无缘无故的景。纵使是完全一样的景,不同的人经由不同的心境,出于不同的境界,看到的 东西空熬夜截然不同。范文正公所谓“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人生 的际遇不同,岳阳楼的景致在迁客骚人眼里产生的景致,在心中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但是迁 客骚人只能是迁客骚人,难免沉浸在个人宦海浮沉的荣辱悲喜之中,怎么比得上从“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虽然《岳阳楼记》的名句确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我 以为此句是出于前者之境界,心中不只有小我,外物不足以撼动我心,才能装得下天下。 这只是理想与境界相通的一例而已。又想到同样是名篇,青年才俊王勃在《滕王阁序》 中脍炙人口的名句乃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只可惜近年污染实在严重, 不知道今生有没有机会重见美景,此为外话。但是王子安在滕王阁上看到的胜景,即便是在 当时所在的宴席之上,所谓“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也好,“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也 罢,不过《滕王阁序》一篇传世。何也?窃以为,王子安的境界更高一筹,其写景境界之阔 大,来源于其志高远超与常人,如其所言:“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 云之志。”岂是常人可以得之? 人生在世吾等应当追寻对于自我境界的提升,而境界的提升,我以为来源于理想的高远 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孟子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子美说:“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路漫漫,务须努力。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 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 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此两段静安先生讲的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问题,后一段算是对前一段的解释。关于 什么是有我之境什么是有我之境的理解,静安先生之后许多学者都进行了探讨。朱光潜先生 在其《诗论》中,对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作为“同物之境”和“超物之境”理解,其根本 区别在于是否存在移情作用,按照朱光潜先生的定义,所谓的“移情作用”是“死物的生命 化”或是“无情事物的有情化”;而萧遥天先生在《语文小论》之中是将这两个境界作为“主
观”和“客观”来理解的,对此我不敢苟同。而叶嘉莹先生对于有我、无我两个境界的理解 则是“所说的‘有我之境',原来乃是指当吾人存有‘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有某种对立 之利害关系时之境界:而‘无我之境'则是指当吾人已泯灭了自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并无 利害关系相对立时的境界。” 个人来说我比较赞同叶先生的观点,无奈小子才疏学浅,对于静安先生无我,有我境界 领悟的不是很分明,在此班门弄斧地谈一些粗浅观点,我以为这涉及到古人物我关系的哲学 问题,除了“我”之外,理论上说所有的一切“非我”都是“物”,当词人写景的时候,固 然情在景中,但对景中情的感悟方式有所不同,我认为这种不同区分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静安先生在本段之中对于两种境界的距离之中,他所谓的有我之境,我认为词人在写景之时 物和我是分开的。无论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还是“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词人是从“我”去感知物,而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或是“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我”融入“物”之中,“我”和“物”是同一个东西,不可以 分开,“我”其实是在感知“我”,而人只有在静中才能和外物合二为一,所以说“无我之境, 人惟于静中得之。”而有我之境则是对于变化的外物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来源于“我”的 感知,必然是在“动之静时”。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我觉得类似于画画,无我之境,人就是 画中景,少了人,这幅画就是不完整的:有我之境,就像在漫天飞雪之中描绘一个雪景,人 在景外,依靠对于景在某一时刻的速写,表达对于景的感受。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放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 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 而境界全出矣。 这两段静安先生着重的谈了境界的特点,同时举了两个例子。无奈静安先生只说了这两 句有境界,却没能细说为什么有境界。就这个问题,比较重要的几个观点有钱钟书先生的通 感说,吴调公的移情作用说,按照叔本华的观点引出的欲望表现说,和冯友兰先生的意境说。 在本文之中我无意争论四种观点哪种是正确的,因为我觉得根本没有所谓的正确和错误。 正如第一段所说的,真的境界并不是只有景物才可以,喜怒哀乐,人内心的情感也是一 种境界,关键的问题在于情感的真实性和对于情感的真实表达,而真实的表达一定可以直观 的让读者感受到。这两句都算是千古名句,我且以张先的《天仙子》为例
观”和“客观”来理解的,对此我不敢苟同。而叶嘉莹先生对于有我、无我两个境界的理解 则是“所说的‘有我之境’,原来乃是指当吾人存有‘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有某种对立 之利害关系时之境界;而‘无我之境’则是指当吾人已泯灭了自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并无 利害关系相对立时的境界。” 个人来说我比较赞同叶先生的观点,无奈小子才疏学浅,对于静安先生无我,有我境界 领悟的不是很分明,在此班门弄斧地谈一些粗浅观点,我以为这涉及到古人物我关系的哲学 问题,除了“我”之外,理论上说所有的一切“非我”都是“物”,当词人写景的时候,固 然情在景中,但对景中情的感悟方式有所不同,我认为这种不同区分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静安先生在本段之中对于两种境界的距离之中,他所谓的有我之境,我认为词人在写景之时 物和我是分开的。无论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还是“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词人是从“我”去感知物,而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或是“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我”融入“物”之中,“我”和“物”是同一个东西,不可以 分开,“我”其实是在感知“我”,而人只有在静中才能和外物合二为一,所以说“无我之境, 人惟于静中得之。”而有我之境则是对于变化的外物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来源于“我”的 感知,必然是在“动之静时”。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我觉得类似于画画,无我之境,人就是 画中景,少了人,这幅画就是不完整的;有我之境,就像在漫天飞雪之中描绘一个雪景,人 在景外,依靠对于景在某一时刻的速写,表达对于景的感受。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 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 而境界全出矣。 这两段静安先生着重的谈了境界的特点,同时举了两个例子。无奈静安先生只说了这两 句有境界,却没能细说为什么有境界。就这个问题,比较重要的几个观点有钱钟书先生的通 感说,吴调公的移情作用说,按照叔本华的观点引出的欲望表现说,和冯友兰先生的意境说。 在本文之中我无意争论四种观点哪种是正确的,因为我觉得根本没有所谓的正确和错误。 正如第一段所说的,真的境界并不是只有景物才可以,喜怒哀乐,人内心的情感也是一 种境界,关键的问题在于情感的真实性和对于情感的真实表达,而真实的表达一定可以直观 的让读者感受到。这两句都算是千古名句,我且以张先的《天仙子》为例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 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 径。” 张先有“张三影”的美誉,此词是其享誉盛名,流传后世的一首。我觉得“云破月来花 弄影”一句,云破,月来,花弄影,最超凡脱俗的地方不只是这个“弄”字,而是“破”“来” “弄”三个动词连在一起所形成的视觉感受,以及随之带来的心绪上的开朗之感。此景之中, 天色渐晚,水禽己在池边的沙岸上并排而眠,词人的初衷本是想欣赏月色,排遣心中愁绪。 但是此夜无月不禁郁郁,突然之间风起,云破,月来,花被风吹动,在月光之下婆娑弄影, 这三个动词的灵动,为作者当时的孤寂心绪平添了一些欣慰之情,而在一天将尽之时感受到 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通过如此生动形象的被描绘而跃然纸上,能够被读者直接感受到欣赏, 这便是境界。“红杏枝头春意闹”,产生的也是类似的效果。 所以其实我觉得产生境界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能够从阅读的过程中生动的感 受出灵动的感觉,这才是词人境界的最好体现。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弯怜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 之下,句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人、 《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词人者,不失共赤子之心者也。放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 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 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 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 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李后主的作品,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最开始背词的时候,最喜欢的也是李后主的作品, 无论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 一番滋味在心头。”或是“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个人来说,李后主的词,我认为可以算是独树一帜,并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论后来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 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 径。” 张先有“张三影”的美誉,此词是其享誉盛名,流传后世的一首。我觉得“云破月来花 弄影”一句,云破,月来,花弄影,最超凡脱俗的地方不只是这个“弄”字,而是“破”“来” “弄”三个动词连在一起所形成的视觉感受,以及随之带来的心绪上的开朗之感。此景之中, 天色渐晚,水禽已在池边的沙岸上并排而眠,词人的初衷本是想欣赏月色,排遣心中愁绪。 但是此夜无月不禁郁郁,突然之间风起,云破,月来,花被风吹动,在月光之下婆娑弄影, 这三个动词的灵动,为作者当时的孤寂心绪平添了一些欣慰之情,而在一天将尽之时感受到 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通过如此生动形象的被描绘而跃然纸上,能够被读者直接感受到欣赏, 这便是境界。“红杏枝头春意闹”,产生的也是类似的效果。 所以其实我觉得产生境界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能够从阅读的过程中生动的感 受出灵动的感觉,这才是词人境界的最好体现。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弯怜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 之下,句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 《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词人者,不失共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 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 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 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 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李后主的作品,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最开始背词的时候,最喜欢的也是李后主的作品, 无论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 一番滋味在心头。”或是“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个人来说,李后主的词,我认为可以算是独树一帜,并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论后来
的柳永,姜夔如何细腻多情:无论东坡,稼轩如何豪迈奔放,他们的经历无法和李煜相比, 毕竞从始至终,他们都是人臣而非君主,经历过九五之尊,在一夜之间变成别人的阶下囚, 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带来的个人人生感悟是极高的。从静安先生花了四段来写李后主,也可以 看出他个人对于李煜也是十分赞许的。 李后主的词源于父亲遗传,配偶感染,更源于亡国后幽禁生涯的激发,故能“有此气象”: 这样的出身与遭遇,并非人人可得,所以“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就词而言是大幸,就 后主而言则是大不幸。与其说他填的是词,不如说他填的是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个人来说,我觉得如果没有亡国一事,李煜不可能成为李煜,就像是如果没有黄州被贬, 苏轼也不会成为苏轼一样。但是总的来说,就像是静安先生说的,后人喜欢李煜的词是因为 他的情感非常非常真实,真实到了稍有城府就可能觉得他是傻的程度,静安先生说“阅世愈 浅,则性情愈真。”此至理也。所以李后主算是某种命运的悲剧,冥冥之中似乎就是命中注 定,有人说他不该生在帝王家,其实也没有什么该或者不该的,人生际遇的大起大落是他的 作品被后人传颂的关键所在。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 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三重境界,高中时候就学过,有时候觉得此三重境界,真亏得静安先生能从晏殊,柳 永和辛弃疾三人的作品中总结化用而来。人生想要成就大事业,三重境界之中,我以为每一 层都不容易。 “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的是人要有远大的志向,才能有奋勇 前行的方向。然而吾以为这一点十分不易。在当前功名利禄急功近利的社会背景下,想要做 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宠辱不惊,追寻心中远大的理想,做到“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是需要很广远的视野和追求的。目标定的低了,白白浪费了天生的才能,目 标定得太高,就会变成好高骛远,空有大志还自我安慰。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窃以为这一境界和后一个境界,也即是“众里 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很难分别的。进大学之前,曾经有人 告诉我大学的四年,是从你不知打你不知道,到你知道你不知道,再到你不知道你知道,最
的柳永,姜夔如何细腻多情;无论东坡,稼轩如何豪迈奔放,他们的经历无法和李煜相比, 毕竟从始至终,他们都是人臣而非君主,经历过九五之尊,在一夜之间变成别人的阶下囚, 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带来的个人人生感悟是极高的。从静安先生花了四段来写李后主,也可以 看出他个人对于李煜也是十分赞许的。 李后主的词源于父亲遗传,配偶感染,更源于亡国后幽禁生涯的激发,故能“有此气象”; 这样的出身与遭遇,并非人人可得,所以“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就词而言是大幸,就 后主而言则是大不幸。与其说他填的是词,不如说他填的是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个人来说,我觉得如果没有亡国一事,李煜不可能成为李煜,就像是如果没有黄州被贬, 苏轼也不会成为苏轼一样。但是总的来说,就像是静安先生说的,后人喜欢李煜的词是因为 他的情感非常非常真实,真实到了稍有城府就可能觉得他是傻的程度,静安先生说“阅世愈 浅,则性情愈真。”此至理也。所以李后主算是某种命运的悲剧,冥冥之中似乎就是命中注 定,有人说他不该生在帝王家,其实也没有什么该或者不该的,人生际遇的大起大落是他的 作品被后人传颂的关键所在。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 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三重境界,高中时候就学过,有时候觉得此三重境界,真亏得静安先生能从晏殊,柳 永和辛弃疾三人的作品中总结化用而来。人生想要成就大事业,三重境界之中,我以为每一 层都不容易。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的是人要有远大的志向,才能有奋勇 前行的方向。然而吾以为这一点十分不易。在当前功名利禄急功近利的社会背景下,想要做 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宠辱不惊,追寻心中远大的理想,做到“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是需要很广远的视野和追求的。目标定的低了,白白浪费了天生的才能,目 标定得太高,就会变成好高骛远,空有大志还自我安慰。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窃以为这一境界和后一个境界,也即是“众里 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很难分别的。进大学之前,曾经有人 告诉我大学的四年,是从你不知打你不知道,到你知道你不知道,再到你不知道你知道,最
后到你知道你知道。从人生这么漫长的角度来看,第二重和第三重的境界,其实是从一个你 你知道你不知道开始,一直到你知道你知道的跨越,这需要很长时间的艰苦努力,需要不断 完善的对自我的认知。 因而静安先生的这段点评,最好是铭记于心,等到蓦然回首时,怕是会对人生际遇有别 样的感受。 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裹,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 后二语,犹为皮相。 作为本篇读书笔记的最后,其实静安先生关于秦观素少游的点评并不能算不公允。人间 词话,话人间词,对历史上著名词人都有不少的评述,都是极其独到的。 但是唯独本段,阅读全书之后我还是忍不住表示一下异议。我认为,静安先生所说“可 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确实凄厉,可以说是孤单悲伤至极,然而我认为,苏东坡 颇为欣赏《踏莎行·郴州旅社》的最后两句,也就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两句,是有原因的。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其与苏东坡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苏轼本人 也非常欣赏秦观。 《踏莎行·郴州旅社》这首词写于绍圣四年,也就是公元1097年,当时的秦观因为新 旧党争,先是被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接二连三的 贬谪,秦少游内心的苦闷难以言说,最后这两句,实际上是很委婉的表达了连遭贬谪的莫名 和悲苦。这一点苏东坡的感受是很深的,他很能理解这种感情,所以才会觉得最后两句绝妙, 事实上是引起了内心的强烈共鸣。相对而言,“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表露的 更为直接,也更为符合静安先生“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鉴赏标准。但是我 认为说苏轼“皮相”,未免有失偏颇。 《人间词话》确实不可多得,当今的中国人,快餐式的文字一一不可以算文学,读的太 多了。重读经典总是会觉得自己委实才疏学浅,然确实精力有限,谨取《人间词话》中间一 些个人颇有感触的部分,浅谈几点感想,见笑了
后到你知道你知道。从人生这么漫长的角度来看,第二重和第三重的境界,其实是从一个你 你知道你不知道开始,一直到你知道你知道的跨越,这需要很长时间的艰苦努力,需要不断 完善的对自我的认知。 因而静安先生的这段点评,最好是铭记于心,等到蓦然回首时,怕是会对人生际遇有别 样的感受。 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 后二语,犹为皮相。 作为本篇读书笔记的最后,其实静安先生关于秦观秦少游的点评并不能算不公允。人间 词话,话人间词,对历史上著名词人都有不少的评述,都是极其独到的。 但是唯独本段,阅读全书之后我还是忍不住表示一下异议。我认为,静安先生所说“可 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确实凄厉,可以说是孤单悲伤至极,然而我认为,苏东坡 颇为欣赏《踏莎行·郴州旅社》的最后两句,也就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两句,是有原因的。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其与苏东坡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苏轼本人 也非常欣赏秦观。 《踏莎行·郴州旅社》这首词写于绍圣四年,也就是公元 1097 年,当时的秦观因为新 旧党争,先是被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接二连三的 贬谪,秦少游内心的苦闷难以言说,最后这两句,实际上是很委婉的表达了连遭贬谪的莫名 和悲苦。这一点苏东坡的感受是很深的,他很能理解这种感情,所以才会觉得最后两句绝妙, 事实上是引起了内心的强烈共鸣。相对而言,“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表露的 更为直接,也更为符合静安先生“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鉴赏标准。但是我 认为说苏轼“皮相”,未免有失偏颇。 《人间词话》确实不可多得,当今的中国人,快餐式的文字——不可以算文学,读的太 多了。重读经典总是会觉得自己委实才疏学浅,然确实精力有限,谨取《人间词话》中间一 些个人颇有感触的部分,浅谈几点感想,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