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家诗》看古人秋日生活的诗意 515150910059 许君娴 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华五千年的古代文明和文化总是有些隔膜。 中华文化传统的源头,都在中国古代经典之中。从先秦的《诗经》, 《易经》,晚周诸子,前四史与《资治通鉴》,汉乐府和辞赋,直到唐 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传统经典这条源远流长的巨川大河,滋 养了中华名族的精神和骨气。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当知旧”。对现 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来说,缺乏的也许不是“革新”的力量,而是“知 旧”,即对传统知识的了解。我一直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入探 究更是乐趣无穷。而浮躁而又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却让我们越来越难得 静下来读书,思考。甚至今人读诗只关心中心思想,考试题型,忽略 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也体会不到诗人或抑郁愤懑,或喜上心头, 或忧国忧民而将满腔情绪浓缩到诗歌之中的深意。我们离那些吟诗作 词的朝代越来越远。但真的,当有一天,你感受到心灵的疲惫而无处 诉说,或许可以尝试翻开一本诗集,细细吟读,你会发现你的心情有 人懂,在千百年前也有人这样将心情写成诗,永成经典。 很久以前,我读诗也仅仅为了考试需要,后来读到“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样宁静美好的句子时, 我突然觉得诗里有我向往的世界。于是,我开始更多地因为自己的兴 趣接触诗。“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晕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 云低,断雁叫秋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从《千家诗》看古人秋日生活的诗意 515150910059 许君娴 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华五千年的古代文明和文化总是有些隔膜。 中华文化传统的源头,都在中国古代经典之中。从先秦的《诗经》, 《易经》,晚周诸子,前四史与《资治通鉴》,汉乐府和辞赋,直到唐 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传统经典这条源远流长的巨川大河,滋 养了中华名族的精神和骨气。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当知旧”。对现 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来说,缺乏的也许不是“革新”的力量,而是“知 旧”,即对传统知识的了解。我一直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入探 究更是乐趣无穷。而浮躁而又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却让我们越来越难得 静下来读书,思考。甚至今人读诗只关心中心思想,考试题型,忽略 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也体会不到诗人或抑郁愤懑,或喜上心头, 或忧国忧民而将满腔情绪浓缩到诗歌之中的深意。我们离那些吟诗作 词的朝代越来越远。但真的,当有一天,你感受到心灵的疲惫而无处 诉说,或许可以尝试翻开一本诗集,细细吟读,你会发现你的心情有 人懂,在千百年前也有人这样将心情写成诗,永成经典。 很久以前,我读诗也仅仅为了考试需要,后来读到“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样宁静美好的句子时, 我突然觉得诗里有我向往的世界。于是,我开始更多地因为自己的兴 趣接触诗。“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晕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 云低,断雁叫秋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词。同样是听雨声,在 不同的人生阶段却又截然不同的心境。少年追欢逐笑,壮年风雨漂泊, 老来寂寞孤独,这似乎是很多人的一生。诗中有很多高大的灵魂,诗 意的世界是不同于尘世的空中花园。陶渊明将繁忙的农事谱成“种豆 南山下,带月荷锄归”的田园风景图,杜甫为受冻之人疾呼“何时眼 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谪仙人李白则有“仰天大笑 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之句。在《千家诗》中,收录了很 多唐宋时期,还有部分南北朝和五代诗人的作品。闲暇时翻看,会觉 得心情凉爽很多,我的探究十分浅陋有限,但不妨谈谈我浅显的一点 看法,在这个炎炎夏日看看古人在凉爽秋日生活的诗意。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是诗豪 刘禹锡被贬谪时所作的《秋风引》,尽管刘禹锡的诗大多简洁明快, 风情俊爽,又有一种哲人的睿智,斗士的豪情,如那句著名的“沉舟 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但这首写于特殊时期的秋日诗却是 萧萧凄凉之景,与诗人此时的心情不无关系。“何处”二字写出秋风 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让人惊心。“萧萧”状如秋风吹落木 的凄凉之声,大雁群飞而去,则显得个体很孤独。看来我们的大诗豪 虽然倔强地不在诗里直接明了地述说自己的委屈不快,但这个秋天在 诗人的眼中终是萧瑟之景,终究是景由心生。苏颋也写过一首《汾上 惊秋》,“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 首诗也写到了秋声,但和刘禹锡《秋风引》不同,不是用含蓄的曲笔 来写出诗人的伤感,而是以直说为妙,然后戛然而止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词。同样是听雨声,在 不同的人生阶段却又截然不同的心境。少年追欢逐笑,壮年风雨漂泊, 老来寂寞孤独,这似乎是很多人的一生。诗中有很多高大的灵魂,诗 意的世界是不同于尘世的空中花园。陶渊明将繁忙的农事谱成“种豆 南山下,带月荷锄归”的田园风景图,杜甫为受冻之人疾呼“何时眼 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谪仙人李白则有“仰天大笑 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之句。在《千家诗》中,收录了很 多唐宋时期,还有部分南北朝和五代诗人的作品。闲暇时翻看,会觉 得心情凉爽很多,我的探究十分浅陋有限,但不妨谈谈我浅显的一点 看法,在这个炎炎夏日看看古人在凉爽秋日生活的诗意。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是诗豪 刘禹锡被贬谪时所作的《秋风引》,尽管刘禹锡的诗大多简洁明快, 风情俊爽,又有一种哲人的睿智,斗士的豪情,如那句著名的“沉舟 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但这首写于特殊时期的秋日诗却是 萧萧凄凉之景,与诗人此时的心情不无关系。“何处”二字写出秋风 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让人惊心。“萧萧”状如秋风吹落木 的凄凉之声,大雁群飞而去,则显得个体很孤独。看来我们的大诗豪 虽然倔强地不在诗里直接明了地述说自己的委屈不快,但这个秋天在 诗人的眼中终是萧瑟之景,终究是景由心生。苏颋也写过一首《汾上 惊秋》,“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 首诗也写到了秋声,但和刘禹锡《秋风引》不同,不是用含蓄的曲笔 来写出诗人的伤感,而是以直说为妙,然后戛然而止
韦应物则在秋日写了一篇怀友之作,“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看来韦大诗人心情不错,秋天的夜晚在 他的眼中是美好的,于是出门散步,吟咏这凉爽的天气,还顺道想起 了隐居山中的朋友。唯一的遗憾是朋友不在身边,不过想象着山中应 该听得见松子落下的声音,如果朋友醒着,应该也在享受着这美好的 夜色吧。看来这真是一个悠闲自得的秋夜啊,韦大诗人平静而充实, 与一丝不浓的寂寞,搭配得刚刚好。愿夜夜如此,明月与君同在。 秋天的夜晚十分美好,溶溶月色也值得诗人为之吟咏,朱熹的《秋 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 叶两悠悠。”将澄澈的山水,新鲜的空气,青山碧水,长天一色刻画 的如画一般。山水将俗世隔了开来,隔断红尘三十里,隔开了喧嚣和 物欲。在这种环境下,悠悠之意油然而生,突出了人与自然相融的 感受。 谪仙人李白也有一首很美的《秋登宣城谢跳北楼》,“江城如画里, 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谪仙人李白这是登起了高楼怀起了古人 呢。清人王士祯在《论诗绝句》中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李白 确实十分推崇谢跳,他写下过许多与谢跳有关的诗句,如“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我吟谢跳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风雨”。 这首诗首联开门见山,总括全景,傍晚的宣城像在画里一样,绕城而 留下的宛溪和句溪澄澈如明镜,横架两溪的凤凰桥和济川桥在夕阳的 照射中投下弯曲的影子,红色的夕阳,碧绿的溪水,波光明灭。自然
韦应物则在秋日写了一篇怀友之作,“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看来韦大诗人心情不错,秋天的夜晚在 他的眼中是美好的,于是出门散步,吟咏这凉爽的天气,还顺道想起 了隐居山中的朋友。唯一的遗憾是朋友不在身边,不过想象着山中应 该听得见松子落下的声音,如果朋友醒着,应该也在享受着这美好的 夜色吧。看来这真是一个悠闲自得的秋夜啊,韦大诗人平静而充实, 与一丝不浓的寂寞,搭配得刚刚好。愿夜夜如此,明月与君同在。 秋天的夜晚十分美好,溶溶月色也值得诗人为之吟咏,朱熹的《秋 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 叶两悠悠。”将澄澈的山水,新鲜的空气,青山碧水,长天一色刻画 的如画一般。山水将俗世隔了开来,隔断红尘三十里,隔开了喧嚣和 物欲。在这种环境下 ,悠悠之意油然而生,突出了人与自然相融的 感受。 谪仙人李白也有一首很美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江城如画里, 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谪仙人李白这是登起了高楼怀起了古人 呢。清人王士祯在《论诗绝句》中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李白 确实十分推崇谢朓,他写下过许多与谢朓有关的诗句,如“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风雨”。 这首诗首联开门见山,总括全景,傍晚的宣城像在画里一样,绕城而 留下的宛溪和句溪澄澈如明镜,横架两溪的凤凰桥和济川桥在夕阳的 照射中投下弯曲的影子,红色的夕阳,碧绿的溪水,波光明灭。自然
优美,人们生活和平美好,也反映了诗人心态的自在和欢喜。而“寒, 老”二字,眼前的秋色,又引出诗人的生命体验。 然而并非所有的秋日都是和平景象,遇到战乱,丰收只是梦想, 耿湋在安史之乱后写过一首《秋日》,“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安史之乱后的秋天,显得格外萧瑟冷清, 古道上行人稀少,只有秋风吹动无边禾黍,让人忧心。同样是悲凉, 但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是真实客观的,而非仅仅受个人心情影响的,这 个秋天,唐朝百姓都在过着饥寒交切,颠沛流离的日子,诗人正是睹 此景而有所感。从艺术角度分析,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从写静 态的景物开始,又以动态的景物结束,其间由景而情,又由情而景, 以景结情。这种写法使诗意余象外,蕴藉隽永。 或许秋天真的能勾起人们的愁绪。“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沉 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是晚唐诗人薛莹在太湖之作。太湖原本苍 茫无边,又当日暮之际,秋风瑟瑟,烟波浩渺,触目所见,处处生愁, 身处晚唐的诗人,感受最多的是时代兴衰,历史更替之愁,大唐一日 日衰败,又能怎么挽留。历史终是云烟,我们不过是天地蜉蝣,沧海 一粟,诗人借“浮沉”抒发深沉感慨,这首小诗,有着深厚的内容, 诗人在这个秋日有着许多忧国的思考。 那么晚唐的皇帝又在做些什么呢,唐文宗李昂在“甘露之变”后, 一直被宦官软禁,直到郁郁而死。《宫中题》便写在甘露事变前不久 的一个秋天,“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路边的秋草和上林苑里的繁花相比,既不美丽,又不茂盛,只是平平
优美,人们生活和平美好,也反映了诗人心态的自在和欢喜。而“寒, 老”二字,眼前的秋色,又引出诗人的生命体验。 然而并非所有的秋日都是和平景象,遇到战乱,丰收只是梦想, 耿湋在安史之乱后写过一首《秋日》,“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安史之乱后的秋天,显得格外萧瑟冷清, 古道上行人稀少,只有秋风吹动无边禾黍,让人忧心。同样是悲凉, 但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是真实客观的,而非仅仅受个人心情影响的,这 个秋天,唐朝百姓都在过着饥寒交切,颠沛流离的日子,诗人正是睹 此景而有所感。从艺术角度分析,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从写静 态的景物开始,又以动态的景物结束,其间由景而情,又由情而景, 以景结情。这种写法使诗意余象外,蕴藉隽永。 或许秋天真的能勾起人们的愁绪。“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沉 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是晚唐诗人薛莹在太湖之作。太湖原本苍 茫无边,又当日暮之际,秋风瑟瑟,烟波浩渺,触目所见,处处生愁, 身处晚唐的诗人,感受最多的是时代兴衰,历史更替之愁,大唐一日 日衰败,又能怎么挽留。历史终是云烟,我们不过是天地蜉蝣,沧海 一粟,诗人借“浮沉”抒发深沉感慨,这首小诗,有着深厚的内容, 诗人在这个秋日有着许多忧国的思考。 那么晚唐的皇帝又在做些什么呢,唐文宗李昂在“甘露之变”后, 一直被宦官软禁,直到郁郁而死。《宫中题》便写在甘露事变前不久 的一个秋天,“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路边的秋草和上林苑里的繁花相比,既不美丽,又不茂盛,只是平平
凡凡的野草,而且这秋草是不起眼,没有人注意的道边草罢了。秋风 一过,秋草只能随风而倒,全没有坚定自主的力量。所以看似在写宫 中的一般气象,实际也说明了文宗只是个傀儡而已。后面的诗句里就 带着骨气了,他宁愿凭高无限意的生活下去,而不稀罕整日复同侍臣 的虚假君主生活。文宗此时应该对未来,对即将到来的那场政变还抱 有一丝希望,然而结果却很悲惨。这个秋天对文宗来说不寻常不太平。 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到来,立秋之后,天气便开始渐渐转凉。南宋 诗人刘翰就写过一首《立秋》,“乳鸭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风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这里描写立秋的景致十分传神。 这时候的秋意是淡淡的,痕迹也是轻轻的。诗人用新凉的“新”,乳 鸭的“乳”,无觅处的秋声,明月中的梧叶来表现秋意。诗歌结构自 然,前两句是睡前,由鸦声到入睡时人的细腻感受;后两句是醒后, 由觅秋声到静看满阶梧叶,自然而然,无丝毫营造的痕迹。 中秋是秋时的重头大戏,满月又是惹人相思之物,自然是少不了 文人墨客的一番渲染。苏轼任徐州知府时,有一次与弟弟苏辙共同赏 月,作了一首《中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 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夜幕降临,云起收尽,清寒的月光洒 满大地,银河流泻无声,月亮像玉盘在天宇缓缓流转。人的一生中, 这样的月圆人聚的好日子不会常有:明年的月亮明年中秋我们又在什 么地方仰头常看呢。苏轼有着博大的胸怀和深广的忧患,也有着洞明 的看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珍惜现有的每一分美好,过程 即是永恒。李朴也写过一首《中秋》特别描写到秋月,“皓魄当空宝
凡凡的野草,而且这秋草是不起眼,没有人注意的道边草罢了。秋风 一过,秋草只能随风而倒,全没有坚定自主的力量。所以看似在写宫 中的一般气象,实际也说明了文宗只是个傀儡而已。后面的诗句里就 带着骨气了,他宁愿凭高无限意的生活下去,而不稀罕整日复同侍臣 的虚假君主生活。文宗此时应该对未来,对即将到来的那场政变还抱 有一丝希望,然而结果却很悲惨。这个秋天对文宗来说不寻常不太平。 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到来,立秋之后,天气便开始渐渐转凉。南宋 诗人刘翰就写过一首《立秋》,“乳鸭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风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这里描写立秋的景致十分传神。 这时候的秋意是淡淡的,痕迹也是轻轻的。诗人用新凉的“新”,乳 鸭的“乳”,无觅处的秋声,明月中的梧叶来表现秋意。诗歌结构自 然,前两句是睡前,由鸦声到入睡时人的细腻感受;后两句是醒后, 由觅秋声到静看满阶梧叶,自然而然,无丝毫营造的痕迹。 中秋是秋时的重头大戏,满月又是惹人相思之物,自然是少不了 文人墨客的一番渲染。苏轼任徐州知府时,有一次与弟弟苏辙共同赏 月,作了一首《中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 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夜幕降临,云起收尽,清寒的月光洒 满大地,银河流泻无声,月亮像玉盘在天宇缓缓流转。人的一生中, 这样的月圆人聚的好日子不会常有;明年的月亮明年中秋我们又在什 么地方仰头常看呢。苏轼有着博大的胸怀和深广的忧患,也有着洞明 的看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珍惜现有的每一分美好,过程 即是永恒。李朴也写过一首《中秋》特别描写到秋月,“皓魄当空宝
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诗人 在此也借此寄情时政,指斥奸臣。明月带给人美的感受,也带给人更 深的思考。 再看看我们的诗圣杜甫,《千家诗》中收录的《秋兴》便有三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这首诗大家在中学时代就十 分熟悉。诗人晚年多病,壮志难酬,心境寂寞抑郁,当秋天到来,诗 人情怀难遣,遂有此作。枫叶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中零落枯萎,巫山巫 峡也笼罩在这阴沉萧森的秋气之中,诗人漂泊在外,却从未忘记家乡。 另一首则更多地表现了诗人的清高志向,“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 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诗人引用典故,曲 折表达心事,深深感叹自己一生事与愿违,写得苍凉沉重,自己虽想 像匡衡,刘向一样一心沉浸在五经之中,为帝王讲授学问,却四处漂 泊。曾经同师受业的少年们如今已经多半身份显赫,在长安五陵乘肥 马,穿轻裘,一个“自”表现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鄙薄不屑。还有一 首以回忆为主的《秋兴》,“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 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锁点朝班。”诗歌前两联写长安宫阙的华丽, 第三联写皇上上朝的威仪,都是回忆中的情境。尾联感叹自己老年独 卧沧江,以曾经立朝议事自我开解。诗中写出了盛唐的华贵气象,对 比诗人老年颠沛流离之悲,让人感慨时代与诗人的双重不幸。大概是 秋天能带给诗人特别的感受与惆怅,杜甫关于秋天的诗作也很多。另 有一首《新秋》“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几处园林萧瑟
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诗人 在此也借此寄情时政,指斥奸臣。明月带给人美的感受,也带给人更 深的思考。 再看看我们的诗圣杜甫,《千家诗》中收录的《秋兴》便有三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这首诗大家在中学时代就十 分熟悉。诗人晚年多病,壮志难酬,心境寂寞抑郁,当秋天到来,诗 人情怀难遣,遂有此作。枫叶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中零落枯萎,巫山巫 峡也笼罩在这阴沉萧森的秋气之中,诗人漂泊在外,却从未忘记家乡。 另一首则更多地表现了诗人的清高志向,“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 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诗人引用典故,曲 折表达心事,深深感叹自己一生事与愿违,写得苍凉沉重,自己虽想 像匡衡,刘向一样一心沉浸在五经之中,为帝王讲授学问,却四处漂 泊。曾经同师受业的少年们如今已经多半身份显赫,在长安五陵乘肥 马,穿轻裘,一个“自”表现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鄙薄不屑。还有一 首以回忆为主的《秋兴》,“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 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锁点朝班。”诗歌前两联写长安宫阙的华丽, 第三联写皇上上朝的威仪,都是回忆中的情境。尾联感叹自己老年独 卧沧江,以曾经立朝议事自我开解。诗中写出了盛唐的华贵气象,对 比诗人老年颠沛流离之悲,让人感慨时代与诗人的双重不幸。大概是 秋天能带给诗人特别的感受与惆怅,杜甫关于秋天的诗作也很多。另 有一首《新秋》“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几处园林萧瑟
里,谁家砧杵寂寥中。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赋就金门 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前三联写新秋景色,从傍晚到夜中,高 峰之上的晚霞还未消逝,风吹秋夜的声音忽然传到枕边,惊起诗人。 许多园林都笼罩在萧瑟的气氛之中,寂寥时何处传来捣衣声,寒蝉在 月下断断续续地悲鸣,萤火虫在夜空中忽高忽低地闪亮。这样的秋景 无不触动着诗人的内心,诗人年近40,功名未就,身世漂泊,内心 愤懑。目之所见,秋日之景,皆是一派凄凉景象。 花草本无情,可是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心境环境下,一花 一草甚至一叶都被赋予了或悲或喜之情。“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 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诗人处于 颠倒流离失意之中,无论春夕还是秋晨,诗歌都同样凄清悲凉,饱含 着那个时代的凄凉与无奈。 古人写诗大多有着个人身世的倾诉,也有短暂情境的触发,更有 妙手偶得的思悟和神来天赐之笔。诗意并非纯粹的愉悦,而是多种滋 味交织后的审美回味。诗意就是将生活和人生当做审美的对象,思考 而咏叹。用心地生活,细细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咸,正所谓人生悲欢 离合总是情。有了这种认识和体会,看待古诗词的眼光就为之一变, 走上了生活写诗的道路:言为心声,诗言志,歌咏情。诗意本来就是 生活的滋味。今人用“硕果累累,金风飒飒”等四字成语形容秋天, 古人则用诗歌表达,每一首秋日的诗,都是诗人眼中完整的秋天的世 界。当诗人用诗一般的语言记录下来,纵是残星,是断桥,是伤春悲
里,谁家砧杵寂寥中。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赋就金门 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前三联写新秋景色,从傍晚到夜中,高 峰之上的晚霞还未消逝,风吹秋夜的声音忽然传到枕边,惊起诗人。 许多园林都笼罩在萧瑟的气氛之中,寂寥时何处传来捣衣声,寒蝉在 月下断断续续地悲鸣,萤火虫在夜空中忽高忽低地闪亮。这样的秋景 无不触动着诗人的内心,诗人年近 40,功名未就,身世漂泊,内心 愤懑。目之所见,秋日之景,皆是一派凄凉景象。 花草本无情,可是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心境环境下,一花 一草甚至一叶都被赋予了或悲或喜之情。“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 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诗人处于 颠倒流离失意之中,无论春夕还是秋晨,诗歌都同样凄清悲凉,饱含 着那个时代的凄凉与无奈。 古人写诗大多有着个人身世的倾诉,也有短暂情境的触发,更有 妙手偶得的思悟和神来天赐之笔。诗意并非纯粹的愉悦,而是多种滋 味交织后的审美回味。诗意就是将生活和人生当做审美的对象,思考 而咏叹。用心地生活,细细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咸,正所谓人生悲欢 离合总是情。有了这种认识和体会,看待古诗词的眼光就为之一变, 走上了生活写诗的道路:言为心声,诗言志,歌咏情。诗意本来就是 生活的滋味。今人用“硕果累累,金风飒飒”等四字成语形容秋天, 古人则用诗歌表达,每一首秋日的诗,都是诗人眼中完整的秋天的世 界。当诗人用诗一般的语言记录下来,纵是残星,是断桥,是伤春悲
秋,也有凄凉之美。“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荷且,还有诗与远方。”海德 格尔也说“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虽 没有李杜之才情,但我们也可以诗意地生活。“人安静地生活,哪怕 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秋亦如此,春亦如此, 夏亦如此,冬亦如此
秋,也有凄凉之美。“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海德 格尔也说 “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虽 没有李杜之才情,但我们也可以诗意地生活。“人安静地生活,哪怕 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秋亦如此,春亦如此, 夏亦如此,冬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