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评《千家诗》 摘要:从诗作思想、类型等方面评价《千家诗》,并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理解思想用典作者夏日 《千家诗》旧时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为“三百千千”,流 传极广,几乎是以前人人皆知的普及读物,不仅是书塾中必备的启蒙书,还深入 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清代戏曲家李渔的著名喜剧《风筝误》中,才子韩世 勋与才女淑娟通过在风筝上和诗,互生倾慕之心:并无诗才的淑娟妹妹爱娟得知 后,冒名与韩世勋约会,被问及和诗一事时不知姐姐的诗作,于是胡乱背了一首 《千家诗》中的诗作,闹出了种种笑话:在《红楼梦》中,众人于宴会中掷骰子 掣花名签,花名签上也有相当多的诗句出自《千家诗》均可从中一窥《千家 诗》之通俗。 一想到这一点,我深感惭愧。虽然书到手之后一翻,发现里面大部分诗都是 耳熟能详的,但我依然是上了大学才有机会把它们系统地读一遍:而且眼熟归眼 熟,这些我认识诗文的滥觞毕竞没有完全溶到我的思想中,我并不觉得自己能够 达到灵活援引的水平。学了多年语文,我大致可以判断我的阅读量和阅读广度是 中等偏上,但在古典诗文上依然有许许多多的盲点。大概很多我的同龄人也是如 此吧:如果放到全中国来看,这个问题更是不知要被放大多少倍。读《千家诗》 为我敲响了警钟,我也希望后来的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够更深刻、更广泛地接 触古典诗文,不至于在谈论当代文学作品时头头是道而对古典诗文作品理解浅 薄。 下面开始讲我对《千家诗》中诗作的看法。 《千家诗》因具启蒙性质,其中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 懂,题材多样,如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想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 应制,较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期的社会现实。但从思想层面上来看,很多诗由于 时代的局限性,功利倾向较为明显,甚至有些张狂,较典型的如夏竦的《廷试》: “殿上衮衣明日月,砚中旗影动龙蛇。纵横礼乐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首 先承认作者的才情,前两句借代运用得精巧,得体地展现了宏大的殿试场景;而 后两句虽然看起来是如实而写,但实在不必写得如此得意。拿今天的文章来说
粗评《千家诗》 摘要:从诗作思想、类型等方面评价《千家诗》,并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理解 思想 用典 作者 夏日 《千家诗》旧时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为“三百千千”,流 传极广,几乎是以前人人皆知的普及读物,不仅是书塾中必备的启蒙书,还深入 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清代戏曲家李渔的著名喜剧《风筝误》中,才子韩世 勋与才女淑娟通过在风筝上和诗,互生倾慕之心;并无诗才的淑娟妹妹爱娟得知 后,冒名与韩世勋约会,被问及和诗一事时不知姐姐的诗作,于是胡乱背了一首 《千家诗》中的诗作,闹出了种种笑话;在《红楼梦》中,众人于宴会中掷骰子 掣花名签,花名签上也有相当多的诗句出自《千家诗》......均可从中一窥《千家 诗》之通俗。 一想到这一点,我深感惭愧。虽然书到手之后一翻,发现里面大部分诗都是 耳熟能详的,但我依然是上了大学才有机会把它们系统地读一遍;而且眼熟归眼 熟,这些我认识诗文的滥觞毕竟没有完全溶到我的思想中,我并不觉得自己能够 达到灵活援引的水平。学了多年语文,我大致可以判断我的阅读量和阅读广度是 中等偏上,但在古典诗文上依然有许许多多的盲点。大概很多我的同龄人也是如 此吧;如果放到全中国来看,这个问题更是不知要被放大多少倍。读《千家诗》 为我敲响了警钟,我也希望后来的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够更深刻、更广泛地接 触古典诗文,不至于在谈论当代文学作品时头头是道而对古典诗文作品理解浅 薄。 下面开始讲我对《千家诗》中诗作的看法。 《千家诗》因具启蒙性质,其中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 懂,题材多样,如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想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 应制,较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期的社会现实。但从思想层面上来看,很多诗由于 时代的局限性,功利倾向较为明显,甚至有些张狂,较典型的如夏竦的《廷试》: “殿上衮衣明日月,砚中旗影动龙蛇。纵横礼乐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首 先承认作者的才情,前两句借代运用得精巧,得体地展现了宏大的殿试场景;而 后两句虽然看起来是如实而写,但实在不必写得如此得意。拿今天的文章来说
譬如自传,又有几个作者会在文中明显地自夸一下呢?如果确是如此写了,要么 真的是作者成就非凡,别人也乐于说他的溢美之词,看了这等文字也会包容一下, 不会觉得很不自在:要么就是作者性格张扬,这等文字自然会使部分读者反感。 夏竦的诗正是作于其年少轻狂时,纵有优点,文风也还是不够沉稳大气的。我们 如今见到的《千家诗》己历多次修订,其中关于觐见君王由衷赞美的诗不少,完 全可以取其精华:而这种不成熟的诗依然存在,也许编者是看中了它的文采,但 我觉得还是非常遗憾的。相比而言,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科书中所选的诗词篇目 基本上规避了这一点。在我看来,启蒙篇目,学手法倒在其次,教人处世才是真: 正努力汲取第一批文学养分的少年人思想尚需规范,若是在启蒙书里学到了浮躁 之气,岂不是火上浇油?这是我发现的《千家诗》的思想把关问题。 再说说喜欢与不喜欢的诗作的类型。 初中有一段时间,感觉同学们大规模地喜欢婉约派的诗词,我也在内。也许 是因为写作文时老师很注重我们的文笔,在看婉约诗词时,我便不可抑制地喜其 文笔幽雅,喜其情生九曲,喜其缱绻意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基本只谈个 人卿卿我我的诗词越来越受到我的冷落。先前觉得,诗作中羁旅与家国之思太过 普遍,太过刻板,总不明白为什么这类诗为何会受到更多的推崇,经久不衰;但 读诗多了,便慢慢发现了“小家子气”与“胸怀远大”区别,后者更加厚重、耐 读,纵使不工于辞藻,整体格局确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情感真挚。杜甫《登岳阳 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 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在任何时代背景下,着眼大处、心系天下 的作品都是很能打动人心的:写自己生活琐事、儿女情长的诗,难以经受时间长 河的洗礼,不可避免一俗。好在《千家诗》中所选的闺怨诗,有如盖嘉运《伊州 歌》:“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借女子的愁怨反 应了戍守、战争使得成千上万平民百姓家人分离的社会现实,再加上构思巧妙, 耐人寻味。而像后面一首令狐楚的《思君恩》:“小院莺歌歇,长门歌舞多。眼看 春又去,翠辇不曾过。”则味同嚼蜡。何出此言?宫怨诗的数量非常之多,而其 中又难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 星。”(杜牧《秋夕》)这种意境之作以及“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 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此般独辟蹊径之作。一群群的诗人写到宫怨
譬如自传,又有几个作者会在文中明显地自夸一下呢?如果确是如此写了,要么 真的是作者成就非凡,别人也乐于说他的溢美之词,看了这等文字也会包容一下, 不会觉得很不自在;要么就是作者性格张扬,这等文字自然会使部分读者反感。 夏竦的诗正是作于其年少轻狂时,纵有优点,文风也还是不够沉稳大气的。我们 如今见到的《千家诗》已历多次修订,其中关于觐见君王由衷赞美的诗不少,完 全可以取其精华;而这种不成熟的诗依然存在,也许编者是看中了它的文采,但 我觉得还是非常遗憾的。相比而言,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科书中所选的诗词篇目 基本上规避了这一点。在我看来,启蒙篇目,学手法倒在其次,教人处世才是真; 正努力汲取第一批文学养分的少年人思想尚需规范,若是在启蒙书里学到了浮躁 之气,岂不是火上浇油?这是我发现的《千家诗》的思想把关问题。 再说说喜欢与不喜欢的诗作的类型。 初中有一段时间,感觉同学们大规模地喜欢婉约派的诗词,我也在内。也许 是因为写作文时老师很注重我们的文笔,在看婉约诗词时,我便不可抑制地喜其 文笔幽雅,喜其情生九曲,喜其缱绻意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基本只谈个 人卿卿我我的诗词越来越受到我的冷落。先前觉得,诗作中羁旅与家国之思太过 普遍,太过刻板,总不明白为什么这类诗为何会受到更多的推崇,经久不衰;但 读诗多了,便慢慢发现了“小家子气”与“胸怀远大”区别,后者更加厚重、耐 读,纵使不工于辞藻,整体格局确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情感真挚。杜甫《登岳阳 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 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在任何时代背景下,着眼大处、心系天下 的作品都是很能打动人心的;写自己生活琐事、儿女情长的诗,难以经受时间长 河的洗礼,不可避免一俗。好在《千家诗》中所选的闺怨诗,有如盖嘉运《伊州 歌》:“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借女子的愁怨反 应了戍守、战争使得成千上万平民百姓家人分离的社会现实,再加上构思巧妙, 耐人寻味。而像后面一首令狐楚的《思君恩》:“小院莺歌歇,长门歌舞多。眼看 春又去,翠辇不曾过。”则味同嚼蜡。何出此言?宫怨诗的数量非常之多,而其 中又难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 星。”(杜牧《秋夕》)这种意境之作以及“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 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此般独辟蹊径之作。一群群的诗人写到宫怨
动辄“长门”“长生殿”“未央”,用的极妙也罢,在我眼中,大部分这种诗词的 感染力不增反减。我们赏析古诗文时常说“这一句运用了典故”,听起来用典 好像是个永恒不变的优点,反映人学问广博。然而有些典故真的有必要用吗?也 许只是想用典故弥补自己文字功力的不足。这就好似现在高中生的样板作文,同 一主题的作文好多人写,结果李白一直在散尽千金,屈原无数次跳进了汨罗江, 陶渊明无数次不为五斗米折腰。一看到这些人尽皆知的典故,怎么能指望别人去 细细研读你文章中表达了什么呢。大抵选材沉闷如此,思想皆然。反倒不如平铺 直叙、营造意境来得打动人心。总而言之,典故被过度消费,正是很多诗词的通 病。 再就要谈一下《千家诗》中我比较喜欢的诗人。 其实我只是想谈一下杜甫。读了《千家诗》,领略了那么多诗人的文采,只 是更加巩固了杜甫的诗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这些诗人中间能与杜甫匹敌的,我认 为只有李白了。为什么不是更喜欢李白呢?李白的诗气象雄浑,跌宕起伏:李白 是谪仙,仗剑执笔闯天下。皇宫污浊,容不下他:政治黑暗,令他心惊,令他不 屑。酒与诗是他逃避黑暗的良药,逍遥、率性而为是他的人生标签。这点上他的 确与他所敬仰的陶渊明有一些相同之处,只不过李白更加注重自己的人格独立和 个性自由。与杜甫相比,他少了一丝沉稳与现实。浪漫主义在黑暗中给人一缕未 被剪绝的微光,让人不致绝望:现实主义则脚踏实地,让人看清眼前的黑暗,展 现出一种在浊流中生存的豪气干云、处变不惊的姿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打破绝句常格,并融情与景,乱后归家依然能保持愉快的心境, 工整中透着自然,无愧为千古绝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形象 传神、匠心独具;“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 城高急暮砧”,自己的处境与景物紧密结合,心情沉重却没有整天怨天尤人:“星 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满心漂泊无依的痛苦,却依然能赏辽阔深沉的静谧之景,足以见其内心的强大: 还有《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爱 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吊钩。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是我最喜欢的几首杜诗之一。来到了浣花溪畔,杜甫暂得宁静:然贫病交加、 无法为国效力又使他忧心忡忡。乐中生苦,却不消沉,正是杜甫写照
动辄“长门”“长生殿”“未央”,用的极妙也罢,在我眼中,大部分这种诗词的 感染力不增反减。我们赏析古诗文时常说“这一句运用了典故......”,听起来用典 好像是个永恒不变的优点,反映人学问广博。然而有些典故真的有必要用吗?也 许只是想用典故弥补自己文字功力的不足。这就好似现在高中生的样板作文,同 一主题的作文好多人写,结果李白一直在散尽千金,屈原无数次跳进了汨罗江, 陶渊明无数次不为五斗米折腰。一看到这些人尽皆知的典故,怎么能指望别人去 细细研读你文章中表达了什么呢。大抵选材沉闷如此,思想皆然。反倒不如平铺 直叙、营造意境来得打动人心。总而言之,典故被过度消费,正是很多诗词的通 病。 再就要谈一下《千家诗》中我比较喜欢的诗人。 其实我只是想谈一下杜甫。读了《千家诗》,领略了那么多诗人的文采,只 是更加巩固了杜甫的诗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这些诗人中间能与杜甫匹敌的,我认 为只有李白了。为什么不是更喜欢李白呢?李白的诗气象雄浑,跌宕起伏;李白 是谪仙,仗剑执笔闯天下。皇宫污浊,容不下他;政治黑暗,令他心惊,令他不 屑。酒与诗是他逃避黑暗的良药,逍遥、率性而为是他的人生标签。这点上他的 确与他所敬仰的陶渊明有一些相同之处,只不过李白更加注重自己的人格独立和 个性自由。与杜甫相比,他少了一丝沉稳与现实。浪漫主义在黑暗中给人一缕未 被剪绝的微光,让人不致绝望;现实主义则脚踏实地,让人看清眼前的黑暗,展 现出一种在浊流中生存的豪气干云、处变不惊的姿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打破绝句常格,并融情与景,乱后归家依然能保持愉快的心境, 工整中透着自然,无愧为千古绝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形象 传神、匠心独具;“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 城高急暮砧”,自己的处境与景物紧密结合,心情沉重却没有整天怨天尤人;“星 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满心漂泊无依的痛苦,却依然能赏辽阔深沉的静谧之景,足以见其内心的强大; 还有《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爱 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吊钩。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是我最喜欢的几首杜诗之一。来到了浣花溪畔,杜甫暂得宁静;然贫病交加、 无法为国效力又使他忧心忡忡。乐中生苦,却不消沉,正是杜甫写照
刚提到了杜甫的长夏江村,如今也正值盛夏,《千家诗》中的夏景格外打动 人心。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叶采《暮春即事》)读罢此诗,顿生同感,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几周前,交大校 园里柳絮漫天飞舞。只不过我可没像诗人那样在幽雅的环境中与柳絮相遇,而是 被漫天柳絮呛得喷嚏不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 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有约》)我是个北方人,上大学前不曾经历梅 雨,也难得见几只青蛙。最近恰逢梅雨季,屋子里虽不是“家家雨”,也是“家 家潮”了,皮具全发霉,闹得我天天忙乎乎刷洗,那霉却是“夏风吹又生”;不 知诗人当时是不是也是这般情形。前两天晚上路经思源湖,雨后潮湿闷热,湖边 草坪果然蛙鸣一片,我还有幸看见一只过马路的蛤蟆。可见此诗虽小,所言不虚, 均是常景。“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 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最近三餐的荷花开了,好一片绿海花,虽不 是“接天连叶”,也没有“十里”,但凭栏一嗅,就是香。书中夏诗很多,就不一 一列举了。像这些小诗,能于平淡之中引起我的共鸣,便是我心中的好诗了;《千 家诗》能流传至今的原因,大概也是能引起常人的共鸣吧。 《千家诗》,小过掩不住光芒。 515021910244黄安琪
刚提到了杜甫的长夏江村,如今也正值盛夏,《千家诗》中的夏景格外打动 人心。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叶采《暮春即事》)读罢此诗,顿生同感,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几周前,交大校 园里柳絮漫天飞舞。只不过我可没像诗人那样在幽雅的环境中与柳絮相遇,而是 被漫天柳絮呛得喷嚏不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 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有约》)我是个北方人,上大学前不曾经历梅 雨,也难得见几只青蛙。最近恰逢梅雨季,屋子里虽不是“家家雨”,也是“家 家潮”了,皮具全发霉,闹得我天天忙乎乎刷洗,那霉却是“夏风吹又生”;不 知诗人当时是不是也是这般情形。前两天晚上路经思源湖,雨后潮湿闷热,湖边 草坪果然蛙鸣一片,我还有幸看见一只过马路的蛤蟆。可见此诗虽小,所言不虚, 均是常景。“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 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最近三餐的荷花开了,好一片绿海花,虽不 是“接天连叶”,也没有“十里”,但凭栏一嗅,就是香。书中夏诗很多,就不一 一列举了。像这些小诗,能于平淡之中引起我的共鸣,便是我心中的好诗了;《千 家诗》能流传至今的原因,大概也是能引起常人的共鸣吧。 《千家诗》,小过掩不住光芒。 515021910244 黄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