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20·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第23卷 不同的产业部门和生活方式对水资源的消耗是不同的绿洲城镇水资源的行业分配利用格局很大程 度上限制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从武威市1985-2005年的用水结构和产业结构分析,近21年来武威市年 均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924%,多年变化幅度很小,但其(DP所占比重却在持续下降,由1985年的 5381%下降至2005年的2737%。21年年均工业用水占总用水比重108%,经历了1985-1987年平稳 上升,1987-1992年持续下降,1992-1998波动平缓,1998-2005快速增长4个变化阶段,同时第二产业 在(DP中所占比重,多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由1985年的227%上升至2005年的321%。这是由于 1)高耗水的种植业为主的灌溉农业一直是武威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因其发展缓慢,水平落后,经营粗放, 生产中用水量大且用水效率低下,束缚了水资源要素向其他经济领域的流动。2)武威市的优势主导产业 如酿造、食品、化工、建材等大都为耗水高污染大的企业,受到市场水平、技术条件、经济发展的影响,生产 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用水效率提高缓慢,同时受到农业"大用水"的制约,水资源投入有限,规模化发展受 限制。由此说明,武威水资源的消耗途径间接反映了武威市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的落后性,水资源的消耗 模式与经济格局相互制约,影响了经济的积累,致使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能力有限、招商引资基础薄弱 业优化升级受到限制 1.5水价过低制约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束缚城市经济功能的优化 从资源经济学角度来看,价格调节是环境资源供需矛盾,促进供需平衡的重要途径。水资源价格的高 低决定着水资源利用的程度、分配及其效益,决定着城市经济功能的优化。武威市近10年各行业水价 标准如下:农业灌溉水价007-008元m3,工业用水11-135元/m3,工业污水处理费Q1-04元/ m3,城市生活用水Q85-125元/m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费01-03元/m3。其中地表水水价一直未开 征,农业灌溉用水为供水原价。在严重缺水的现实条件下,这种过低的水资源价格首先无法补偿水利部门 最低的成本费用,难以为继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供应环节水量的工程浪费严 重;其次无法反映水资源的市场价值,不能全面反映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和现实的供求关系,造成了水资源 的过度消耗;最后,水价结构单一,使水利部门受需水市场影响大,经营风险大,同时难以对高耗水用户进 行经济限制以促使其节约用水。这种水价偏低的现实使得市场无法通过水价这个经济杠杆引导农业进行 节水高效生产、无法激励企业采取措施减少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无法淘汰技术落后、资源损耗大和高污 染的企业。水价形成的这种不合理机制加剧了武威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城市各方经济利益失调,城市可持 续发展能力受到束缚 2武威市水资源与城市化增长关系分析 21用水总量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分析 21.1用水总量和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分析 005年武威市总人口19424×0人,比1985年的1545×10人增长了3974×104人,年均增长 1.15%,城市化水平(以非农人口计)为1556%,比1985年的城市化水平1021%增长了535个百分点 年均增长027个百分点。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武威市总用水量由1985年的 1598×0°增加到了2005年的2056×103t年均增长速度为127% 从用水总量和城市化水平的散点图来看图3),用水总量的变化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用水总量由大幅度波动增长逐步趋于平稳,表现为相互抗拮到逐渐 适应的磨合过程。1995年之前,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用水总量变化幅度大且耗水量高,说明这一时期 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增长是以用水总量的大幅度增长为代价的;1995-2005年,用水总量变化趋于平稳,说 明这一时期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增长是在提高用水效益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时期用水总量与城市化水平 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两者的关系模型如下 y=-04243x+2707R2=08852 式中:y为用水总量,x为城市化水平。公式表明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 高,武威市粗放式的水资源利用方式逐步得到了改变,用水总量逐步得到减少和控制,用水需求通过对用 水模式、用水效率的适应性调整来得到满足 21.2用水总量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用人均ODP代表经济发展的水平分析武威市总用水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005年武威市人均 91994-2009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e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不同的产业部门和生活方式对水资源的消耗是不同的 ,绿洲城镇水资源的行业分配利用格局很大程 度上限制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从武威市 1985 - 2005年的用水结构和产业结构分析 ,近 21年来武威市年 均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 89. 24% ,多年变化幅度很小 ,但其 GDP所占比重却在持续下降 ,由 1985年的 53. 81%下降至 2005年的 27. 37%。21年年均工业用水占总用水比重 1. 08% ,经历了 1985 - 1987年平稳 上升 , 1987 - 1992年持续下降 , 1992 - 1998波动平缓 , 1998 - 2005快速增长 4个变化阶段 ,同时第二产业 在 GDP中所占比重 ,多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由 1985年的 22. 7%上升至 2005年的 32. 1%。这是由于 : 1)高耗水的种植业为主的灌溉农业一直是武威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因其发展缓慢 ,水平落后 ,经营粗放 , 生产中用水量大且用水效率低下 ,束缚了水资源要素向其他经济领域的流动。2)武威市的优势主导产业 如酿造、食品、化工、建材等大都为耗水高污染大的企业 ,受到市场水平、技术条件、经济发展的影响 ,生产 设备陈旧、技术落后 ,用水效率提高缓慢 ,同时受到农业 "大用水 "的制约 ,水资源投入有限 ,规模化发展受 限制。由此说明 ,武威水资源的消耗途径间接反映了武威市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的落后性 ,水资源的消耗 模式与经济格局相互制约 ,影响了经济的积累 ,致使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能力有限、招商引资基础薄弱 ,产 业优化升级受到限制。 1. 5 水价过低制约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束缚城市经济功能的优化 从资源经济学角度来看 ,价格调节是环境资源供需矛盾 ,促进供需平衡的重要途径。水资源价格的高 低决定着水资源利用的程度、分配及其效益 [ 21 ] ,决定着城市经济功能的优化。武威市近 10年各行业水价 标准如下 :农业灌溉水价 0. 07 - 0. 08元 /m 3 ,工业用水 1. 1 - 1. 35元 / m 3 ,工业污水处理费 0. 1 - 0. 4元 / m 3 ,城市生活用水 0. 85 - 1. 25元 / m 3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费 0. 1 - 0. 3元 / m 3。其中地表水水价一直未开 征 ,农业灌溉用水为供水原价。在严重缺水的现实条件下 ,这种过低的水资源价格首先无法补偿水利部门 最低的成本费用 ,难以为继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 ,造成了水资源供应环节水量的工程浪费严 重 ;其次无法反映水资源的市场价值 ,不能全面反映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和现实的供求关系 ,造成了水资源 的过度消耗 ;最后 ,水价结构单一 ,使水利部门受需水市场影响大 ,经营风险大 ,同时难以对高耗水用户进 行经济限制以促使其节约用水。这种水价偏低的现实使得市场无法通过水价这个经济杠杆引导农业进行 节水高效生产、无法激励企业采取措施减少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无法淘汰技术落后、资源损耗大和高污 染的企业。水价形成的这种不合理机制加剧了武威水资源的严峻形势 ,城市各方经济利益失调 ,城市可持 续发展能力受到束缚。 2 武威市水资源与城市化增长关系分析 2. 1 用水总量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分析 2. 1. 1 用水总量和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分析 2005年武威市总人口 194. 24 ×10 4 人 ,比 1985年的 154. 5 ×10 4 人增长了 39. 74 ×10 4 人 ,年均增长 1. 15% ,城市化水平 (以非农人口计 )为 15. 56% ,比 1985年的城市化水平 10. 21%增长了 5. 35个百分点 , 年均增长 0. 27个百分点。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武威市总用水量由 1985年的 15. 98 ×10 8 t增加到了 2005年的 20. 56 ×10 8 t,年均增长速度为 1. 27%。 从用水总量和城市化水平的散点图来看 (图 3) ,用水总量的变化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 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用水总量由大幅度波动增长逐步趋于平稳 ,表现为相互抗拮到逐渐 适应的磨合过程。1995年之前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用水总量变化幅度大且耗水量高 ,说明这一时期 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增长是以用水总量的大幅度增长为代价的 ; 1995 - 2005年 ,用水总量变化趋于平稳 ,说 明这一时期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增长是在提高用水效益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时期用水总量与城市化水平 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进行回归分析后 ,得出两者的关系模型如下 : y = - 0. 4243x + 27. 07 R 2 = 0. 8852 式中 : y为用水总量 , x为城市化水平。公式表明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 高 ,武威市粗放式的水资源利用方式逐步得到了改变 ,用水总量逐步得到减少和控制 ,用水需求通过对用 水模式、用水效率的适应性调整来得到满足。 2. 1. 2 用水总量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用人均 GDP代表经济发展的水平分析武威市总用水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005年武威市人均 ·120· 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第 23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