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是诗人进取精神的体现。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1.“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绿映红”指什么?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关于这首诗,前 人曾有过不同看法。明朝人杨慎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 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你同意杨慎的说法吗?为什么? 11.参考答案和解析: (①这里的绿映红,就是绿叶映衬红花。②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即用事物的颜色、 形状等特征代替事物的本体。③这首诗,杜牧既写眼前之景,又想象未见之景,并写意泼墨 这样虚实相生,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如果仅仅拘泥于眼前 之景,诗歌就显得单薄、单调,没有了想象的余地,意境就差多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19题 送孟东野序(节选)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 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 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 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效,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 孟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 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 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 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趋,原为快步疾走,此处水流迅疾貌。) A、其趋也或梗之(通“促”催促) B、其沸也或炙之(烤) C、其他浸淫乎汉氏矣(在水中滋润,此处指积累渐而扩及) D、东野之役于江南也(任职)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B(介词,对)) A.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是诗人进取精神的体现。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绝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1.“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绿映红”指什么?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关于这首诗,前 人曾有过不同看法。明朝人杨慎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 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你同意杨慎的说法吗?为什么? 11.参考答案和解析: (①这里的绿映红,就是绿叶映衬红花。②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即用事物的颜色、 形状等特征代替事物的本体。③这首诗,杜牧既写眼前之景,又想象未见之景,并写意泼墨, 这样虚实相生,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如果仅仅拘泥于眼前 之景,诗歌就显得单薄、单调,没有了想象的余地,意境就差多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5-19 题 送孟东野序(节选)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 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 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 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 孟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 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 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 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趋,原为快步疾走,此处水流迅疾貌。 ) A、其趋也或梗之(通“促”催促) B、其沸也或炙之(烤) C、其他浸淫乎汉氏矣(在水中滋润,此处指积累渐而扩及) D、东野之役于江南也(任职)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B (介词,对) ) A.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而使鸣.国家之盛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