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节。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常会出现某种激情,可能只是一时地激动:但是,这种心 理状态如果经常不能主动加以控制,那么久而久之,便容易形成这个人性情暴烈、易发脾气 等比较稳定的个性特点。又如,一个人可能处事一时犹豫,不是对什么事都犹豫,这是常会 出现的一种短暂的心理状态;但如果久而久之任其发展下去,成为习惯,也容易形成象优柔 寡断这样比较稳定的个性特点。 根据以上对人的心理活动系统的描述,现在我们可以把人的心理现象大致分类,概括列 表7如下: 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 心[心理过程{情感过程一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理现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 以上所述,就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主要内容。必须指出,上面对心理现象的分类,只为 读者便于了解和掌握。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 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首先,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 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认识过程的深化而不断变化发展;反之,认识 活动又总是受到情感和意志因素的极大影响。此外,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积极的动力因素:反 之,意志行动又丰富着情感 第二,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密切关联的。个性倾向渗透于各种心理特点之中, 个性特点也反映出个人的倾向,两者在总体上体现着一个人完整的个性。 第三,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动态一过渡 态一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 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倾向和特点又积极 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的色彩 总之,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 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对心理现象的基本认识 对心理现象的基本认识,即对心理实质的理解问题,是科学心理学必须首先回答的一个 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诸如人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它依存于什么?它来源于何处等,这些问题 既涉及到根本的哲学观点,又涉及到现代科学研究的许多成果。 )心理的物质载体 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不同,心理是物质的派生现象,它的产生需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实体。 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 载体 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解剖生理学的实验研究,对人脑的结构和功能逐 渐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早在1830年,我国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根据对尸体的解剖和大脑疾 病的临床观察,否定了古代的心脏说〃(认为心脏是心理的主要器官),断定“灵机、记性不 在心,在脑〃,并从解剖学上指出了感觉器官与中枢神经的联系,如“两耳通脑,所听之声 归于脑〃。同时,王清任还细心观察了婴儿大脑的发育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无疑,这是在我 国较早通过科学观察和实践确立了脑是心理的器官〃的认识。 l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一位病人虽然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发音器官也无损,但 就是自己不能讲话。这个病人死后在解剖尸体时,发现大脑左半球额叶的额下回后部由于脑 溢血造成一块内伤。因而证明大脑的这个部位与人的言语表达能力有关,后被确定为言语 运动中枢〃,属于这个中枢的疾病称为运动性失语症〃。1871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威尔尼克 发现大脑额叶的额上回后部损伤的病人,虽然能听懂音乐,但听不懂言语。以后这个部位被 确认为言语听觉中枢〃,属于这个中枢的病症称为ν听觉失语症〃。1870年,德国医生弗里节。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常会出现某种激情,可能只是一时地激动;但是,这种心 理状态如果经常不能主动加以控制,那么久而久之,便容易形成这个人性情暴烈、易发脾气 等比较稳定的个性特点。又如,一个人可能处事一时犹豫,不是对什么事都犹豫,这是常会 出现的一种短暂的心理状态;但如果久而久之任其发展下去,成为习惯,也容易形成象优柔 寡断这样比较稳定的个性特点。 根据以上对人的心理活动系统的描述,现在我们可以把人的心理现象大致分类,概括列 表 7 如下: 以上所述,就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主要内容。必须指出,上面对心理现象的分类,只为 读者便于了解和掌握。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 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首先,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 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认识过程的深化而不断变化发展;反之,认识 活动又总是受到情感和意志因素的极大影响。此外,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积极的动力因素;反 之,意志行动又丰富着情感。 第二,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密切关联的。个性倾向渗透于各种心理特点之中, 个性特点也反映出个人的倾向,两者在总体上体现着一个人完整的个性。 第三,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 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 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倾向和特点又积极 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的色彩。 总之,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 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二、对心理现象的基本认识 对心理现象的基本认识,即对心理实质的理解问题,是科学心理学必须首先回答的一个 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诸如人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它依存于什么?它来源于何处等,这些问题 既涉及到根本的哲学观点,又涉及到现代科学研究的许多成果。 (一)心理的物质载体 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不同,心理是物质的派生现象,它的产生需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实体。 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 载体。 19 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解剖生理学的实验研究,对人脑的结构和功能逐 渐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早在 1830 年,我国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根据对尸体的解剖和大脑疾 病的临床观察,否定了古代的“心脏说”(认为心脏是心理的主要器官),断定“灵机、记性不 在心,在脑”,并从解剖学上指出了感觉器官与中枢神经的联系,如“两耳通脑,所听之声 归于脑”。同时,王清任还细心观察了婴儿大脑的发育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无疑,这是在我 国较早通过科学观察和实践确立了“脑是心理的器官”的认识。 1861 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一位病人虽然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发音器官也无损,但 就是自己不能讲话。这个病人死后在解剖尸体时,发现大脑左半球额叶的额下回后部由于脑 溢血造成一块内伤。因而证明大脑的这个部位与人的言语表达能力有关,后被确定为“言语 运动中枢”,属于这个中枢的疾病称为“运动性失语症”。1871 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威尔尼克 发现大脑额叶的额上回后部损伤的病人,虽然能听懂音乐,但听不懂言语。以后这个部位被 确认为“言语听觉中枢”,属于这个中枢的病症称为“听觉失语症”。1870 年,德国医生弗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