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优美,人们生活和平美好,也反映了诗人心态的自在和欢喜。而“寒, 老”二字,眼前的秋色,又引出诗人的生命体验。 然而并非所有的秋日都是和平景象,遇到战乱,丰收只是梦想, 耿湋在安史之乱后写过一首《秋日》,“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安史之乱后的秋天,显得格外萧瑟冷清, 古道上行人稀少,只有秋风吹动无边禾黍,让人忧心。同样是悲凉, 但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是真实客观的,而非仅仅受个人心情影响的,这 个秋天,唐朝百姓都在过着饥寒交切,颠沛流离的日子,诗人正是睹 此景而有所感。从艺术角度分析,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从写静 态的景物开始,又以动态的景物结束,其间由景而情,又由情而景, 以景结情。这种写法使诗意余象外,蕴藉隽永。 或许秋天真的能勾起人们的愁绪。“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沉 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是晚唐诗人薛莹在太湖之作。太湖原本苍 茫无边,又当日暮之际,秋风瑟瑟,烟波浩渺,触目所见,处处生愁, 身处晚唐的诗人,感受最多的是时代兴衰,历史更替之愁,大唐一日 日衰败,又能怎么挽留。历史终是云烟,我们不过是天地蜉蝣,沧海 一粟,诗人借“浮沉”抒发深沉感慨,这首小诗,有着深厚的内容, 诗人在这个秋日有着许多忧国的思考。 那么晚唐的皇帝又在做些什么呢,唐文宗李昂在“甘露之变”后, 一直被宦官软禁,直到郁郁而死。《宫中题》便写在甘露事变前不久 的一个秋天,“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路边的秋草和上林苑里的繁花相比,既不美丽,又不茂盛,只是平平优美,人们生活和平美好,也反映了诗人心态的自在和欢喜。而“寒, 老”二字,眼前的秋色,又引出诗人的生命体验。 然而并非所有的秋日都是和平景象,遇到战乱,丰收只是梦想, 耿湋在安史之乱后写过一首《秋日》,“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安史之乱后的秋天,显得格外萧瑟冷清, 古道上行人稀少,只有秋风吹动无边禾黍,让人忧心。同样是悲凉, 但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是真实客观的,而非仅仅受个人心情影响的,这 个秋天,唐朝百姓都在过着饥寒交切,颠沛流离的日子,诗人正是睹 此景而有所感。从艺术角度分析,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从写静 态的景物开始,又以动态的景物结束,其间由景而情,又由情而景, 以景结情。这种写法使诗意余象外,蕴藉隽永。 或许秋天真的能勾起人们的愁绪。“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沉 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是晚唐诗人薛莹在太湖之作。太湖原本苍 茫无边,又当日暮之际,秋风瑟瑟,烟波浩渺,触目所见,处处生愁, 身处晚唐的诗人,感受最多的是时代兴衰,历史更替之愁,大唐一日 日衰败,又能怎么挽留。历史终是云烟,我们不过是天地蜉蝣,沧海 一粟,诗人借“浮沉”抒发深沉感慨,这首小诗,有着深厚的内容, 诗人在这个秋日有着许多忧国的思考。 那么晚唐的皇帝又在做些什么呢,唐文宗李昂在“甘露之变”后, 一直被宦官软禁,直到郁郁而死。《宫中题》便写在甘露事变前不久 的一个秋天,“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路边的秋草和上林苑里的繁花相比,既不美丽,又不茂盛,只是平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