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法律也是依法治国的主要依据。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 宪法制定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的规范,是对国家、社会、公民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普遍性的 关系和行为进行调整和规范的准则 (四)依法治国的内容是依法管理各类公共事务 依法治国的内容相当广泛。既包括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又包括依法管理社会事务:既包括依法 管理经济事业,又包括依法管理文化事业 (五)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民主和公民权利 依法治国具有多重目的,如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但最为根本的目的体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保障人民民主,即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 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二是保障公民权利,即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 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 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 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是一项十分庞大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统一部署和有效实施。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建立门类齐全、结构严谨、内容完备、质量优良的法律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经过新中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 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完善人大代表参与立法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完善法律案审议制 度,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审议和表决机制:探索公众有序参与立法活动的途径和形式,完善立法座 谈会、听证会、论证会和公布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等制度,建立健全公众意见表达机制和采纳公 众意见的反馈机制,使立法更加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建立健全立法前论证和立法后评估 机制,不断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合理性,进一步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2.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继续加强经济领域立法,完善民事商事、预算管理、财政转 移支付、金融风险控制、税收、规范国家管理和调控经济活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的法律制 度:按照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立法,完善社会主义协商 第4页共13页第 4 页 共 13 页 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法律也是依法治国的主要依据。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 宪法制定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的规范,是对国家、社会、公民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普遍性的 关系和行为进行调整和规范的准则。 (四)依法治国的内容是依法管理各类公共事务 依法治国的内容相当广泛。既包括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又包括依法管理社会事务;既包括依法 管理经济事业,又包括依法管理文化事业。 (五)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民主和公民权利 依法治国具有多重目的,如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但最为根本的目的体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保障人民民主,即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 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二是保障公民权利,即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 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 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 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是一项十分庞大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统一部署和有效实施。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建立门类齐全、结构严谨、内容完备、质量优良的法律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经过新中国 60 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 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完善人大代表参与立法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完善法律案审议制 度,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审议和表决机制;探索公众有序参与立法活动的途径和形式,完善立法座 谈会、听证会、论证会和公布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等制度,建立健全公众意见表达机制和采纳公 众意见的反馈机制,使立法更加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建立健全立法前论证和立法后评估 机制,不断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合理性,进一步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2.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继续加强经济领域立法,完善民事商事、预算管理、财政转 移支付、金融风险控制、税收、规范国家管理和调控经济活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的法律制 度;按照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立法,完善社会主义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