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刘海波,2010)。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广播电视新闻学”调整为“广播电视学”,与 新闻学、传播学等并立,可视为一个积极信号。 尽管在习称的“广播电视”中,“广播”居于“电视”之前,可是广播研究在数量上处于 明显的劣势地位(申启武、安治民,2010)。在占据多数的电视研究中,实务研究以内容生产 为主线(胡智锋、周建新,2011a),研究覆盖直播节目(朱羽君、殷乐,200la)、新闻节目 谢耘耕、周红丰,2005)、民生新闻节目(李舒、胡正荣,2004)、谈话节目(朱羽君、殷 乐,2001b)、娱乐节目(胡智锋、周建新,2011b)、科教节目(易前良,2007)等热门节目类 型:理论研究主要以电视文化为主线,从借鉴国外理论向建构中国话语发展(欧阳宏生、李弋 2012):产业研究紧贴实践,关注广电集团化(黄升民、丁俊杰,2001)、三网融合(黄升民 2010)和视听新媒体产业(庞井君,2011)等。此外,公共广播电视研究(胡正荣、李继东, 2011)和视觉文化传播(孟建,2002)成为相对新鲜的研究领域。 1990年代以来,新闻事业兼具事业和产业双重属性的观点渐成共识(李良荣、沈莉 1995)。随着传媒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为传媒产业开启了巨大的发 展空间(喻国明,2003),也推动传媒经济学从边缘学科急剧升温为“显学”(吴信训、金冠 军,2005)。以文献数量为指标,有1994年和2000年两次飞跃(石义彬、周劲,2003)。从研究 热点看,1998年以来的传媒经济学研究可以划为三阶段:2002年前以报业集团为中心,2002年至 006年以传媒集团、文化产业为焦点,2006年后以媒介融合、传媒上市为重点(喻国明、宋美 杰,2012a)。目前传媒经济学的主要议题有:传媒经济基础理论、媒介经营管理、传媒市场与 资本运营、新闻传播学中关涉传媒经济的研究领域(喻国明、宋美杰,2012b)。 我国广告学研究起步颇早,徐宝璜1919年出版的《新闻学》即设专章探讨“新闻纸之广 告”,1920年代就有几所大学在新闻学专业开设了广告学课程。当代中国的广告学教育研究始于 1983年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的开办(陈培爱,1999)。从文献数量看,广告学在2000-2007年进 入快速增长期,2008年以后则为平稳增长期。研究的重心从广告作品转向广告传播、广告管理、 告效果等,近来的新兴议题有广告产业、数字传播与广告发展、发展广告学等(丁俊杰、初广 李杉,2009;张金海、陈玥,201 由上可知,新闻学从二级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以来,相关研究多元、丰富。而 且,不时有学者基于二级学科层面或更微观的主题进行评述,还有的学者(童兵,2012)以一年 为限站在一级学科高度予以述评。但是,尚未有研究基于一级学科、纵贯分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研 究。 为此,本文将立足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视野、设定15年的时间跨度、基于定量数据,首次绘 制中国新闻传播学最近15年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比重的“全景图”。 研究问题3:1998年—201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部分所占比重多 研究问題4:1998年—201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热点如何变换? 影响如何 传播学的跨学科性质毋需赘言;对于新闻学研究,近年来亦有学者呼吁跨学科视野(杨 保军、涂凌波,2012)。观测新闻传播学与外部学科互动状况的重要窗口之一是引文信息。对 CSSCI引文数据的计量分析发现,新闻传播学文献引用的国内外学术著作中,社会学、文学、语 言学、哲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著作占有一席之地(钱玲飞、孙辉,2010a,2010b)。另一项对 新闻学研究的引证分析发现,新闻学论文的外部知识来源主要来自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和哲 学等,其中社会学占到外引总数的三分之一强(肖燕雄、熊敏,2010)。这些引用论著的数据都 反映出新闻传播学研究者对外部学科的重视。反过来,其他学科学者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视程 度如何?一项以48位新闻传播学知名学者1989年至2008年CNKI文献库的引证分析显示,他们的论文 被外引频次总体徘徊在低位(肖燕雄、彭凌燕,2010),反映出新闻传播学外部影响力的贫弱。 21994-201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73 刘海波,2010)。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广播电视新闻学”调整为“广播电视学”,与 新闻学、传播学等并立,可视为一个积极信号。 尽管在习称的“广播电视”中,“广播”居于“电视”之前,可是广播研究在数量上处于 明显的劣势地位(申启武、安治民,2010)。在占据多数的电视研究中,实务研究以内容生产 为主线(胡智锋、周建新,2011a),研究覆盖直播节目(朱羽君、殷乐,2001a)、新闻节目 (谢耘耕、周红丰,2005)、民生新闻节目(李舒、胡正荣,2004)、谈话节目(朱羽君、殷 乐,2001b)、娱乐节目(胡智锋、周建新,2011b)、科教节目(易前良,2007)等热门节目类 型;理论研究主要以电视文化为主线,从借鉴国外理论向建构中国话语发展(欧阳宏生、李弋, 2012);产业研究紧贴实践,关注广电集团化(黄升民、丁俊杰,2001)、三网融合(黄升民, 2010)和视听新媒体产业(庞井君,2011)等。此外,公共广播电视研究(胡正荣、李继东, 2011)和视觉文化传播(孟建,2002)成为相对新鲜的研究领域。 1990年代以来,新闻事业兼具事业和产业双重属性的观点渐成共识(李良荣、沈莉, 1995)。随着传媒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为传媒产业开启了巨大的发 展空间(喻国明,2003),也推动传媒经济学从边缘学科急剧升温为“显学”(吴信训、金冠 军,2005)。以文献数量为指标,有1994年和2000年两次飞跃(石义彬、周劲,2003)。从研究 热点看,1998年以来的传媒经济学研究可以划为三阶段:2002年前以报业集团为中心,2002年至 2006年以传媒集团、文化产业为焦点,2006年后以媒介融合、传媒上市为重点(喻国明、宋美 杰,2012a)。目前传媒经济学的主要议题有:传媒经济基础理论、媒介经营管理、传媒市场与 资本运营、新闻传播学中关涉传媒经济的研究领域(喻国明、宋美杰,2012b)。 我国广告学研究起步颇早,徐宝璜1919年出版的《新闻学》即设专章探讨“新闻纸之广 告”,1920年代就有几所大学在新闻学专业开设了广告学课程。当代中国的广告学教育研究始于 1983年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的开办(陈培爱,1999)。从文献数量看,广告学在2000—2007年进 入快速增长期,2008年以后则为平稳增长期。研究的重心从广告作品转向广告传播、广告管理、 广告效果等,近来的新兴议题有广告产业、数字传播与广告发展、发展广告学等(丁俊杰、初广 志、李杉,2009;张金海、陈玥,2011)。 由上可知,新闻学从二级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以来,相关研究多元、丰富。而 且,不时有学者基于二级学科层面或更微观的主题进行评述,还有的学者(童兵,2012)以一年 为限站在一级学科高度予以述评。但是,尚未有研究基于一级学科、纵贯分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研 究。 为此,本文将立足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视野、设定15年的时间跨度、基于定量数据,首次绘 制中国新闻传播学最近15年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比重的“全景图”。 研究问题3:1998年—201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部分所占比重多 少? 研究问题4:1998年—201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热点如何变换? 影响如何 传播学的跨学科性质毋需赘言;对于新闻学研究,近年来亦有学者呼吁跨学科视野(杨 保军、涂凌波,2012)。观测新闻传播学与外部学科互动状况的重要窗口之一是引文信息。对 CSSCI引文数据的计量分析发现,新闻传播学文献引用的国内外学术著作中,社会学、文学、语 言学、哲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著作占有一席之地(钱玲飞、孙辉,2010a,2010b)。另一项对 新闻学研究的引证分析发现,新闻学论文的外部知识来源主要来自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和哲 学等,其中社会学占到外引总数的三分之一强(肖燕雄、熊敏,2010)。这些引用论著的数据都 反映出新闻传播学研究者对外部学科的重视。反过来,其他学科学者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视程 度如何?一项以48位新闻传播学知名学者1989年至2008年CNKI文献库的引证分析显示,他们的论文 被外引频次总体徘徊在低位(肖燕雄、彭凌燕,2010),反映出新闻传播学外部影响力的贫弱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